第2章 决心入宫(1/2)
姐姐出嫁的心酸,母亲变卖首饰的难处,都化作眼泪一一往武照心里面钻。如今她十四岁,再过一年,就到她了。那时候,又会遭受哥哥们多少屈辱,她不知道。有时她会想,其实自己和寻常老百姓家的女儿没什么两样,不过徒有大户人家模式的外壳罢了。
未来婚姻的思量,当下生活的酸辛,以及来自武家哥哥施加给她寄人篱下的疏离,充斥着武照十四岁的脑袋,使青春年少的她苦不堪言。
不久,一束来自皇宫的金光照进了她黑暗的生活。
如果说如今的武家有什么和普通百姓家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朝拜天子的机会,到底武元庆、武元爽做着官,而且父亲在世的职位的影响。去年年节时,武家献给上面的礼品中有武照评价历代王朝的一篇小文章,短短几百字,精简精辟,理智又机变,其中最佳的莫过于“尧舜禅让万世君,隋过唐兴。”一句。
武士彟在朝做官时,谦逊低调,从未提及令爱文思了得,别人问候,只说次女长相机灵,性格文慧。唐太宗无意间读到她的文章,整颗心都被吸引了,“尧舜禅让万世君”在说他得位乃是万民所向,就像是尧舜明君授予的;“隋过唐兴”是对大唐满怀期望,隋朝只是路过,真正的兴盛必是大唐。
李世民看完频频迭笑。
贴身太监王德立马跟着他的节奏也笑起来,声音有些小,但能听出是在笑,“陛下是在睹文思人,能写出这么明理的文字,想必是个美人儿。”
李世民背着手踱步思索,想了想说:“那未必。”停顿一会儿接着说:“佳人只当美人足矣,何必力求完美强制她定为才人呢。如若本是才人,那另当别论,应充分给予其空间自由,无限发挥才能。”
“是。人无完人啊!”王德应和道。
他是很本土的唐朝太监,曾是李渊的家仆,李渊称帝后,王德为表忠心,就净身为了太监。他出生贫寒,家里兄弟姐妹多,经常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有一天,他实在饿得不行,就自己跑到街上卖身为仆,恰巧被李渊看中。得到卖身钱,连饭都来不及吃完,他急忙拿了钱分文不剩的给了家里。从到李家后,虽说他是卖身,却失常会得到钱财,每次都往家里寄了。这么多年以来,随着寄回家里的钱越多,王德的心越空虚,父母血浓于水的亲情已所剩无几,兄弟姐妹间的手足情深更无从谈起。唯一支撑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是尽忠李家,李世民是他侍奉的第二个君主。
第二年春天,经后宫贵妃,贤、良、淑、德四位正妃,一致决定,召佳人补充后宫。依照惯例,此次礼聘佳人入宫,照理说排王宫大臣轮不到武士彟,当时韦贵妃对太宗赞赏武照的文章一事略有耳闻,也知道他是个知恩图报之人,而武士彟正是建国功臣,就给了一个名额。
当这个好消息传到武家,武家两位哥哥极力支持武照入宫,拖油瓶能甩一个是一个。母亲杨氏却万分愁苦,她出生名门,知道其中的寂寞难诉,所以对于女儿入宫她持反对态度。
“我知道母亲是为我好,可眼下日子这么艰难,不为其他,就为了一口吃食,还是进宫的好,指不定哥哥们明天又怎么刁难。”武照想说服母亲。
杨氏哪能轻易同意,这可是女儿一辈子的终生幸福,“话不是这么说,你这不是还有为娘,我就是拼死也不可能让你挨饿受冻,眼看着你明年就能谈婚论嫁了,有了人家,日子会好起来的。”
母亲正说中了武照的心事,父亲在世时一家人其乐融融,他老人家一撒手人寰,武家人就落井下石,这大概就是大户人家的悲凉。父亲走了两年,她就艰难了两年,生活中无处不是捉襟见肘,她早就认同自己与寻常人家无异。及至找个好人家嫁了,踏踏实实过日子,远离家族纷争,未必不是幸福。只不过听说圣上是以才名宣她入宫,这无不扣动着她的心弦。
“可是母亲,圣上已经宣召我入宫,抗旨不遵,可是大罪啊。”武照决定入宫一试。
女儿是从她肚子里生出来的,她什么脾性,杨氏都知道,见女儿去意已决,也懒得觍着脸回去托请杨家人帮忙。因才名得到聘礼入宫名额,以其貌不扬而才名有虚为由拒绝,该不会有什么大罪。况且丈夫入土为安未满三年,女儿还在守孝期,不宜婚嫁,也是极充分的理由。
思虑过,杨氏也不想再阻拦女儿的意愿,“那你就去吧,为娘在家你不用操心,我能照顾好自己。”
“娘……”武照趴进母亲的怀里哭泣起来。
她实在舍不得母亲,一旦入宫,不能在旁侍奉她老人家是其次,可能母女俩再无相见之日。
杨氏温柔的婆娑着女儿的额头,目光注视着门外,想一切也许是天意。记得她生完大女儿后,想到年岁已高,怕再不能怀有身孕,正是这么想着,走到湖边,突然从湖中冒出一道金光,直射向云霄。不一会儿,金光于半空中弯折,幻化成一条金龙,不断围着她转,直到她离开湖边金龙方消失去天际。
回家之后,才落脚,杨氏顿感心翻,想吃酸东西,又想呕吐。对于有过生育的她,第一直觉认为自己怀孕了,但不敢相信。武士彟生前与杨氏相濡以沫,见妻子这般,连忙请大夫问诊。知道原来是夫人已有身孕,喜不胜喜,一大家子沉浸在喜悦中。
“该是个儿子。”杨氏心里想,她真的想为丈夫生个儿子。
所以武照是感孕而生,虽然得知是个女儿,杨氏也没有因此失望,反而认定此女不凡。随着年岁增长,女婴一天天长大,越来越水灵,在读书上很快展现出聪颖。当看到十四岁的武照出落得亭亭玉立,杨氏相信她确实不凡,当下又被宣召进宫,莫非女儿日后当有一番造化。
如此想来,杨氏选择顺应上天的安排,让女儿进宫侍奉皇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