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决心入宫(2/2)
安抚过女儿后,杨氏让武照好生歇息,待明天清晨去她房间见她,一定要梳洗打扮停当再去。
武照难得躺得这么舒服,一觉睡到傍晚,用过晚饭后竟又能接着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学海无涯苦作舟,她一直都珍惜时光读书,视野胸怀渐见开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通过读书,她看待问题的思路得到开拓。正因一直以来武照勤奋用功读书,未曾偷闲过半日,所以才会第一次睡得这么香。
次日清晨,五更天,鸡还没停止鸣叫,武照就早早起床。点上蜡烛,也不呼叫丫鬟,对着烛光开始梳妆打扮。等天亮明了,由丫鬟扶着进了杨氏屋里。
杨氏比女儿起的还早,她早就准备好等她来。见她一来,让她端坐好,只见一个贴身侍女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盒子递放到武照面前。
武照看看母亲,知意的打开,一看,竟然是华贵绚丽的皇家饰品。“娘亲,女儿万万不能收,这可是外婆专门留给您的嫁妆啊。”说完,武照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我嫁与你父亲时,杨家已经败落,这些已不能用,这些年,我也没拿出来过。如今你要进宫,怎么也不能寒酸,你就尽数收下。”杨氏已经看淡一切的说,“幸好你还用得上,娘留着也是留着,压箱底罢了,总不能变卖了换钱用?”
武照见拗不过杨氏,就收下首饰。
“离你进宫时日不多,从今天起,你每天过来,我跟你说说当年杨家府上的规矩,日后你进了皇宫,再做变通,相信不至于闯出祸端。”
“谨听娘亲教诲。”武照起身,深深向杨氏行鞠躬礼。
杨氏不愧为名门之后,除了杨府里的规矩,她从亲戚那知道的深宫后院的礼数,都一并告诉武照。侍君如伴虎,关于听圣言,察圣颜,闻圣意,杨氏都一一倾告给她。光说不练假把式,针对武照已学到的礼节,她还一一指教,有差别的进行调教。
入宫为妃,除了有礼数,有教养,最重要是侍寝,只有把皇上侍奉舒服了,才能自保方能图显达。
经过杨氏悉心调教,武照受益匪浅,短短几个月,竟有脱胎换骨之感。终于到出发进宫的日子,武照盛装待发,对母亲更是依依不舍。杨氏更放心不下女儿,一直跟随接秀女入宫的马车到荆州关,关外,柳条依依,柳絮满天,和蓝洁天空中的白云相接,仿佛白云落下似的。
长亭里,武照和杨氏做最后的告别,母女俩相拥而泣。
“待你进宫后,切要动心忍性,再不能如在家般与兄长争辩是非。身处深宫,知礼守礼,谨言慎行,莫让小人抓住把柄。钱财乃身外之物,当存淡然心态,独善其身。册封虽名望之渴,然不可费尽心思,以免卷入争宠之斗。”杨氏握着武照的一只手说。
历来后宫争斗险恶,各路后妃勾心斗角,稍有不慎,小命不保,更甚是还好连累家族。可谓一步错,步步错,每一步都将会是如履薄冰。
“受教。”武照把这些都听进了心里,“女儿此去,怕再无见到娘亲之日,还望您多保重。”
杨氏顿时落下泪水,养女十五载,挂念终身肠。此时,她不做言表,只望女儿前路顺利,一生平安。她才十四岁之大的青春少女呵。
“父母之恩,难以报答,女儿此去,妹妹尚幼,正需人在旁侍奉,娘要万事操劳,真是做子女的不孝。我从出生,想尽父母恩泽,茁壮成人,此恩此情,唯有来世答谢。”说完,武照扑通跪倒于地,虔诚给母亲磕了三个响头。
杨柳飘,春风起,草色青青,正是春好色,一年之计在于春。以致告别都要匆忙结束,史令已经在催促。
杨氏抹掉眼泪,督促女儿赶紧出发,武照强忍住内心的不舍,回到车中。马车开动,她掀起窗帘,抓住最后一缕光似的盯着亭子处,眼见着杨氏的身影变得越来越小,成为一个小小的黑点,消失于天际。
再见了,故乡,这一别,或许是永别。关于并州,以前武照深深的陷于人世纷争。世人对于商人的奚落,家族里争夺家产的丑恶,无不使不谙世事的她成长起来。
细想起来,如今除了母亲,故里再没有谁能勾起她的思念。反而是沿途的景色,美出新高度,是她从未发现的美,每一处都触动着她的眼膜。这么眷恋着,竟不由泪下,可是她得坚强,以后只有靠自己了。
前途未卜,前方苍茫,马车经过一个一个路口,奔向一个又一个转角,并州远去,荆门不赴,连一句再次荣归故里都没法保证。
那个春天,春光明媚,微风和煦,却没有脱完隆冬气,仍充带着冰冷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