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263章:深藏不露

第263章:深藏不露(2/2)

目录

比如泥料的活字,是事先准备很多常用字,排放在架子上,还有可以转动的架子方便捡字,使用的时候捡字、排版,放在泥的框架里,然后再放到窑里煅烧,就成了陶瓷材质的整体,质地坚硬,可以持久使用。图形则需要另行篆刻。

很显然,用泥和木料做活字成本低,这是优点。缺点是油污容易粘在字模上,使得印刷出来的文字模糊不清。

这种印刷办法眼下足够用了,刘璎拿来使用即可,暂时也不需要改进它。

有关活字印刷就简单说这些,目的是说清楚此时刘璎可以印刷文字和图形的说明书,不是笔者胡编。

……

张主簿一番鉴赏之后自然要打两枪试试。弹药是现

成的,打靶的地方也早就准备好了,岛上人少,到处都是空旷的原野,在商铺后面不远处就打了几枪。

看到这种武器的威力,张主簿非常满意,看来这个商人没骗他。他来的时候可是心中疑虑的,可这是知府老爷的差遣,他不得不走一趟。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东西真不错。

张主簿说:“郑先生,这么好的东西不愁卖,你何必认准了要献给朝廷呢?”

郑克义陪着笑说道:“张大人玩笑了。可千万别说献给朝廷,在下是买卖人,从西洋人手里买来是要银子的,在下中间转手而已。要说为何不卖给平常人,张大人您是知道的,简单的刀枪棍棒私人家可以有,这么厉害的武器谁敢要啊?在下更是不敢卖,弄不好就是杀头的罪。卖给朝廷不敢说有没有功劳,赚了钱也是心安理得。”

郑克义也够伶俐的,话说的圆,滴水不漏。当然这也是早有准备的,什么话怎么答都想过了。

张主簿:“呵呵,真是商人本性,本性难移。价钱怎么说?”

“士农工商”嘛,在古代里商人的地位最低。按仁义道德标准来说商人是见钱眼开,说商人就认钱,如此来贬低商人是古代的普遍现象。所以张主簿就摆出这么一副架势,居高临下。郑克义也不计较,其实他也没必要去计较,把三眼铳卖出去就可以给主人一个交代了,管他什么本性难移呀?

郑克义:“回张大人,五十两一支,弹药每一两银子十套。”

五十两银子是什么感念呢?此时一个农民或工匠一年的收入是十两,五十两比一个强劳力一年的收入还要多,你说贵不贵呢?武器军火都是高价格,到现代也是这样的,养兵打仗就是用银子

往里填,古今同理,所以军火没有低价格。

张主簿:“啊?这也太贵了吧?”

郑克义:“贵吗?我们进货也不便宜呀?买卖不成仁义在,我这可是为朝廷才肯冒险呀?张大人也要体谅在下的一片忠心。”

张主簿心想,反正也不是他自己花钱买,他只是奉命行事,这么重要的买卖将来也不可能让他经手,现在他只要得一份功劳,价钱高低不关他的事,何必操心?因此他不再谈价钱。他问道:“这个样品我要带回去给知府老爷看,我要拿五十两银子吗?哦,还有火药弹子。”

郑克义:“瞧您说的,您这是在帮我的生意,这一件是样品,我怎么能够要您的银子呢?哦,这是五十两银票,给您做茶水钱,请您笑纳,不成敬意。”

说着,郑克义把银票放在桌子上。看着银票张主簿立刻就露出了笑容,这一支三眼铳也值五十两,总能设法再捞一点。

他笑着说道:“我就不言谢了,今后的买卖还长着呢,你定能生意兴隆,发财发财!”

“好好,有钱大家赚嘛。”

“你现在手里有多少?”

“这么贵的东西哪会有多呀?在下手里只有十支。只要朝廷再要,要多少在下去找西洋人就是了。”

现在确实只有十几支,当然还在陆续产出。

……

有人可能有疑问:为何一定要到海岛上来看货呢?直接把三眼铳的样品送给知府大人不就得了吗?

如果仔细想,那样做会有很多隐患。试想一个商人的身份带着这么好的东西到处走不安全,并且是福建的首府之地,这东西毕竟是武器呀?如果有人起黑心,丢了货不说,还有危险。所以只能是在远离官府的地方才方便谈生意,双方都放心。

——end——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