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263章:深藏不露

第263章:深藏不露(1/2)

目录

为了避免给刘基添麻烦,刘璎从原来的战俘里找了两个泉州人冒充出海的商人,设法通过福州官府把三眼铳送到朝廷的手里。为了保险,刘璎指定张重二做监督,实际主持出售三眼铳的差事。张重二是刘璎的常随,是最放心的人。

这一日中午,在南竿岛西边码头刚靠岸的一艘船上下来几个人,他们径直向码头不远处的一间小商铺走去。这一处商铺也是刘家的,岛上渔民需要的日用品都到这间店铺来买。

南竿岛是马祖列岛的首岛,这一处码头曾经是列岛的第一码头,从大陆来马祖的人都是到这里下船。这几年由于刘家的到来,停靠北竿岛的船只才多起来。

南竿岛的东边,同样是刘家的产业,那边也有码头,可那里是刘家的码头,一般人还是在西侧(面向大陆的一侧)停船。

船上下来的人为首的是福州府的张主簿,其他还有刘亚东、郑克义、韩七和张重二。

他们到岛上来的事由当然就是为了三眼铳,卖家是商人郑克义,刘亚东是中间联络人。福州府元朝的知府早就跑路了,现在已经有了新知府大人,是新朝任命的官员。刘亚东是通过张主簿联络了知府老爷,知府老爷是有身份的,不可能到海岛上去看货,这等小事就由主簿代办了,今天来岛上就是看三眼铳的。

刘亚东在前面引路:“张大人请!”

这一众人穿过店铺的堂屋来到后面的院子里,院子里有正房也有厢房,但是大多是库房、厨房等等的,显得有点乱,只有正房中的两间像点样子,算是会客的堂屋。众人进入堂屋落座,刘亚东招呼店铺活计泡茶、倒茶。张主簿被让道八仙桌的主座上坐了,郑克义做对面。

张重二是办

这件事的头头,但此时只能隐藏身份坐在下手,似乎与韩七一样像是助手跟班的样子。刘亚东坐在张主簿的下手。之所以这么演戏还不是为了隐藏刘家的背景,可以想象,在很长的时间里刘家都要深藏不露,这是避祸之道。

张主簿摆摆手,有点不耐烦的样子,说道:“行了,别忙活了,没那么多虚礼,咱们办正事。郑先生,把你的货拿出来吧。”

货早就准备好了,不等郑克义起身,韩七和张重二就把一个箱子提过来,放到桌子上,打开。

张主簿站起来观看,郑克义从箱子里拿出三眼铳说道:“张大人请看,这就是西洋的三眼铳,使用的时候还要装上枪杆。”

枪杆也准备好了的,韩七拿过来,装上,这就像一支长枪了。然后又从箱子里拿出短刀,咔嚓一下装在头部。这就是一支完整的三眼铳了。

装好的三眼铳递到张主簿的手上,他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住了。他拿在手里,前后左右地端详,越看越是吃惊,心想竟然有这么好的东西?

铳管上的一行西洋文字也很唬人,没人认识,说明这是西洋货。

无论是枪管还是其他的机构都做的十分精细,材料明显都是好钢。特别是装在前端的那把短刀,看着寒光闪闪,这不就是宝刀吗?

古代的钢都很金贵,因为得来不易,所以好钢口的刀都叫宝刀。

郑克义在旁边说:“张大人,这把刀装卸方便,只要按一下这个机关就卸下来了。”

张主簿照着做了一下,咔的一下短刀就卸下来了。他拿着刀仔细看,真是爱不释手。虽然他不是行伍之人,可是刀的好坏一眼就能看明白。

郑克义又从箱子里拿出来两张纸说:“张大人这是三眼铳的使用说

明书。”

“说明书?说明书是什么?哦,我看看。”

很显然,“说明书”是刘璎写的,古人没听过这个名词,不过字面的意思也能懂,用不着再解释了。

说明书只有两张纸,一页是文字,另一页是图。文字不多,很简洁。说的就是如何装药、瞄准、射击、保养维护等等的。有了说明书就能很快掌握三眼铳的使用,而不必瞎捉摸乱试验,也避免了意外损坏。

张主簿看了高兴地说:“好好,有这份说明书就方便了,很快就能熟练使用。”

这两页说明书有图,有文字,它们可不是手写手画的,而是印刷的。

是印刷的吗?这时候能印刷?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四大发明,是造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活字印刷就是四大发明之一,它起始于宋代,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改进。

现在是元末明初,此时制造活字的材料有两种:泥和木料,到了明朝中期出现了铜材料的活字,所以现在还没有金属制造的活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