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253章:共富贵难

第253章:共富贵难(1/2)

目录

刘基的家眷来了,而且是不远千里,可是自己却不能在家里迎接亲人,其原因就是“国事为重”,伺候皇上要紧。

直到下午申初(下午3点)刘基才下朝回到家里。

古代有父父子子的礼节,见面就复杂一些。刘谨以下都等在二门外,直到丫鬟春梅出来传话他们才进入老太爷和老太太住的宅院,面见父亲。

在正房的堂屋里刘基和阎氏分左右坐在太师椅上,接受儿子们的见面礼。

刘谨打头,三兄弟站成一排,刘诠的侧面还有一个童子,他是四福,是林氏所出的第四子,当然也是刘谨的弟弟。四福今年四岁了,已经可以按照大人的嘱咐行事,比如今天就可以完成拜见父亲的仪式。

兄弟四人面向父母叩头:“见过父亲大人!父亲母亲吉祥!”然后是三叩首。刘基说:“起来吧。”这就完成了见面礼。

孙辈只有刘璎和刘珞二人,他们按同样的礼节拜见祖父。

礼节过后一家人才放下架子,可以随意坐下闲话,四福年龄小,让丫鬟领走了。

这种场面说的都是家常琐事,没什么要紧的话。就算是刘基知道他的长孙刘璎特别聪慧能干,也至多是拷问一句私塾里的学问而已。

全家团圆就一定会有丰盛的晚宴,自古以来人们就是这个习惯。在三进院子的堂屋里摆了两桌宴席,老太爷、老太太和几个儿孙们一桌,其他女眷们一桌。

这是家里重大的喜庆,一定会选最好的菜肴。陆续上来十几道菜,鸡鸭鱼肉俱全。江南水乡水产品丰富,以鱼虾蟹为原料精心烹制的菜肴有四道,肉类煎炒烹炸也是四道菜。余下的是时鲜菜蔬,南方的冬季也有青菜的。

看到这么丰盛的菜肴,人们食欲大开,可是刘璎注意到了,桌子上缺了高档次的山珍海味。倒不是

说刘璎的口味有多么高,而是他想到刘基眼下的身份,那也是国之重臣啊。

达官贵人都是讲究摆谱的,不管吃不吃,该摆出来的山珍海味也要摆到桌子上,那是身份的象征。

可眼前这一桌子菜恐怕还赶不上在南田老家里的宴席。由此刘璎想道刘基可能并不宽裕。

吃饭间刘基说:“你们的媳妇子女都没来,很多孩子还没见过面,也很想看看他们。可惜我又不能随自己的心意回老家,什么时候能把他们带来才好。”

刘谨回答说:“水路倒是方便,等天气暖和了就带他们来给老太爷请安。我看这个府邸富丽堂皇的,这个堂屋就很高大宽敞,但是这府里的格局还是有局限,来人多了还是不方便,要扩建也没有空地。父亲当初是怎么选这处宅院的呢?”

刘基说:“这宅子是主公的恩赐,但是还不能算是咱家的产业,就算是府邸吧。那里有我选择的余地呢?”

他说的“主公”就是朱元璋,此时还没登基做皇上,所以还称作主公。

府邸就是官员的住宅,你做官就在这住着,辞官或免职就走人,下一任官员再住进来。

刘诚说道:“能不能在这左右寻找买一处宅子呢?”

刘基笑了,他说道:“知道你们这些年经营的不错,有你们来了就可以琢磨买一处宅子了。”

刘基不好意思直说,但意思也说明白了:就是他没钱,没钱当然就不能琢磨买宅子啦。

他混到这么重要的位置上怎么会买个宅子的钱都没有呢?

这与出身贫寒的朱元璋有关。在明代里,朱元璋对贪官深恶痛绝,因此他就希望自己的朝廷官府和官员们都是清廉的。朱元璋也是这样实践的,他不光是杀功臣,他杀贪官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正是因为朱元璋的原因,与别的朝代相比较

,明朝有个特别的情况,那就是官员的薪俸特别的低,说起来真是“官不聊生”啊。朱元璋以为这样做,他的官员就清廉了,其实这只是他美好的愿望而已。

远的不说,眼下的刘基如何支撑这一个家呢?再节俭,这一家人也有几十口,吃喝用度不少。朋友同僚之间还要有人情往来,薪俸不足就难于支撑。

像刘基这样的官,他们有几种财源呢?首先是战争中发财,特别的军事将领,乘着战乱横征暴敛加抢劫也是一个个肥的流油。战争过去了,正常的就要靠商铺和田庄,非法的当然就是贪污腐败了。总之,没有外财是难于维持的。

此时的刘基至多能有朱元璋赏赐的田庄,其他的是不会有的。因此他的生活应该是比较清苦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