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252章:江宁

第252章:江宁(1/2)

目录

刘璎看家里的情景是做全家迁移的打算了,他当然要设法阻止。于是他问道:“父亲,儿子我一回来就看到全家在忙碌,是不是准备一家老小都去江宁呢?祖父那边可有什么交待?”

刘谨没有犹豫,很快就回答说:“是啊,你爷爷在江宁为官,当然是不能离开的,一家人要团聚就只能去江宁啊?你是问老爷子怎么说?他说要你祖母和姨娘们都去江宁,也说了,让我们都去。哦,这个……这是你爷爷的信,给你看看。”

说着,他找出来一个大信封,递给刘璎。

刘璎打开信仔细阅读后对刘谨说道:“父亲,祖父可没说搬家到江宁呀,说的是全家团圆,我们去江宁看看,住几天不就是全家团圆吗?咱们这么一大家子人定居于江宁也需要一个好大的宅子安置,祖父是否准备好了还不知道啊?”

“是吗?我再看看。”

说着,刘谨拿回信件,再仔细看两遍。看完了慢慢放下信,坐在那默默无语,陷入了沉思。

刘璎可以理解父亲的心情,那是原来太兴奋了,对事情没有仔细思量,现在全家都是奔着去江宁的状态,这还不是由他引起的吗?如果要刹车转弯无异于泼冷水,会不会有怨言呢?

如何安抚家人是下一步要做的,首先还要坚定刘谨不搬家的信念,让他下决心,而不是犹豫不决。

刘璎说道:“父亲您是知道的,从咱们家到江宁少说也是一千五六百里的行程,乘船也要三四天。船上再好的舱室也不能跟居家相比,何况还是十冬腊月天,天寒地冻的。这一路上的辛苦,一家老小的劳顿不容易。现在还不知道祖父那边的住宅是什么样,能不能很好的安顿下全家人。所以孩儿的意思还是大人们先过去看看,以安慰祖父思念之心,也算全

家团圆了。若是那边一切如意,待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再搬家也不迟。”

听着刘璎说话,刘谨的感觉是儿子大了,不但嗓音变了,没有了童子的奶音,并且道理讲的透彻。

他说道:“哦,让我再想想。”

刘璎说:“是,请父亲再仔细权衡利弊。其实还有个潜在的危险,儿子怕犯忌讳不好说。”

“还有什么?但说无妨。”

刘璎又加着小心地说了瘟疫的可能性,就是对三叔说过的大灾之后必有瘟疫的那些话。

“父亲,瘟疫的事未必会有,但是不可不防。”

刘谨:“好吧,你劳顿一天也该好好休息,天色已晚,你去睡觉吧。”

“是,父亲大人晚安!”

……

12月1日,刘家人离开南田去江宁。刘璎的劝说起了作用,已经成年的刘氏三兄弟都没有带家眷。出行的女眷是老太太阎氏和刘基的两个妾:楚氏和林氏,还有林氏出的幼子小名叫四福,此外就是丫鬟仆人和跟班常随,林林总总的也有几十人。

刘璎这一辈的只有他和刘珞兄弟二人,其他或是女孩,或者是年龄小,都留在家里了。

刘璎注意到了,他父亲和二叔的兴致依然很高,没有不高兴的样子。由此可以判断,他们接受了自己的意见,并且认为合情理。这就好,刘璎也放下心来。

可是刘璎的二婶等女眷们表现复杂,大多是无所谓的样子,也有表现失落的,似乎没能去见识江宁而遗憾。刘璎对自己的母亲是知道的,她不愿意出远门。再加一层,与长辈在一起受拘束,更何况她是长房媳妇,内宅的杂事都要管,哪有自己过日子舒坦呢?

刘家动用了四艘船把人和行李送到青田县城码头,然后改乘福顺三号商船。商船很大,她们这些人连一层客舱的一半都住不满。

江南的水陆是发达的,不但有自然的河流,也有人工开凿的运河,四通八达,所以一般的船只都无需出海。刘家的船走海路,主要原因是船大,内河航行怕有障碍。同时船大也就经得起风浪,走海路会更顺畅。再说还有一艘军舰护航,如果走内河,军舰就太显眼了。

商船沿着瓯江入海,与等在那里的赤龙号会和后向北行驶。然后入长江,两日后直达江宁。赤龙号并没有进入长江,护送到长江口就返回了,赤龙号的作用是预防遭遇海盗。

此时的江宁是江南第一大城市,六朝古都,交通建设当然是完善的。一般的船只都可以直接开进城内,比如著名的秦淮河,河的沿岸就是江宁城内最繁华的闹市区。很多河道都是很宽的,像福顺三号这样一千料的大船也可以进入某些主干河道。可是不管刘基是多大的官,他毕竟不是皇上,那就要避免张扬,如果给人留下张狂的印象,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所以福顺三号就停靠到城外的公用客货码头上了。这里是江宁最大的长江上的码头,是大名鼎鼎的下关码头。

这是一处码头的集群,大小码头一个挨着一个的绵延十几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