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江宁(2/2)
船靠码头的时间是上午辰末。
辰时对应的时间是上午7点到9点,辰末就是快9点了。
古代计时两个小时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又分为初、中、末三段,每段40分钟。例如:辰初对应7点到7点40分,辰中对应7点40到8点20,辰末对应8点20到9点。
早就得到消息的刘基已经派人等在码头上了,车轿停了一大排,也引来不少民众围观。
这一世的刘璎还是第一次来到江宁,他知道不久后,新朝建立,江宁就会改名叫南京了。
下关码头就在江宁城外不远,应
该说已经在城墙之下了,对面的城门是挹江门(挹,读音“意”)。江宁的城墙是当代最高大的城墙了,高三丈还要多。第二个特点是很多地段的城墙是石头砌筑的,坚固无比,所以有石头城之说。刘璎现在看到的城墙当然比现代里更加完整,城楼更是壮观。城墙上有很多的旗帜迎风招展,但这些也只是看着热闹,他并不懂得这些旗帜的含义。古人形容南京城的气势是“虎踞龙盘”,由此看来并非虚言。
船刚靠上码头,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已经等在那里了,此人看着很精神干练的样子。刘家兄弟们都认识他,这个人叫刘久坤,家奴的身份,是刘基身边得力的下人,他现在是江宁刘府的大管家。
福顺三号船身高大,码头上备有专用的舷梯,人力搬过来,搭上跳板,刘久坤快步上船。
“给大爷、二爷、三爷见礼了,三位爷吉祥!车轿都在码头上预备着呢,请几位爷下船。”
码头上一长排的轿子和马车都向前移动,但是秩序井然,还有几十个穿着战袄的士兵站成排警戒着,驱赶闲杂人等,这气势一看就是权贵大官。
女眷和主人们都坐轿,刘璎也坐上一顶轿子,仆人们都乘车。闹闹哄哄的半个时辰才就绪,车轿启动进城,浩浩荡荡的一队总有十多辆车轿,引来众多市民围观。这些车轿已经够惹人耳目的了,但还不是全部,码头上还有好几辆马车呢,它们正在装行李,老太太和姨娘们是搬家,携带的行李就多。
刘基的府邸在一个僻静的巷子里,但是位置并不偏僻。从外面看是高门大户的,门厅上方有写着“刘府”两个大字的匾额,看建筑显然是一处老宅子。朱元璋手下的文武官员很多,此时想必都会有类似这样的宅院。这么多
大宅院如果说是买卖交易得来的恐怕不现实,新旧朝交替,恐怕少不了血腥的故事。
刘府里很意外的一个事是现在家主刘基不在家。
家属不远千里的来了,这是刘家重要的大事,时间还不到中午,刘基怎么不在呢?
答案也很简单:他伺候皇上身不由己。
是自己的家属重要还是皇帝老儿重要啊?答案明确:当然是皇帝重要啦。刘基上朝伺候皇上去了,一般要午后才能回来,如果有事,更晚也说不定。
刘基不在,一家人就由刘久坤带着几个仆人引导安置。
刘府的宅院很大,房屋建筑雕梁画栋的也很气派。进大门处有个影壁,影壁后面才是宅院的正门。中轴线的主院子很宽阔,内部是四进,一进院子是会客的,二进院子是书房,阎氏老太太就被安置在第三进院子里,四进院子里安置姨娘,第四进后面还有个杂院,那是厨房和女仆们的居所。
主院子的格局没的说,规矩又讲究。
老太太安置好了,其他人怎么办呢?
刘久坤引路来到西路跨院。西路的最前边(南边)是车马院子,很宽绰的。车马院后面是两个小院子,都是侧开院门的独立小院,小院里正房厢房俱全。看着院子的格局应该是客居院子,就是给客人居住的。
这一看就明白了,这处宅子很豪华,但是没有他们兄弟的私宅。大家只能暗自庆幸,幸亏没带家眷过来。不知道刘谨会不会暗自里佩服自己的儿子呢?
宅子的东路是个花园,假山、亭子、池水俱全。
宅院的位置是城市中心,都是一户挨着一户的,周围没有扩建的余地,如果非要给他们几兄弟建自己的院子,就只能把花园废了建住宅,并且也是很小的院子,没法跟南田老家的宅院相比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