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228章:说说下西洋

第228章:说说下西洋(2/2)

目录

下西洋可有开发殖民地?可是没听说过吧?

再问问可有输出中华文化?连输出汉语都没有。

可有引进了先进文化科技?也没听说,当时的南洋和非洲还处于原始蛮荒状态,哪儿来的先进科技呀?

如此等等,毛收获也没有!不知道多少万万两白银扔到大海里,水泡也没冒一个。

那么下西洋的壮举是怎么结束的呢?

根本的原因是朱棣驾崩了,他儿子朱高炽继位,称仁宗皇帝。新皇帝的皇位来的名正言顺,完全合法,他还管什么堂兄朱允文啊?所以郑和第

七次下西洋结束后就停止了毫无意义的下西洋。

既然片板不得下海,这庞大的舰队如何处置?

有说烧了,这说法好像没依据。不过烧不烧都一样,没毛用的船放在哪没人管,用不了几年也就废了、烂掉了。不让出海,船还有何用?当然也就没人管它们了。

下西洋的故事就说这些吧,

……

刘璎想去大圆,这可是大事,刘谨是他的父亲,也是刘家的当家人,如此大事不能瞒着他,因此借回家过年的机会刘璎对他父亲说起此事。

刘璎先把在马祖岛(南竿岛)上购买土地的事情说了一遍,重点在于官府的书办注意到了北竿岛上的变化。

刘璎对刘谨说:“在两个月前,为了购买马祖岛的土地,福州官府为了办理地契派一个书办来到南竿岛测量。因为两岛距离太近,并且他们登上岛屿的位置在两岛临近的地方,因此这个书办就看到了北竿岛上的烟雾,那烟雾就是我们的炼铁高炉冒出来的。虽然那书办不在意这些,也没提出去北竿岛看看,可是这件事却提醒了我:既然马祖列岛属于福州府,并且咱家办产业也不能偷着摸着的,总要按章纳税。产业那么大,税额就会很多,对这样税收大户官员们想看看总是难免的。到那时,这么大的炼铁厂不就犯了官府的忌讳吗?还有我们的加工厂、船厂、纺织厂等等的,那更是了不得。我之所以到海岛上,儿子想的就是避开官府,现在既然躲避不开,那就不如早点做打算,走的更远一点。这是儿子想与您商量的,不知父亲怎么看?”

刘璎曾经与他父亲谈过自己的理想,所以刘谨也知道自己的儿子向往的是什么?因此他问道:“我儿难道还要寻找更远的海外吗?离开朝廷是远了,可离开咱们的家乡也更远了。”

古人的乡土观

念很重,这也是大陆文明的体现,远离大陆他们会若有所失,心中不安。

刘璎说:“也不远,就是澎湖以外的大圆,虽说距离不远,可是官府几乎不知道它的存在。”

刘谨:“哦,大圆,你几次提到它,它是个岛屿吧?能有多大?”

此时的人们对于台湾岛的确知道的太少了,比如地图,地图上是有的,也画上了大圆,可是只有临近澎湖的一条海岸线,让人误以为那边又是一片大陆呢?虽说古代的地图都是示意性的,不成比例,可是画的也太离谱了。

既然刘谨这样问,那就是把刘璎看成了神人一般,已经脱离了俗人俗套。他知道刘璎没去过大圆,如果按正常人对待他是不会这样问的。刘璎也感觉到了这一点,他也觉得不能再假装什么,莫不如就放开了谈。

因此刘璎回答道:“父亲,据我猜测,大圆是个很大的岛屿,如果用浙江省来比,我想应该小不了多少。”

“啊?有这么大的岛屿吗?”

实际上台湾岛的面积相当于浙江的三分之一。

刘谨又问:“那里的土地如何?能开垦出良田吗?”

中国是农耕社会,首先关注的就是农田,民以食为天嘛。

刘璎:“从农耕土地上看,它比不上浙江,可是比福建强的多。大陆幅员辽阔,于是就有大江大河,可是海岛地域狭窄,不可能形成大的河流。上好的良田大多是江河冲击形成的,所以说,海岛上就不可能有大片的平原。其实看看福建的地形就是这个样子。”

刘谨听着儿子诉说的地理山川,他倒是真的佩服了,不但说出环境,还能说出其所以然。长江、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这绝对是有道理的。还有很多富庶的平原都是以河流称呼的,比如说东北的辽河平原、松花江平原。可他的这些学问是从哪儿来的呢?

——end——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