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总司令(2/2)
刘诠说道:“不瞒璎儿你说,我还真是有打算的。我这人喜欢舞枪弄棒的,在家里就管着家丁队。我看岛上的护卫队挺好的,我去管护卫队你不会反对吧?”
刘诠性子直,不会拐弯抹角,有话就直说。
虽说福州这边也都是刘家的产业,但是刘璎管着福州这边的事,是当家人,这一点是明确的,当初二叔刘诚在福州就是这样的。刘诠纵然是长辈,也要守家里的规矩不是。所以他还是要商量着办,不能摆叔叔的谱。
刘璎说道:“三叔,瞧
您说的?我是巴不得的,哪能反对呢?护卫队就是武装,不是军队也是军队,这么要害处当然还是自家人掌握为好。其实不光是岛上的护卫队,对苍龙号您也熟悉了,那就是水军,也是军队武装。这水陆两支队伍合在一起,都麻烦三叔您管起来可好?”
这就是海军、陆军总司令了。当然队伍太小,有点像胡传魁那个土司令的味道。
刘诠高兴起来,他说道:“我跟着苍龙号出了一次海算是知道了,海上作战完全是另一回事,和陆地上真的不同。水军的事一时真抓不到头绪。”
刘诠还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对海军是外行。
外行能不能领导内行呢?这事就是现代也有争论,不能断言行还是不行。
前面我们说过朱文正的故事,他是明初著名的将领之一,应该说在洪都之战的时候他就是个外行。你想啊,朱元璋就是穷小子出身,要饭就要了好几年。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亲侄子,家境也好不到哪儿去,他恐怕大字都认不得几个,更不要说上军校或者读兵书战策了,那都是不可能的。洪都之战时朱文正才二十多岁,对于军事能是内行吗?绝无可能。没别的能解释,只能说天份了。
刘璎说道:“谁天生的就会打仗啊?朱元璋起家的时候怕是还不认识字呢?以后有时间三叔您跟着船队多走几趟不就熟悉了吗?三叔您管着水陆两军,就叫总司令怎么样?”
“总司令?这是什么官衔呀?没听说过,只听说过有总兵。”
古代军官的名称也很多,比如:某将军、副将、都督、总兵、校尉等等的。
总司令是现代的名称,还有什么军长、师长的。
刘璎笑着说:“三叔没听说过就对了,如果叫您大都督,叫总兵,您敢应承吗?就不怕把官府招来?所以起个谁也不懂的官称才好。”
刘诚:“是这个道理,也难得你想出这么个名字,细想一
想也能懂。‘司令’就是发号施令的意思,真挺威风的,还加了个‘总’字。那就是发号施令统管所有的人。真不错。不过这名字也太张扬了,我看就取一个‘总’字,叫总队长好了,是护卫队总队长。这名字不犯忌讳,也不张扬。”
“护卫”这个名字连团练都算不上,就是土财主的家丁护院,这名字当然不张扬。
刘璎觉得还是总司令的名称更合适,但是他三叔自己说了也不好驳回,于是他说:“其实叫什么没关系,统领水陆两军才是实在的。就按三叔说的办吧,咱岛上也有刻印章的匠人,找他刻一个总队长的大印。”
……
至正26年10月27日,刘谨带领一家老小返回浙江老家。
一大早他们就在船厂的码头登船,今天调来的船只可不少,有大小六艘船,形成一个大船队。
其中有三艘船是刘家从浙江赶过来的,都是适合内河航行的船。从闽江口到瓯江口这一段海路是近海,也不远,内河船也没问题。
福州这边调来那艘新买来的交通船,这船也有200料,与前面三艘船大小差不多,关键是它有个不错的客舱。
刘璎还调来一艘大船,是自家船厂造的福顺三号,此时商船队没有出海,正好用一下。这艘船比较大,有一千料,它是不能到达南田的,只能在瓯江里航行,可以到青田县城附近的码头。因为它有整一层的客舱,有二十多间,可以住很多人,这就舒服多了。特别是它有一间豪华客舱,是带卫生间的,对女客很方便。
还有一艘小帆船,它是做船队交通船用的,可以在各船之间运送人员和货物。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做航线向导,因为这艘船是邮号的,它每日都在这条航线上往返航行,对航路特别熟悉。今天它与船队同行,同时也执行邮号的业务。
这大大小小六艘船组成一个船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