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208章:总司令

第208章:总司令(1/2)

目录

刘谨要带全家回浙江南田老家,刘璎从北竿岛赶回来送行。

刘璎对刘谨提到了纺织的事,他说:“父亲,在老家咱们有三家织布作坊是吧?那么懂得制造修理织布机的工匠就应该有吧?我想找几个这样的工匠过来。一来福州这边也可以开织布作坊。二来我也想制造织布机当做商品出售,特别是贩卖到海外,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刘谨:“这事不难,咱们自家就有很好的匠人,手艺都是不错的。不但能做织布机,咱家的纺纱机也不错,我可以给你找几个人。但是为父要提醒你,咱家在福州算是外乡人,纺织这个行当利益纠葛颇深,可不光是织布卖布那么简单。”

听到父亲如此说,刘璎想起来当初刘谨说过的话。刘谨曾经说过:这织造行当也不是咱家想怎样就怎样的,还有乡邻好友的关系在里头。不要说处州,仅仅青田县做织造的何止几十家呀。我们南田也有七八家,乡里乡亲的互相都熟悉,有的还套着亲戚。就拿采购棉花来说,各家收多少?价格如何?都是有照应的。为父我还是南田的商会会长,更要守行规。咱这里出产的棉花少,由于战乱断了商路,几年了,外边的棉花进不来,乡里县里棉花都欠缺,咱家怎好争抢呢?俗话说: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这不是结怨与乡邻吗?所以扩大产业断不可为!

纺织行业对社会影响大,虽然没有像盐铁那样的官府专营,但是官府也有管理,纺织产业密集的地方甚至有专门的官府衙门。

想到这些,刘璎说道:“我记得,那还是五年前父亲曾经教训儿子的话,想起来依然犹言在耳,现在他父亲再次提醒,我一定会注意。儿子打算把纺织作坊建在北竿岛上,棉花、麻、蚕丝等原料的采买都会躲开福建、浙江,与本地商人没有竞争。我们出产的布匹也是远销海外,或者北方各地。这

就避免与本地士绅争利了,我们这样做应该可以吧?”

刘谨点头说:“如此甚好。”

这就是有商船队的优势了,有远程贸易运输的能力,买进原料和卖出布匹都容易解决。

比如现在国内的多年战乱对农业破坏极大,土地荒芜,不光是缺粮食,棉花同样大幅减产,还有麻丝等原料都会短缺。江浙一带明后年可望逐渐稳定,可是北方还要乱好几年呢。

面对这种局面,就如同采买海外的粮食一样,也需要采买海外的棉花。由此,北竿岛上的纺织业受国内影响最小。

纺织作坊也可以建到南竿岛,就是马祖岛上。这是大众化的行业,不存在军事方面的敏感,所以就不必太拘束。北竿岛毕竟太小,面积有限。同时两岛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很方便。

刘璎问:“父亲打算哪天动身,好早点准备船只。”

刘谨:“这一大家人也不容易,老老小小的。怎么也要准备十天吧。”

因为浙江地面已经不打仗了,比较平静了,所以就可以坐船回老家了。自家的船队就在北竿岛,可都是大船,海上没问题,进入内河则只能是宽阔的水域,肯定到不了南田,只能另外准备小一些的船,刘家原本就有几艘内河的船。乘坐船只免去了行路的辛苦。

……

刘璎知道:纺织业在世界工业和科学技术进步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是必须要重视的,这也是抓住了要点。为此,刘璎就打算收罗纺织机械方面的人才。

可以在北竿岛建制造纺织机械的厂子,同时要成立技术组,专门从事纺织机械的研究,制造最好的纺织机,同时也建设纺织厂,生产布匹。

这是一种超前意识,如果将来有了蒸汽机那样的工业动力的配合,是不是工业革命就在中国诞生了呢?这个理想很宏大,也不是短时间可以见到这么辉煌的成果。可是,一旦实现,他将改写文明史。

从经济上说,纺织业潜力巨大,是因为市场巨大。不管工业革命能不能搞成,它是能够持久赚钱的行业。

再与进口粮食的规划配合起来,平民百姓的穿衣、吃饭这两样最基本的民需都得以改善,起码可以避免大饥荒的惨剧发生。

……

刘诠是另外买的宅子,与这边的住宅有一段距离。既然已经确定他留在福州,那么他是如何打算的?如何安置?总要弄清楚才好。为此刘璎登门拜访他三叔。

刘诠娶亲两年了,现在他媳妇刚刚有了身孕,所以家里人口少,他这一处宅子不大,也显得很清净。

刘家只是普通乡间的士绅家庭,家境一般,只是刘璎到了福州之后经营出海生意,刘家的经济才略有起色,因此刘家没有太大的排场,每一房只有一个丫鬟和两三个粗使的下人。现在刘诠的宅子里就是这个情况。

刘诠成亲后不久,刘璎就离家来到福州,因此他与三婶比较生疏,说话受拘束,有身孕的人也需要休息。刘璎向三婶问安后闲话不多,就与三叔去书房说事情去了。

刘诠笑着说道:“呵呵,我就知道你要来,可有什么事情?”

刘璎说:“听父亲说三叔您要留在福州,侄儿当然要来看看啊。前些天三叔不是已经在北竿岛盖宅子了吗?不知三叔您是如何打算的?有什么需要侄儿去做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