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大宋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506

分节阅读 506(1/2)

目录

帝惊呆了。他瞪大眼睛望着李虎。嘴唇抖动着。想怒声痛骂。但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撤消三衙的握兵大权意味着大宋禁军体系的整体崩溃,禁军、厢军马上就要成为历史,而枢密院三衙体制也要随之崩溃,大宋兵制就此废弃。

失去了兵权,皇帝还能干什么哪来的机会东山再起皇帝转目望向李宗振。李宗振脸色灰白,也是极度震骇,但他毫无办法,他只能暗示皇帝,忍,一定要忍,李虎除了武力一无所有,皇帝肯定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皇帝艰难地咽下一口口水,望向李纲。李纲面露愧色,痛苦地低下了头。他也没有办法,昨夜李虎和西北人达成了约定,双方联手,一定要拿到兵权,而枢密院三衙兵制的确不合时宜了,根本没办法击败金贼,更无法完成中兴大业。

就目前形势而言,虎烈军要在代北作战,要戍守西北,要抢占川蜀、荆湖和京西,李虎没有实力独自对抗金军,他必须把西北军牢牢拉住。西北军要生存下去,要赢取最大的利益,那么他们首先就要保住军队,而保住军队的唯一办法就是于长安朝廷之外,像虎烈军一样拥有藩镇地位。李虎必须满足他们的要求,否则西北军极有可能撤离河北战场,乘着这个混乱的机会抢占地盘,然后自由选择东南朝廷或者长安朝廷。形势如果发展到那一步,天下就彻底乱了。

所以,李虎和西北人选择了合作,这是一个双赢的策略,对双方都有好处。

李纲能作什么他只能答应下来,只能力保半壁江山,力保天下三分的格局。他不能指望东南朝廷,东南本来就没有多少兵力,如果李虎和西北人无法守住西北,守住中原,那么东南朝廷根本守不住长江。东南朝廷拿什么戍守长江东南丢失,金军席卷大半个中土,李虎恐怕也难以守住西北一隅了。

李虎拿出了一个临时兵制。

皇帝和中枢大臣主掌军事决策权。枢密院主掌军事行政权。各方面军主帅主掌战场指挥权。

大宋的军队由中央卫戍军、中央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

三衙的握兵大权撤消后,三衙依旧存在,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做为中央卫戍军,暂时由刘延庆统率,驻守汴京。皇帝的宿卫军是殿前司马诸班直,保护皇帝的安全,扈从皇帝左右。

中央正规军是虎烈诸军和西北诸军。这是大宋的主力军队,负责征伐四方。

地方军则由当地府州县的都总管、兵马辖、都监统率实也就是过去的厢军、乡兵一类,承担过

的职责,比如修城造桥、运输粮草等等,也是主力军源。其中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地方军没有军饷。原有厢军地解决生存问题。

厢军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民户们的夫役负担,但养兵费用太过庞大尤其在今日军队极度的情况下,厢军吃缺额普遍高达七成以上,剩下三成的厢兵都成了官员们赚钱的廉价劳动力,所以撤消厢军势在必行。

大宋军队的编制一律改为军、将、营指挥、队四级,其中营指挥为基础单位,每指挥五百兵。在军上设统制,统制上设都统制,但不常设事罢即撤。

其它诸如指挥系统、募兵制、装备、通信、后勤、军费、军法、军政等等方面基本参照原有兵制,暂时不做重大改动。

皇帝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接受眼前的事实。

李虎太厉害了,步为营,稳扎稳打。先是提升军职品秩,接着军政分离,然后撤消三衙握兵大权,摧毁禁军体系着马上修改枢密院三衙体制,转瞬之间就颠覆了大宋兵制。

枢密院三衙体制是大宋的根基所在,如今这个根基轰然倒塌,大宋还能坚持多久

李虎不待皇喘口气,拿出了四个奏议追猛打。

四个奏议是即刻建立七路大都督府。

以朝廷目前的实力,可以固守西北、西南和金军逐鹿中原,但东南朝廷建立之后它的首要目标是固守半壁江山,由此可以预见要议和金国,联手女真人攻打李虎,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长安朝廷必将四面受敌,为此,临时朝廷必须以最快速度,在边境一带建立地区军事机构,以阻挡敌人的攻击。

按照李虎的奏议,在大同建立代北大督府,铁鹰为大都督,主掌代北军事,阻御金军。

在陕西兰州立西北大都督府,王渊为大都督,主掌西北军事,阻御党项人和吐蕃人。

在成都府建立成都大都督府,张关羽为大都督,主掌川蜀军事,确保川蜀安全。

在襄阳建立荆襄大都督府,毛军为大都督,主掌京西、荆湖军事,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沿江而下,征伐江南。

在洛阳建立洛阳大都督府,楚逍遥为大都督,主掌中原军事,当前任务是,整修城池关隘,募兵训练,随时赶赴黄河一线作战。

在长安建立长安大都督府,侯概为大都督,主掌关中军事,当前任务是在长安城的基础上营建新都,争取一年后,完成都城的迁移。

在应天府建立南京大都督府,折可存为大都督,主掌京东、淮南军事,当前任务是稳定山东和江淮,募兵扩军,征缴粮草,随时准备和入侵金军作战,同时还要防备东南朝廷的军队北上抢占地盘。

皇帝完全傻了眼。

大都督府说白了就是一方重镇,本朝初年只有亲王才能督领,天下统一后也就撤消了,虽然李虎奏议的大都督府只是主掌一方军事,但在这个乱世里,有武力就有一切,只要李虎愿意,大都督府随时可以督领军政,那事实上就是藩镇了。

李虎到底想干什么他要祸乱天下

李纲终于也拿出了一道奏议,而这道奏议同样让皇帝震骇不已。

在地方制度上,实施路、府州军、县三级制度。以“转运使路”为路一级行政区划,路的最高行政长官为转运使。大宋的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所以实际上,转运使早已成为路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