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杨林强嗣秦叔宝 雄信暗传绿林箭(1/1)
自从杨林丢失饷银后,他一方面责令历城县限期捉拿盗贼,另一方面也派遣了众多公人,在四处打听线索。这天清晨,众公人正准备出城,恰好看到秦叔宝骑着马,气宇轩昂地朝着城中奔来。众公人心中顿生疑虑,暗自嘀咕:“这人来得蹊跷,还带着两根金装锏,难不成他就是劫王杠的响马?”于是,众人便一起悄悄跟了上去。
秦叔宝来到一家酒店,翻身下马,对店小二说道:“店小二,你这儿有没有安静些的地方,让我好好吃顿酒?”店小二连忙回应:“楼上极为僻静。”秦叔宝说:“既然如此,把我的马牵到里面去,别让旁人瞧见,酒菜只管往楼上搬。”店小二应了一声,便过来牵马,将马牵到店内深处。
秦叔宝拿着双锏,走上楼去。店小二牵完马出来,众公差赶忙招手,把他叫到一旁,轻声说道:“这人行为古怪,恐怕就是劫王杠的响马。你上去设法套套他的话,千万小心,别露出破绽。”店小二心领神会,点头示意,随后搬着酒菜上楼,摆放在秦叔宝面前,说道:“官人,请用酒。”秦叔宝问道:“听说长叶林那儿失了王杠,这里抓捕盗贼的事儿抓得紧不紧?”店小二回答:“抓得可紧了,十分急迫。”秦叔宝听后,脸色微微一变,愣了半晌,然后喊道:“小二,你赶紧去拿饭来,我吃了还得赶路。”店小二答应着,走下楼来,暗暗将刚才与秦叔宝的这番问答,详细地说给众公人听。众公人一听,更加确信无疑,说道:“这人肯定是响马。就我们这几个人,怎么能拿得住他?你先慢慢把饭送上去,我们赶紧去禀报老大王,让将官们来抓他。”说完,便飞奔着去报告杨林。杨林得知消息后,立刻派遣了百十名将官,迅速赶到酒店门口,将酒店团团围住,齐声呐喊:“楼上的响马,快快下来受缚,免得我们动手!”秦叔宝听到喊声,心中正合自己的心意,于是跑下楼来,挥动双锏,大声喝道:“今日算我自投罗网,不用你们动手,我自己去见老大王!”众将说道:“我们不过是奉命行事来抓你,你若肯乖乖去,我们又何必与你结仇?快走!快走!”
众人簇拥着秦叔宝,径直前往王府。到了王府辕门,众将进去通报。杨林下令:“把他抓进来!”左右侍卫齐声答应,飞奔出来,就要拿住秦叔宝捆绑。秦叔宝大声喝道:“谁要你们动手,我自己进去!”说着,便放下双锏,大步走进辕门,踏上丹墀。杨林远远望见,不禁称赞道:“好一个响马!”秦叔宝来到殿阶前,双膝跪地,高声说道:“老大王在上,山东济南府历城县马快秦琼,前来叩见大王。”杨林听了,怒斥众将:“你们这班该死的狗官,怎么把一个捕快当成响马抓来见我?”众将慌忙跪下,解释道:“小将们抓他的时候,他自己承认是响马,所以才把他带来了。”这时,罗芳在一旁跪下禀报道:“父王,此人确实不是劫饷银的强盗。那劫饷银的强盗青面獠牙,模样十分可怕,不像这人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杨林便问秦琼:“你为何要自称是响马?”秦叔宝回答道:“小人想见大王,却一直没有机会,所以才出此下策。”杨林点了点头,仔细打量秦叔宝:只见他面色如淡金,五绺长须飘在脑后,即便跪在地上,也足有八尺来高,果然气宇轩昂。杨林问道:“秦琼,你今年多大年纪,父母可还健在?”秦叔宝答道:“小人父亲秦理,自幼便已离世,家中只有老母,妻子是张氏,至亲一共三口人。小人今年二十五岁。”看官,你道秦叔宝为何不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世?只因当年杨林在济南府用枪挑死了秦彝,若说出真相,恐怕性命不保,所以才用假话应对。
杨林又问:“你会使什么兵器?”秦叔宝说:“小人会使双锏。”杨林道:“把锏取来,使给我看看。”众将将秦叔宝的双锏抬进来,放在一旁。秦叔宝说道:“大王在上,小人怎敢无礼?”杨林道:“我不怪罪你。”秦叔宝说:“既然大王吩咐,小人不敢推辞。但盔甲乃是将领的威严所在,恳请大王赐给小人一副盔甲,以便小人更好地演武。”杨林听后,便吩咐左右:“把我的披挂取来。”左右侍卫答应一声,连忙取来交给秦叔宝。杨林说道:“这件盔甲,原本并非我的。从前我出兵征战,在济南府杀了一名贼将,名叫秦彝,便得了他这件盔甲,还有一枝虎头金枪。我喜爱这盔甲,它是赤金打造而成,所以便留了下来,今日就赏赐给你吧。”
秦叔宝听了,心中一阵悲痛,但也只能谢了一声。他站起身来,将盔甲穿戴整齐,瞬间换了一副英武的模样。接着,他提起双锏,舞动起来。起初,还能看清人与锏,到了后来,只见金光万道,呼呼的风声带着寒意扑面而来,闪闪的金光令人目眩。秦叔宝这一趟锏法使下来,把杨林看得欢喜得手舞足蹈。不一会儿,秦叔宝将五十六路锏法使完,跪下禀报道:“大王,锏法已经使完了。”杨林大喜,问道:“你还会使什么兵器?”秦叔宝答道:“小人还会使枪。”杨林说:“甚好。”随即叫左右抬过虎头金枪。左右侍卫答应着,将八十二斤重的虎头金枪扛了过来。
秦叔宝双手接过金枪,看了看枪柄,上面写着“武卫将军秦彝置”。他知道这是父亲的遗物,但不敢表露出来,只能暗自落泪。随后,他身子一挺,舞动起金枪。杨林见状,问道:“这是罗家枪,你怎么会使?”秦叔宝解释道:“之前小人在潞州吃了官司,被发配到燕山,看见罗元帅在教场演枪,小人便偷偷学了他的枪法,所以才会使。”杨林道:“原来如此,快使来我看看。”秦叔宝便将十八门、三十六路、六十四招枪法,尽情施展出来。
杨林看了,大为赞赏,将这杆枪也赐给了秦叔宝,说道:“我年过六旬,可惜没有亲生儿子,虽有十二太保,都是过继的义子,但他们的本事都比不上你。如今我想过继你为十三太保,不知你意下如何?”秦叔宝心中暗自思忖:“他是我的杀父仇人,与我不共戴天,我怎能拜他为父?”于是便推辞道:“小人不过是一介平庸之人,怎敢担当太保之位,实在难以从命!”杨林听了,双眼圆睁,怒喝道:“胡说!我收你为子,这对你来说有什么耻辱?你若不从,左右,拿刀来!”秦叔宝连忙说道:“小人怎敢不从,只是家中老母尚在,小人实在放心不下。若大王答应小人一件事,小人便即刻应允,若不答应,小人甘愿受一刀之刑。”杨林问道:“是何事?”秦叔宝说:“待小人回到济南,见过母亲,料理好家中事务,恳请大王宽限一月,待我带着老母一同前来。”杨林道:“这是为人子女的孝道,我怎能不答应?”秦叔宝无奈,只得向杨林拜了八拜,叫道:“父王,儿臣还有一句话,恳请父王应允。”杨林道:“有什么话,你说吧。”秦叔宝接着说:“关于失饷银一事,恳请父王宽限时日,让府县慢慢查访捉拿盗贼。”杨林道:“我本打算等限期一到,就重重惩处这些办事不力的狗官。既然是王儿你说了,看在王儿的面子上,我再发令箭下去,吩咐府县慢慢缉拿便是。”
秦叔宝拜别杨林,杨林让众将将他送出城外。秦叔宝回到济南,坐在家中,俨然一副爵主的派头。时光飞逝,一个月过去了,杨林迟迟不见秦叔宝前来,心中十分焦急。于是,他依旧发下令箭,催促捉拿那两名响马。薛亮吩咐差官前往历城县,让县官照旧责令秦琼捉拿盗贼。这次,徐有德翻脸不认人,每逢初三、初六、初九考核,若没有抓到响马,便对秦叔宝从重责罚,秦叔宝因此受了不少板子,这些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少华山的王伯当,对齐国远、李如珪说道:“叔宝母亲九月二十三日便是六十大寿,日子越来越近了。我要前往潞州知会单二哥,一起前去拜寿。你们二人稍等几天再动身,咱们在山东相会。”二人点头应允。王伯当随即起身下山,径直前往山西潞州府二贤庄。没过几天,他便到了庄上,单雄信得知后,出门迎接,将他请入庄内。二人见礼完毕,分宾主坐下。
单雄信说道:“许久未见,兄弟你是哪阵风把你给吹来的?”王伯当说:“九月二十三日,是叔宝兄母亲的寿辰,小弟特来知会兄长,一同前去祝寿。”单雄信说:“原来如此。事不宜迟,我们得赶紧通知各处兄弟,一同前去恭贺。”说完,他便取出绿林中的号箭,派遣数十名家丁,分头通知众人,限定九月二十三日在济南府东门会合,如有一人不到,必定严惩。同时,他也开始准备各种贺礼,择日与王伯当一同前往山东。那时,各处好汉收到单雄信的号箭后,纷纷动身,这是后话。
单说幽州燕山的罗元帅夫人秦氏,一天对罗公说:“妾身有句话,不知相公是否应允?”罗公问道:“什么事?”夫人说:“九月二十三日,是家嫂的六旬寿诞。我已经备好寿礼,想让孩儿前去给舅母拜寿,不知相公意下如何?”罗公说:“这是应该的,明日就让孩儿动身吧。”夫人听了,十分高兴。
这个消息一传开,外面的张公瑾、史大奈、白显道、尉迟南、尉迟北、南延平、北延道七人都想去拜寿,便都来求公子罗成,希望能一同前往。罗成答应了,在父亲面前点了他们七人随行。第二天,罗成拜别父母,收拾好寿礼,带着七人朝着济南出发。罗成在途中会发生什么事呢?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