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钓鱼中的一点“玄学”(2/2)
小布将饵料放在手中,轻轻揉搓,使其更加柔软细腻,然后均匀地挂在鱼钩上,他一手抓着子线,一手拿着鱼竿,就那么轻轻一荡,将鱼钩带着饵料精准地抛入江中。
鱼钩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噗通”一声落入水中,溅起一圈小小的水花,从鱼钩落水的那一刻起,小布的眼睛就像被磁石吸引一般,死死地盯着竿稍,眼神中充满了专注与期待。
时间在紧张的等待中缓缓流逝,每一秒都仿佛被拉长,大约过了几分钟,竿稍突然微微颤动了一下,如同微风轻拂湖面,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涟漪。
但对于全神贯注的小布来说,这轻微的颤动如同惊雷般震撼,他瞬间精神高度集中,身体微微前倾,眼睛紧紧盯着竿稍,等待着下一次更强烈的信号。
紧接着,竿稍又连续抖动了几下,小布瞅准时机,手腕猛地一抖,手臂用力上扬,只听一声清脆的“嗖”声,鱼竿瞬间弯曲成一道优美的弧线,仿佛一张被拉满的弓。
由于更换了更为强劲的鱼竿,这次与鱼的搏斗并没有持续太久,在小布熟练的操控下,鱼儿虽然奋力挣扎,但终究难以逃脱。
只见水面下黑影一闪,一条半斤左右的鲫鱼被拉出了水面,鲫鱼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鱼鳃快速地开合着,鱼尾不停地扑腾,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小布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是他努力与耐心的初步回报。
小布伸手拿起一块抹布,小心地包住鱼,防止鱼身那滑溜溜的粘液让鱼溜走,他熟练地解开鱼钩,将鱼轻轻放入钓箱。
此时,钓鱼圈中流传的那句“钓上来的第一条鱼不能放,不管大小都不能放,放了今天必空军”的玄学说法在他脑海中浮现。
小布不禁回想起早上前几次的垂钓经历,那时因为行色匆匆,且每次钓鱼的时间都不长,所以他并没有太在意这些说法。
但这次不同,他已经做好了长时间坚守的准备,预计钓的鱼数量会比较多,如果把第一条鱼放回去,按照钓鱼人的说法,说不定它真会像个“通风报信员”一样,让其他鱼儿警觉起来,不再轻易咬钩。
其实,关于这一现象,小布在刷视频时了解到了一些科学依据。
视频里的一位钓鱼博主为了探究鱼对危险信息素的敏感度,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验,博主在钓黄辣丁时,分别设置了两组对比实验。
一组是在中鱼之后,手直接接触鱼身上的粘液,不洗手就去挂饵继续垂钓;另一组则是在中鱼后,仔细洗手去除粘液后再挂饵。
实验结果令人惊讶,洗手后挂饵的那一边,鱼儿依旧频繁咬钩,而未洗手的那一边,鱼口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充分证明了鱼对于危险信息素极为敏感,仅仅是抓过鱼的手去挂饵料,都可能对鱼口产生显着的影响,更不用说把钓上来的鱼放回去了。
因为鱼在遭遇危险时,会分泌一种特殊的信息素,一旦将其放回水中,就相当于把危险信号传递给了其他同类,它们便会提高警惕,不再轻易咬饵。
想到这里,小布从打水桶里舀起一些江水,认真地清洗双手,每一根手指都不放过,仿佛要将所有可能残留的鱼的信息素都冲洗得干干净净。
清洗完毕后,他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再次拿起饵料,熟练地挂在鱼钩上,他微微调整了一下抛竿的角度,深吸一口气,又一次将鱼钩抛入江中。
鱼钩带着饵料缓缓下沉,在江面上泛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逐渐向远处扩散,小布目不转睛地盯着竿稍,身体保持着微微前倾的姿势,全神贯注地等待着下一次鱼咬钩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