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清丝商 > 第二百二十五章似水流年

第二百二十五章似水流年(1/2)

目录

白驹过隙,似水流年。

十年后。

乾隆四十七年,农历壬寅年,生肖虎年。

物是人非。

此时的两广总督已经换作了一个叫巴延三的人担任,而广东巡抚也变成了尚安尚大人。

李侍尧呢?

乾隆四十二年,李侍尧任军机大臣并兼职云贵总督处理,达到了仕途的风光峰巅。

乾隆四十五年,云南粮储道海宁向朝廷状告李侍尧贪纵营私,乾隆皇帝命尚书和珅、侍郎喀宁阿按律治理。李侍尧承认道府以下官员都对他进行了贿赂,乾隆下诏将其逮捕回京城并下狱。和珅上奏拟“斩监候”,并建议夺取其爵位并授给其弟李奉尧。后来和珅有些后悔了,私下又联合其他几位大学士商议将李侍尧改为“斩立决”,但乾隆帝还是想要宽恕李侍尧,有江苏巡抚闵鄂元领悟了乾隆的本意,上书为其求情,乾隆遂又下了一道旨意要各部商议,最后还是判李侍尧“斩监候”,将他囚禁在刑部大牢之中,籍没了他的家产。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撒拉尔一个叫苏四十三作乱,乾隆帝派遣大学士阿桂前去平叛,并特意下旨授予李侍尧三品顶戴,前去甘肃协助阿桂管理军事。当时,自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一大贪污案“甘肃冒赈案”东窗事发,甘肃地方官员以赈灾济民的名义上下勾结、营私舞弊,折收监粮、肆意侵吞国库钱粮,牵涉总督、布政使及以下道、州、府、县官员113人,追缴赃银281余万两,波及直隶、盛京、江苏、浙江、云南等几个省,连乾隆皇帝也惊呼,此案“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这件事情下来之后,总督勒尔谨被治罪,乾隆帝命李侍尧代理甘陕总督。

粤海关的监督满春豪呢?他已经在三年前突然害了一场大病,久治不愈,死了。

此时,也就是乾隆四十七年,朝廷一道圣旨下来,复立公行,对外仍沿用“广州十三行”的名号。

新上任不久的粤海关监督向所有行商颁布“限制生丝出口”的禁令,规定每艘外船运出的生丝不得超过100担。没有办法,潘启和纯如商量之后,给这位监督送了白银一万两,最终将这个禁令废除。之后,两家又联合起来将生丝价格每担提高白银5两,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要将这5两银子作为给监督大人的好处,为的是能使生丝交易照常进行。

此时,经过十年的发展,总商一职谁也是没有能力再与潘家争锋,但潘有度坚决不肯就任,他也是找到纯如,想让纯如来出任总商,但纯如同样是坚决推辞。最后没有办法

,潘有度推举了一个叫蔡世文的人担任了总商一职。

但就在十四年后,也就是嘉庆元年,总商蔡世文经营失败自杀。朝廷这次没有商量的余地,不容分说,直接将潘有度任命为“广州十三行”的总商,潘有度被逼无奈只能就任。

在担任了十三年总商之后,潘有度于嘉庆十三年以十万两白银贿赂粤海关的监督,请求退商,并获得批准。但是在嘉庆二十年,朝廷勒令潘家必须复商,就此“同文行”更名为“同孚行”。

嘉庆二十五年,也就是道光元年年底,潘有度病故。潘家无人愿意接管第三代行商的大旗,最后由潘有度的第四子潘正炜接任,不久“同孚行”停办,至此,潘家退出叱咤了几十年的广州十三行。这里还需要交待一句,潘启于乾隆五十三年在广州去世,后被葬在福建故里漳州的文圃山下。

世事难料,变化无常,咸丰六年,一场大火,将广州十三行付之一炬,从此百年的繁华盛景在瞬间如云烟般消散了。

“清威行”在纯如苦心十年的经营下,在十三行之中仅屈居潘家的“同文行”之下,成为第二大行商,这还因为潘家是经营多种货物的,如果单就生丝一项的贸易来讲,“清威行”是遥遥领先于各家行商的。江浙丝绸商会的众多会员们当然是再高兴不过了,坐在江浙的家里,每年到了年底,就会有大把的分红银子送到门上来,上哪里也是找不到这样的好事的,有的人家甚至在家里塑了纯如的泥像给供了起来,常年香火不断,为的就是感激纯如这般撇家舍业在外面辛苦奔波给大家卖命赚银子,舍尽青春韶华时光去为江浙丝绸商人赚来好名声!

当然,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纯如自身的不懈努力之外,也归功于纯如和潘家密切的配合与合作。

回想起十年前,也就是潘有度、馥宝儿与潘启那次在后花园里的闲谈,其实也是定下了潘家日后的发展大计。

在潘家“联合”与“瓦解”的双管齐下之下,楚秋的‘飞鸿行’因为没有生意可做,先是准备破产倒闭。至于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福建离广州较近,潘家的势力完全渗透得进去,在那里大量购买桑田养蚕缫丝,使得“飞鸿行”的生丝价格完全失去了优势,再加之自身实力不济,楚秋在与洋商的贸易中抗衡不过“同文行”和“清威行”的联合纵横,得不到与洋商贸易的机会,到最后只能是折戟沉沙、铩羽而归,完全退守回漳州,重新做起散商。

纯如不忍心看着“飞鸿行”就此倒闭

,在与楚秋商议之后,以高于市价将“飞鸿行”买了下来,将其并入了“清威行”。楚秋对于纯如的再次出手相救,当然是心存十分的感激,因为他知道,纯如不买下他的“飞鸿行”,“飞鸿行”一两银子也是不值了!

而“天宝行”、“孚泰行”和“东兴行”在生丝贸易的竞争中,同样是抵挡不过潘家与纯如联手摧枯拉朽似的打击和扫荡,最终也是溃不成军,纷纷败下阵来,退出了生丝行当。好在他们每家都还有陶瓷、茶叶等行当来做,虽然在这些行当同样受到了“同文行”的猛烈冲击,但终究还可以勉强维持生计,不至于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窘境上。

绎如是聪明人,她眼见着形势不好,连忙找到纯如以其“荣盛行”的部分资产作为股份入到了“清威行”里面,以避免受到冲击。这样算下来之后,绎如个人占有了三分之一的份额,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清威行”最大的股东,按理说,纯如也是为她打工的。

绎如知道,她这样的盘算,就是姐姐纯如不说什么,姐夫冰羽也是会从中阻挠作梗的,但绎如自有绎如的做法,她找到纯如之后,谈起了她们姊妹间前几年的一个约定,那就是待到周展成年娶妻时也是要朝她绎如叫“娘”的,她拿出的这部分资产未来就是给周展攒着的。绎如将话说到这个份上,当然纯如和冰羽都不好再说什么了,只能按照绎如的意思应承了下来。

至于那些在建的商铺,绎如也是怕到了建成之后,行商这里会有把握不定的变化,她连忙找到了当时粤海关的监督满春豪,催促其利用手中的职权,要求各家先行拿出款项来购买商铺,而她也是给出了很好的折扣,为的就是诱引大家尽快将银子掏出来放在她的手上。另一方面,绎如又是找到纯如,让纯如做她的说客,说服潘家带头购买,为的是给各家行商起个带头示范的作用,其实这也是纯如当初给绎如出的主意。纯如当然是心疼妹妹,硬着头皮找到了潘家的少奶奶馥宝儿,馥宝儿投桃报李,也没有过多计较,再和潘有度商量过后,也就将事情答应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