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370章:交易

第370章:交易(2/2)

目录

墙壁是木料或竹子,很稀疏,四处漏风。屋顶用杂草和巨大的树叶覆盖,能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

船只在村落处靠岸停了,但是没有码头,只是自然的河岸,快船不大,可也有300料,是靠不到岸边的,只能用冲锋舟摆渡上岸。

他们上岸的时候,岸边已经聚集了几十个人,显然是船队的出现而吸引来看热闹的。这些人的穿戴打扮都差不多,衣服太简单。这里天气炎热不穿衣服都可以的,小孩子就是赤身裸体的。当然女人们总要有衣服,只不过很简陋。

舰队在这一路上见到太多的土著人,比较之下眼前的人群明显不同。看上去这些印第安人面相平和,没有恐慌和互相戒备的那种神情,就像大陆上的人一样,是比较正常的人群关系,而不是像野兽那样时时的互相警惕戒备。

向周围看去有

不少稀稀落落的房屋,更多的是庄稼地,虽说庄稼的品种他们都不认识,但很明显都是人们种植的粮食蔬菜。这里气候炎热,地里的庄稼很茂盛。

展七雄估摸这个小村子起码有几十户人家。整体上看他们的日常生活可是比海岛上的番人强很多,起码有像样子的住房,周围有农田,是平静的农村田园景象。

气氛是友好的,但是第一次来到陌生的环境还是需要戒备,警惕性不能放松。

登岸的队伍有三十多人,就是那个行动小队。展七雄对队长萧阿基说:“我们对这里的人们要和善,但也要戒备,防卫不可松懈,武器都带上。”

萧阿基:“是!”

行动小队人不多,但是展七雄对他们的安全还比较放心,不但小队的装备精良,更重要的他们是有组织有训练的军队,当然要比乌合之众的当地村民战斗力强。

行动小队有三个什,每什两个伍,都有小头目带领着,统一指挥,有组织的行动。现在士兵们都挑担肩扛的带着货物上岸,在空旷处摆开场地展示货物。那两个引路的印第安人则去招呼自己的族人前来交换货物,他们也知道了,需要的是各种粮食蔬菜的种子。

交易还没开始,场地上已经聚集了很多村民,围在各个摊位周围,指指点点的,说着听不懂的话,热闹得很。有胆子大的开始用手抚摸商品,也有拿起来细看的,但是基本的规矩还是有的,起码没有拿着物品就跑,更没有故意损坏的,海岛上的土人可没这么老实,甚至经常

有疯抢混乱的场面,瓷器都打碎了。

以瓷器布匹为主,还有一些家用的简单工具,都很实用,对于处于原始状态的印第安人来说都是从没见过的好东西,当然都愿意交换。

其实士兵们不会在乎他们守不守规矩,也不会斤斤计较价值,就是多拿走几件也装没看见,只要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就达到了目的。货物交换可以和平取得自己需要的,如果不用交换的办法,那就只能去抢夺,不就发生冲突了吗?

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问题,但是交易依然能进行,就像是和聋哑人打交道。

村民们很快就搞明白了,这么好的东西用种子就能交换。

陆续有村民拿来各种各样的种子,有用陶器的罐子装着,也有用布袋子,那布袋子都是粗糙的麻纺织品。

印第安人有布匹并不奇怪,织布是很原始的技术,远古时代的人们就会织布,只是原料不同,比如说棉花很早就有,但是古人交流的欠缺,很多地方没有棉花。比如说,在中国秦汉以前就没有棉花,那时人们用什么织布呢?用麻和蚕丝,麻的品种很多,是远古最普遍的纺织原料。

原始的织布技术是很简单的。

把麻纤维变成线,这叫“纺”。用一个手捻的线坠工具即可。最简陋原始的织布机就是一端围在腰间,另一端用脚踹着,手拿竹片梭子就能织布了。

所以说印第安人有粗糙的布匹并不奇怪。

在印第安人的村庄里,第一天就有重大收获:得到了玉米种子!这是最有价值的粮食作物。

——end——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