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371章:包包2

第371章:包包2(1/2)

目录

舰队的行动小队遇到了两个印第安人,其中的年长者是一个有地位的族长,由此舰队第一次联系到了印第安人的一个族群,并到他们的村子里去购买种子。所谓的购买,实际上是以物易物的最原始的交易,可喜的是,第一天就得到了珍贵的玉米种子。

现代人都知道,玉米的适应性很强,无论是良田还是贫瘠的山地,都能很好地生长,并且产量高,在现代是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能为缺粮的大明百姓解决大问题。

如果不是刘璎设法,那么玉米还要在两百年后才传入中国。并且人们对玉米还有个逐渐认识的过程,它传入中国后又过了几十年才逐渐推广开来,那时候已经是清代的中期了。

行动小队与村民的交易是和善的,也不挑肥拣瘦,只要拿来种子,不管什么品种,也不问种子是否饱满优良,一概收购,来者不拒。

行动小队事先准备了布袋子,袋子写上号码,分品种装袋。农艺师也忙着问村民,这些是什么种子,叫什么名称。尽管语言不通交流困难,也要尽量给个恰当的名称,写在布袋子上。

印第安人的村民得了瓷器、布匹或者工具,也都高高兴兴的。

交易在进行中,完全没有互相戒备,没有敌意,是一片和平景象。心情放松的展七雄看到不远处就有庄稼地,他想过去看看,带上自己的随从朝庄稼地走去。萧阿基看到了,赶紧带着几个士兵跟过去护卫,其实现在的情况看,不会有事的。一个农艺师也

跟了过去,他也想见识一下。

现代城市里的人不一定能认识庄稼,韭菜麦苗分不清很正常,但是在古代以农耕为主,极少有不懂庄稼的,所以展七雄不是农民,可是常见农作物还是认识的,但是这里的庄稼他都没见过。

从季节说,现在是冬季,可是这里气候炎热,地里的农作物依然茂盛。

他们看到耕地很明显的耕作粗糙,庄稼甚至不成垄成行,杂草丛生,看着乱糟糟的。由此看,印第安人的农耕技术还差得远,想必是农具也很落后。

因为玉米种子的重要性,刘璎曾经给展七雄仔细地描述过玉米的外观形态,并且还画有图形,今天他又看到了印第安人送来的玉米种子,有的是完整的玉米棒子。因此,从没见过玉米的展七雄能一眼就能认出庄稼地里长着的是玉米。他很兴奋,快步走过去近距离观看。

看着玉米棒子个头已经很大,展七雄掰开一个,看到里面的玉米粒已经长成,即将成熟的样子。

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曾经登上船,领着他们来村庄的印第安人也来了,看样子他是这个村子的头人。他看到展七雄喜欢玉米的样子,连忙招呼村民,去掰玉米,很快掰了几十个。

头人指挥着村民收集了一些干草枯枝,点起来一堆火。他们点火的办法是用燧石打火,中国民间也常用这样方法,不同的是打火的工具更好一些。

待火烧起来了,就把那些玉米棒子投进火堆,过一会就听到噼噼啪啪声,那是玉米粒爆裂的

声音。

那头人把玉米棒子拨拉出来,用手拿着还很烫的。他送给展七雄,说着听不懂的话,但是意思都懂,是请展七雄尝一尝。他也看出来展七雄是头人。

烧玉米是有香味的,闻着就诱惑。展七雄接过来就肯了一口,那味道是又香又甜。展七雄笑容满面,冲着头人竖起大拇指。

随行的士兵有十来个,都抢着吃,众人大饱口福。

青玉米不但可以烧烤吃,也可以煮着吃,都是美食。

当然展七雄他们不会白吃,会送物品给庄稼的主人。

在几天的时间里,那头人又帮助联络了几个村庄,连续几天的交易,使得舰队收获颇丰。

从地理位置上说,这里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如果是繁华地区会收获更多更好的种子。

舰队继续沿着海岸向北航行。

……

暂且放下远征舰队的故事来说说台员。

台员向大陆出售的货物一直以粮食为主,但是也有其他的,比如车轮组件、农具以及各种铁质的工具等等,还有以玻璃制品为主的奢侈品,但数量不大。

眼看着快过年了,南京城里热闹非凡。在一个布店里今天人很多,店铺伙计们招呼顾客忙的满头大汗。

“掌柜的,拿个大背包给我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