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349章:远征舰队

第349章:远征舰队(2/2)

目录

刘璎笑着说:“那就烦劳父亲了,您还要找个副院长,然后到也要制定章程,还要找个地方建设衙门,各种开销费用也要计算,可以由总理衙门核销。总之繁杂事务也不少呐。”

刘谨说:“这样的机构前人没有办过,做大事要妥稳,你不可太心急了。”

“我不急,父亲您静下心来办,越妥稳越好。”

……

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到了洪武五年的七月,专门用于远征的三艘船终于打造完成,开始试航。

按刘璎的要求,这三艘船是自家船厂造的最大的船,达到了2500料,按现代的说法,其排水量大约一千多吨。在现代,一千多吨的船属于小船,远洋的渔船都有上万吨的。可这是目前船厂最大的能力了,如果强行制造更大的船,技术上就没有把握了,为了求妥稳,只能这样选择。

三艘新船已经开到了基隆军港码头,它们已经被命名为:远征一

号、远征二号和远征三号。

远征舰队组建已经有三个多月了,总人数有150多人。因为它们将面临着很多难于想象的艰难险阻,所以在新船建成之前刘璎临时调拨两艘船只让他们做训练。

新船建造完成,试航就交给了远征舰队,试航的同时也是训练。今天远征舰队上船,刘璎、刘诠等人来到基隆军港,它们要主持舰队成立的仪式,授帅字旗。

码头上鼓号齐鸣,隆重又热闹。仪式过后,刘璎、刘诠等人登上旗舰远征一号检阅水兵和视察。

这三艘船都是混合动力船,有机械水轮也有风帆。有风帆的船,甲板上会显得杂乱,因为有数不清的绳索和短木桩,刘璎他们看到的这艘船也不例外,但是明显没那么乱。这是因为船很大,长度150多米,宽20多米。这么大的船是可以有五根主桅杆的,可现在只有三根,这就让甲板有了不少的空间,可以安装火炮,也有气球的起降场地,当然还要有烟囱等蒸汽机不可缺少的建筑设施。

如果是纯粹风帆的船,除了舰船首尾可以安装大炮之外,其他的部位很杂乱,无法安装火炮。

甲板上有二十多名水兵穿着整齐的军装,队列接受检阅。船上的水兵相对比较少,每艘船上只有四五十人。这些人是士兵也是水手,都有自己的职责,有操帆的、掌舵的、烧锅炉的、操纵蒸汽机的,还有厨师管仓库的等等,没有闲人。到需要作战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参战的士兵。在这个年代里,这么大的船只有五十人算是很少的了,一般说至少要有上百人,甚至两三百人也不新鲜。

都差不多,刘璎重点关心厨房和储藏间,这是保证官兵们健康的关键。

普通的船上就是大锅饭,饭菜混在一起,熬一大锅,但是这个船上做饭的炊具多了一些,可以做不同的饭菜。

他们进去的时候刚好看到厨师正在练习做冰激凌,这绝对是特殊待遇了。这是刘璎的主意,因为舰队出征的线路基本上是围绕着赤道走,将面临着炎热酷暑,此时没有什么防暑降温的办法,空调什么的都不要想,制作冰激凌是唯一能想到的,酷暑也会造成病亡减员。

做冰淇凌的设备很简单,就是木桶里面套一个可以旋转的铁桶,在铁桶木桶之间放硝石加水,铁桶里边是制作冰淇凌的原料。厨师摇动一个摇把让铁桶转动起来,不时地搅动,就做出了冰淇凌了。

给水兵们吃冰淇凌可不是为了享受,它是有效的防暑降温的药,中暑者吃一杯下去就能救活一条命。

厨师把刚做好的冰淇凌装在小碗里,恭敬地端给刘璎、刘诠等人品尝。刘璎用勺子吃了一口,感觉比现代里冰淇淋的味道差得太多,不过其他人品尝后都赞口不绝。

船员们休息的舱室有通风的窗户,走廊里还装上一个大风扇,那是由室通风降温,热带直射的太阳很厉害的。

丝绸布匹,这些是为了与土著番人做交换的商品。落后的土著番人们没有货币的概念,只能用以物易物的办法交换,布匹瓷器对他们来说绝对是奢侈品,也是驱使他们的动力。

——end——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