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280章:不负期望

第280章:不负期望(1/2)

目录

俘虏了九艘海盗船,这是最有价值的缴获。这些船都需要维修和必要的改造,大部分海盗船都有大炮的仓位,刘家不需要这种格局的军舰,这些船都会被改造成货运商船。为此刘璎和刘诠视察了造船厂,对于维修船只不需要他们指示什么,可刘璎提出需要一艘客船。

古代不是没有客船,但是很少见,多数是在繁华大城市里出卖色相的歌舞画舫,绝对没有作为公共交通的客船。所以刘璎就要给船厂的工匠们讲解,细说这样的船上都需要什么。

客舱需要划分等级,有头等舱、一等舱、二等舱,需要什么设施,船上还要有吃饭的地方,饭菜也不能是一锅炖菜了,要像酒楼饭馆那样,还要有客人活动的公共场所。总之要让客人舒适,排解旅途寂寞。

不要说工匠们听着新鲜,连刘诠也着迷,恨不得马上有这样的客船,亲自体验体验。

刘璎是计划着在沿海开辟一条客运航线,从福州到山东城阳,将来还可以考虑长江等内河航线。公共交通的便利对于文化和经济都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安全,如果海盗横行,客船还敢开出去吗?

除了船还有一项有价值的缴获,那就是大炮。这一伙海盗是原张士诚的水军,他们的船就是原来的战船。在军阀里张士诚是最富有的一个,不缺钱,所以船上火炮特别多,加上正规的军队战斗力强,所以他们流亡到海上就成了一霸。

在俘虏的九艘船上缴获了七十六门炮,放在陆地上摆了好几排。

刘家自己造的大炮性能更好,不需要这种老式大炮。于是刘璎吩咐刘亚东说:有损毁的炮送到炼铁厂去做废铁,能用的找个空地方存放起来,按口径统计做账。说不定官府还需要呐,可以作价卖给他们。

卖给官府三眼铳是为了与蒙古人作战,收复国

土,巩固边疆,让百姓安居乐业。可官府也是刘家的潜在对手,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兵戎相见,所以先进的火炮不能卖给他们,如果官府要买,把旧大炮卖给他们。

……

在这一战中三眼铳崭露头角,显示出火器对冷兵器的优势,在地面战争的拼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刘璎就想到了他卖给明军三眼铳也有半年多了,总数有六百多支了。在明军中发挥的作用如何呢?虽然有一些消息说明军北伐顺利,收复了北方大片的国土,对蒙古军作战处于优势,但是细节很少知道,他特别关心的三眼铳表现如何就不清楚了。

出面与朝廷做三眼铳生意的是郑克义,就是在海上俘虏的郑丰河家的族人。刘璎用这个人的目的是遮掩刘家与三眼铳的关系,当然也需要郑克义忠诚可靠。郑克义本就是生意人,他上过学,懂得账目,这是做生意的基本条件。

郑克义有个帮手叫韩七,同样是俘虏,他们俩原本都是郑家的人。

为了做三眼铳的生意,朝廷与他们约定,交易的地点定在了福州,由福州府的衙门主持这件事。因此刘家在福州城里买了一处小宅院,让韩七在那儿常住,保持与衙门的联络。三眼铳的货物交易放在北竿岛,因此郑克义就常住在北竿岛了。

当然了,郑克义和韩七都是名义上的商人,真正做主的还是刘家的人。实际上在北竿岛上的交易负责人是刘亚东。

刘亚东是南北竿岛的主管,其地位在刘家相当于大管家一级的。

刘璎想更仔细了解三眼铳的生意,就把刘亚东找来询问。

刘璎问:“刘亚东,到现在为止,一共卖给官府多少三眼铳了?”

“回大少爷的话,三眼铳的第一笔生意是今年五月做成的,只有十支,以后我们的产量逐月增加,后来的几次都是100支左右,到今天为止总计

有六百五十支了。眼下我们又准备好了一百五十支的货,就等官府的银票到了就可以交付了。”

“弹药呢?”

“每次大约五十箱。”

弹药一箱装500发子弹,五十箱就是25000发。

现在的交易价格是每支三眼铳三十两银,弹药每箱三十五两银。每一次交易量都在四千两左右,算下来总数接近两万两白银了。

刘璎心里盘算着:如果明军用三眼铳装备三个营,每营最少也要三百支三眼铳,估计最低需要量是一千支。到现在为止交付了六百多支,算是一半了。按现在的产量,再有个月,明军就可以达到最初级的战斗力了。

当然这是按最低标准计算的,武器装备哪有满足的时候呢?装备好了还会希望更好,决定的因素还是银钱。对于朝廷来说,如果经济运行正常,一年拿出几十万两银子买先进装备应该是正常的,不会感觉吃力。

那么现在的朝廷有多大的财政能力呢?

国家的财政收入就是民众的纳税,因此就要看朝廷有效统治下的人口数量。人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劳动力的数量应该小于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还要看年景的好坏等等。人口计算加上年景就可以估算出朝廷的财政收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