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瘟疫(2/2)
江宁城还没有封锁。
面对突然而至的瘟疫刘谨不由得发出感慨,他对老太爷说:“幸亏璎儿有言在先,已经警告说:大灾之后必有瘟疫。并且极力劝说不要全家出行,这才把妇人孩子们都留在家中,否则真是不堪呀!”
闻听此言,刘基更是对自己的孙儿刮目相看,此儿的智慧真是非同常人!
刘谨问刘基:“现在官府还没什么章程吧,大街上还看不到官府的人。”
“瘟疫刚刚起来,为父我已经上了条陈,现在还没消息呢。”
刘谨:“要不把璎儿找来?或许他有什么见解呢?”
无形中刘璎成了智者,刘谨首先想到的是找刘璎咨询。
这次遇到的瘟疫到底是什么传染病?刘璎不是医生,他无从判断,但是按照历史情况说,很可能就是鼠疫,也叫黑死病。
历史上鼠疫的大流行,肆虐欧亚两大洲的时间刚好是14世纪中叶,就是现在这几十年。鼠疫的广泛传播与蒙古军队有关,蒙古人的骑兵征战欧亚大陆,骑兵的行动速度快,途径的地域广,由此导致病毒的迅速蔓延。
刘璎不是医学方面的专家,但是有现代人的常识。由鼠疫的名称可知,这个瘟疫可以在人和老鼠之间传播,特别是老鼠身上有很多跳蚤,跳蚤叮咬老鼠也叮咬人,这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除了老鼠传播之外,也有人与人之间是接触传染,汗液、口液飞沫、血液、排泄物都是传染途径。次要的也有通过食物、衣服被褥等物品传播。
很快刘璎被找来了,刘基说:“城里起了瘟疫,病人越来越多,也已经有病死的了,家里人都要小心躲避,没事就不要出门了。”
“是,这两天我们都没有出门。祖父您可知道这是什么瘟疫吗?”
刘基:“江宁城里的瘟疫刚刚发生,一时还看不清,可是有传报说江北更早已经有了,按那边的传闻像是鼠疫。”
刘基是朱家政权里的重要人物,所
以他知道的消息多,官府的消息也应该比较准确。
一旁的刘谨问道:“璎儿,对鼠疫可有好的防治办法?”
刘璎回答说:“我并不从医,也不懂医药,因而不知道有没有可以治疗的药,如果没有特别有效的药那么防止瘟疫传播就是重中之重了。”
刘璎是知道的,鼠疫是细菌传染,现代里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用的是抗生素,这个时候肯定没有。他说没有可用之药是很缓和的说法了,避免人们太绝望。
刘基听着感觉不大对,他说:“那得了瘟疫的人怎么办?还不是要找大夫?”
刘璎说:“大夫用药也是因人而异,治疗的好坏就看个人的运气了。此外还有更要紧的是大夫和郎中的数量有限,瘟疫一来则病人无数,平民百姓怕是找大夫难。这可不就是听天由命吗?所以我才说防治瘟疫主要还是‘防’字,谨防瘟疫泛滥失去控制。”
缺医少药的状况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瘟疫感染人数太多,挤兑了医疗资源,让医疗系统崩溃。
刘基听着觉得预防传播的办法似乎有理,于是他问道:“对于防瘟疫孙儿可有好办法?”
刘璎:“如祖父所说,假如真的是鼠疫,那第一就要灭鼠,不管是用老鼠药还是打老鼠,总之要灭鼠。老鼠没了,少了,就减少了瘟疫的传播。”
其实打老鼠也没什么新鲜的,既然叫鼠疫,古人也知道与老鼠有关。刘璎还说了其他的,无非是食物要干净,常洗手,控制人口流动等等,都是老生常谈,古人也会知道的。
但是刘璎说出一条很特别的,他说:“人们出门都要用布条绑在脸上,捂住口鼻,避免吸入疠气。”
“疠”,读音:“力”。古人不懂什么细菌传染,通通归于“疠气”。刘璎也要用古人的习惯来说话,否则别人听不懂。
刘璎所说的捂住口鼻的布条其实就是口罩,他把现代抗瘟疫的办法拿过来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