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254章:明天是明天

第254章:明天是明天(2/2)

目录

两人坐在一张桌子的两边,桌子上只有一壶茶和几只茶杯。

刘基说道:“我听家里人都夸你有出息,说是我的好孙子,还说得了我的继。说是你搞起来不少的产业,还有很多的奇思妙想,生产出很多新鲜东西,让我刘家的作坊商铺收获颇丰,你小小的年纪就担负起养家的重任,也真是难得了。”

刘璎恭敬地说:“当不得祖父夸奖,前几年在战乱中家里生计艰难,孙儿看着父母亲为一家人操劳也是想分担一二。祖父您也是知道的,孙儿被歹人劫持了一年,还是祖父派出得力的人手把孙儿寻回来的。可是因为这一段复杂的磨难,孙儿走了很多地方,海外都去过了,因而长了见识,学会了一些技能,也算是因祸得福吧?其实长辈们所夸奖的这些作为说起来也不算什么,就是遇事多想一想而已。所以还是家里长辈们说的对,这些所谓的本事其实都是得了祖父的继。”

刘基看着自己的孙儿年纪不大,说话却四平八稳的,把不寻常的事情解释的合情合理,还顺带着表示出对他的恭敬。他心中暗想,自己的这个孙儿还真是不寻常呢?由此更增加了慈爱之心。自己的孙子嘛,当然是怎么看都顺眼啦。

刘基说:“孙儿你可愿意留在祖父的身边?家里人说你到海岛上去搞产业,还做海外的贸易,海外都是蛮荒之地,这江宁城可是大世面,孙儿在这里也可以大有

作为的,不是更强过海外蛮夷之地吗?”

刘基是智者,并且在现代的评价是历史上的第一人,也就是说,比诸葛亮司马懿等人还要高的多。但是从他刚才说的话可以知道,以他的知识和智慧还是有局限,他并不了解海外,不要说此时已经与中国有文化交流的印度和阿拉伯人,就是近海的岛屿和大圆,他了解的并不比普通国人强多少。

这也难怪,任何人获取知识主要来自于书本典籍,还有民间传播的文化。他没有迈出国门,近海的岛屿都没有去过,对于从来都没接触过的事物当然就没有认识了。

刘璎当然是不愿意留在江宁的,对朝廷他躲犹不及,哪能到皇帝老儿的眼皮底下呢?在江宁做出任何出格的事都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可这些道理是个大题目,一两句话是说不清的,那么从何处入手呢?

刘璎沉默一会,他的大脑在急速地思索,寻找话题的入口。为了避免尴尬,他起身端起茶壶为祖父倒了一杯茶。

经过暂短的思索,刘璎说道:“祖父,如果有叔叔、父亲我们这些人留在江宁,因为有您的显赫地位摆在那呢,我们这些人很显然就不能是默默无闻之辈。祖父您有公务在身,闲暇时间有限,市面上的交往就会少些。可是我们这些晚辈就不同了,吟诗作画、酒肉朋友是免不了的,人情往来闲杂事情多,磕磕碰碰的就难免。祖父您对眼下的主公和他周围的人都很熟知,那么您可知道现在这位主公他最忌讳的是什么吗?或者说,他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

刘璎末尾这句问话是个大跳转,从日常杂事一下子跳到了核心要害。所以这个问话也让刘基一愣。原本只是闲聊,怎么一下子就问起了主公(就是朱元璋)

了呢?

刘璎的意思很明显,达官显贵的私人交往在皇帝眼里就是拉帮结派,他就要提防有人图谋不轨。

智者就是智者,刘基大脑转得快,从刘璎的前言后语,他立刻就明白的他孙儿的意思。明白是明白了,可他不懂一个小孩子怎么会有这么深的城府呢?

于是他说:“我明白孙儿的意思了,当今主公可是豁达之人啊!总不至于没来由地猜测臣子啊?”

刘璎:“祖父您看人是准的,看主公也是准的,他如果是多疑之人也不会有今天,他必定有豁达之心才能聚拢一批将帅之材。可是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那么明天就是明天了呀!”

这话像是参禅,却是真理,地位变了人也会变,豁达之人也会疑心重重。当皇帝的哪一个不是多心之人呢?

虽然朱元璋还没登基做皇帝,但是私下里议论他还是犯忌讳的,因此,扯到了朱元璋,刘基就要尽量少说几句。

刘基说道:“没曾想孙儿你小小的年纪能有这等思虑,我这把年纪也有思谋不到之处啊!”

刘璎赶紧起来,躬身站立着说道:“祖父的大智慧岂是孙儿雕虫小技能比的?祖父如此说,孙儿可是当不起。”

刘基微笑着说道:“在自己的家里,咱们爷孙说话可没那么多的规矩,快坐下吧!”

刘璎重新坐下。刘基继续说道:“你的意思我懂了,并且也有道理。这一次你的父亲和叔叔们都没有带家眷,恐怕也是这个意思。你们再住些时日,江宁城里也好好逛一逛,玩够了就回老家吧。说不定我什么时候也回去看看,离开南田好多年了,也很想念呢。”

刘璎没有白费口舌,刘基听进去了。由此可见,刘基真的是聪明人,知道利害关系,一点就透。

——end——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