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生番熟番(2/2)
古代里规矩都简单,到了外国也可以随意走走。比如刘家的船队去高丽国、日本国,船只进港,人员上岸,或者到城镇里逛逛都是很随意的。同理,这些日本人来到台员,刘家也不会过分约束他们。城门处的盘查属于正常,不光是对外国人,见到其他的陌生人也是一样。
一般的岗哨查问都是:你们是哪儿来的?姓名?进城有何事?你们几个人是什么关系?等等的,问一问也就算了。可是这里的岗哨不同,旁边放个小桌子,上面还有纸笔做记录,这也让日本人感到意外。
古代文盲居多,当兵的很少有
识字的,可是这里有士兵在做记录,这是很明显的不同。我们说过,刘家的军队里都要学识字,虽说写不了文章,可是记录姓名还没问题。在记录中还有现代人所不知道的内容,那是对体貌特征的描述:高矮胖瘦、面相肤色、发式衣着等等的,这相当于现代里的照片,看文字就能知道大概的形象。
今天增加了岗哨,还准备了纸笔,那是有准备的,就等在他们呢。
没有特别的理由也不能阻止他们进城,所以盘问之后就放他们进城了。
来到城里他们看着街道两旁的房屋稀疏,空地非常多,特别是人少,看不到几个人,这么僻静的城市的确少见,几个日本人互相议论着都感觉奇怪。
外来的人进城都会寻找吃饭的地方,可是他们转来转去的也没看到一个,别说酒楼,小饭馆都少见。商铺有几间,规模不大,妓院倒是有几个。
淡水城里看着这么萧条的原因就是人口太少,实际上城里最多的就是军人,一营的营地就在城里。可是军人是有军纪的,士兵们难得出兵营,所以街道上人就很少。
不过日本人也看到了有衙门,有兵营,并且兵营还不止一个,那是因为有民团的营地。怎么判断是军营被?因为有岗哨,戒备森严
他们看到了这些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不能小看这个地方,这哪里是普通的县城啊?简直就是个大兵营!幸亏他们没有鲁莽行事,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这个日本人的船队做了补给停留一天后就走了,和平的来,和平的走了,没有出事。
……
县尉董铭从一营手里接收了民团。现在民团有一百多人,都集中在一个兵营里。位置在城里,就在一营的旁边,是用篱笆围起来的一个大院子。
淡水城是新建的,大约五里见方,是仿照大陆上一般的县城的大小建
造的。可是这里人口稀少,现在的城里主要的就是陆战一营这些兵,所以整个城内都空荡荡的。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兵营一般会在城外。城内已经规划出主要的街道,好几处都在盖房子,但是建筑物实在太少。
董铭来到民团大营,这里还算规矩,大门处有站岗的给他行礼。他看到在营内也同样是在盖房子,这么多人总要有住处嘛,那边是一排一排的帐篷,那是临时居所。
兵营也很大,有练兵的操场,操场上有锻炼的器械,一队一队的壮丁们在操练,喊着号子很热闹。
民团的两个队长都是一营派来的,得知县尉来了,王队长过来陪着。
董铭问:“这里的壮丁与大陆上的人有什么区别吗?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
王队长:“回县尉大人的话,他们跟大陆上的人一样,没什么特别的,连口音都是福建的,像是咱们的老乡。要说特别的也有,他们对于大陆上的事知道的很少,有的人甚至不知道大元朝,当然更不知道元朝廷完蛋了。”
“壮丁里有土人吗?”
“有,不过他们不叫土人,本地人叫他们‘番人’,并且还有生番熟番之说。”
董铭:“啊?人还有生熟之说?你说说看。”
王队长说:“此地的番人大多居于山林里,和汉人很少接触,不受教化,这样的番人叫生番。可是也有少数番人在平原上与汉人杂居,汉人就称呼他们为‘平埔族’。‘平埔’是本地土话,是平原的意思。这些番人和汉人来往,受汉人教化,就被称作‘熟番’。”
董铭:“哦,原来是这样。这么说,这些熟番是听得懂咱们说的话了?”
“是的,他们会说汉话,但是说话大舌头,并且有些话他们听不懂。他们自己人在一起就说自己的话,像鸟叫似的,很可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