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239章:光通信升级

第239章:光通信升级(2/2)

目录

不是已经有了光通信吗?由此刘璎就想到了现代里通信用的光缆。

光缆通信的原理也是光,是光信号在玻璃纤维中传递。

当然现代的光缆技术是非常先进的,此时的条件不可能达到那么高的水平。比如说,光缆里面的玻璃纤维,其材料的纯净度非常高,选用最好的光学玻璃材料。光信号用的是激光,闪动频率非常高,速度以兆计。这么高的速度人眼是无法辨别的,只能是人工智能的计算机来做发送和接收。

只要不是好高骛远,用现在笨拙的人工技术也完全可以借用光缆来实现远

程通信。

可以依然采用人工操纵的灯光,让光缆把光信号传递到远方,接收方用眼看手写的笨办法,不是也能实现通信吗?它的可取之处是解决了通信距离的大问题。虽然还没有做实验,但是按照光纤维的性能来判断,这办法能够传递的非常远,也许能达到上百公里。现代的海底光缆有数千公里,上万公里,所以几百公里不会有问题。这样一来不就解决了福州到台湾的通信了吗?并且它不受白天黑夜的限制,风雨无阻。

刘璎觉得这个方案是可行的,有了制造光学玻璃的技术,拉出玻璃丝就行了。甚至拉丝的工艺,制作成光缆的工艺刘璎也有初步的方案,当然只能是现代工业技术的简化版本。

任何新产品、新发明创造都要经过试验,只有试验成功才是有用的产品。

刘璎再仔细地推敲各个细节,觉得光缆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可是工厂设备和技术工匠还有在北竿岛没有迁过来的。于是他找刘诠说道:“三叔,我有事情要回北竿岛,不知三叔您可有回去的打算?”

刘璎的意思是问三叔是否一同回去?因为他知道有媳妇的人单身在外,时间长了也是很难熬的,可是做晚辈的不能明显的这么问。

不用说,刘诠肯定是想媳妇了,并且他也想刚出生的儿子。所以刘诠说道:“我看这边都就绪了,暂时不会有什么大事,我们可以一起回去看看。”

刘璎:“好,这边的事情就交给杨六军吧。把他找来交代一下。”

……

工厂、货栈、商务等的重心依然在北竿岛,迁移要有条不紊的慢慢进行,所以商船和军舰的基地也还是在北竿岛。此时的台湾还是很孤独的,很少有人光顾,所以一般只保留一艘军舰就可以应付。

刘璎和刘诠乘坐赤龙号返回了北竿岛。

在船上刘诠问刘璎回去有何事?刘璎简单叙述了对灯光通信的改进想法。对于刘

诠来说,用玻璃丝通信无异于神话,他是不敢相信的,哪能有这么神奇呀?可是很多神奇的事刘璎不是都办到了吗?因此他不懂也不能乱怀疑,他已经把刘璎看做为神人了。

船上闲着无事,刘璎就尽力地做一些讲解。

最关键的是玻璃丝可以高效率的传导光,这是光在不同物质中传导和折射原理决定的。它要求玻璃纤维表面光滑,并且是标准的圆柱体形态。这些科学道理对于缺少科学知识的刘诠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刘璎只能简单解说,重点还在于如何来实现?

刘璎说:“第一步要做一条足够长的玻璃丝,至少要超过一里地那么长。用它来验证灯光是否能通过它传导到另一端?”

刘诠吃惊地问:“啊?你能做出来吗?玻璃那么脆,不要说一里地那么长,就是一尺长也很容易就折断了。这怎么可能呢?”

刘璎说:“您看到的玻璃很脆,很容易破碎。可是如果拉出来的玻璃丝比头发还细,它就很柔软了。我说一个您知道的例子吧:您见过石棉吧?那东西就是石头,可是为什么那么柔软呢?那就是因为石棉纤维很细很长,它甚至可以织布。您知道火浣布吧?那就是用石棉织的。”

火浣(浣,读音“换”)布的意思就是可以用火来洗的布,不怕火烧。因为自古就有石棉,所以古代就有这种火浣布。“火浣布”这名字也是古人起的,如果是现代人就会叫“耐火布”了。

刘诠:“我当然知道火浣布了。哦,原来这这个道理呀,呵呵,有意思。你可以拉出这么细的玻璃丝吗?”

刘璎:“做首饰的匠人,他们可以用金银拉出来金丝线、银丝线,用他们同样的办法就可以拉出玻璃丝。所以我去找做首饰的工匠就行了,他们会。”

拉丝的加工方法属于轧钢工艺的一种,比如常见的制作电线的铜线就是轧钢工艺制作的。

——end——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