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小码头(2/2)
看来这里的确人烟稀少,就像他们看到的样子,到处都是树林,完全见不到人和房屋建筑。
姜五问:“你说的这些人都是大陆上的汉人吗?他们以什么为生呢?”
“这附近的人家都是大陆上来的,本地番人都是生活在山里,很少到平原上来。大陆人都是种庄稼的,没有稻米怎么活命呢?打渔打猎的也
有,可种庄稼还是本分。”
姜五:“可是人总要穿衣,总需要锅灶呀。”
“是呀,他们用稻米到我这里来换呀。瓷器、铁器、布匹什么的我这里都有啊。”
这个小小的码头不简单,它成了此地的贸易中心。
得知了这些基本的情况,姜五乘冲锋舟回到苍龙号上向展七雄禀报,展七雄又亲自上岸探查一番,然后他登上福顺三号,向刘璎和刘诠当面禀报。
经过商议,刘诠发出陆战一营登陆并建立营地的命令,一营的士兵开始乘坐冲锋舟分批登陆。
每一艘大船上都带着两艘冲锋舟,冲锋舟都放下水,水面上顿时忙碌起来,几艘小船穿梭往来,向岸上运送士兵和装备。
刘璎刘诠和展七雄、杨六军(陆战一营的营长)也分别登陆上岸,这个小码头确实提供了便利。
在忙碌中小码头的主人回来了,见到今天的情景他显出不安,也有些害怕,因为今天来的人与以往大不相同。为了自家的安全和利益,他硬着头皮也得求见来者的首领。
刘诠忙着,他在指挥一营选择营地和建立营地。所以只有刘璎在营地里接见了码头的主人。此时营地里什么建筑也没有,就是在空地上有几个木头箱子,刘璎就坐在箱子上。
“你叫什么名字?”这是刘璎在问。
来者很诧异,怎么是个十多岁的少年呢?看衣服穿戴明显是富贵人。可是他不敢多问,只能回答说:“回官爷的话,小的姓徐,单名一个立字,是站立的立。”
徐立不知道对方的身份,他看着阵仗像是官家,于是就称呼官老爷。
刘璎:“哦,叫徐立,你也坐吧,这儿没有椅子,你就做那个箱子上吧。”
“小的还是站着吧。
”
“好吧,随你。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可是有我们的人搅扰了你?如果有非礼的事情你尽管说,我会给你做主的。不会是因为我们今天借用了你的码头,而事先没有商量吧?”
徐立连忙摆手:“不会,不会。这码头本来就是停船用的,哪有借用不借用的话?再说这个码头也不是我建造的,是往来的商船建的,也修整了好几次,才有现在的样子。我只是借这个码头为生罢了。”
刘璎:“听你说话也像是读书人啊。”
“小的只读了半年书,认识几个字而已,当不得读书人。”
“既然不是码头的事你来见我又是为何事呢?”
刘璎这一问徐立立刻就显得很紧张了,干张嘴说不出话来。刘璎的眼镜盯着他,让他更是局促不安。憋了好一会,徐立才张口说话。
他说道:“启禀官爷,小的没有务农种地的本事,一家人就靠这个码头为生……现在官爷来了,并且有官军扎营,看样子是……小的斗胆请官爷开恩,让小的继续在此谋生,还请官爷恩准。”
他说着已经跪下去了,连连叩头。
是啊,对于他来说,这里是他全家的生活来源,并且收入颇丰,要比下力气种田人强多了。今天他眼见几百人的军队驻扎下来,如果官军不走了,占领此地,占据码头,把他赶走,就此断了他的生计,他这一家人还怎么活呀?对他来说这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如果是其他的官员或者军阀头目,他们的选择很简单:到手的好处和钱财都不会放手的。所以徐立这样想这样问就很自然了,小百姓怎能斗得过官军呢?所以民间才有这样的俗话:“民不与官斗”,在古代的这就是真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