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又一年(2/2)
……
这一段时间刘璎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南竿岛(马祖岛)的建设上了,因此刘亚东成了刘璎府上的常客,每天他总会来禀报和请示。
南竿岛的重心是纺织业,如果夸张地说,纺织业关乎中国的未来,或许能早一步迎来社会经济的一个大发展呢?
当前南竿岛上的事物有三个重点:一是厂区厂房的布局和建筑;二是以方氏兄弟为骨干的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三是尽量多的从大陆引进移民。
工厂能够开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预计至少要一年吧?移民来到岛上可以先做农民,刘
亚东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垦的土地,移民来了就可以垦荒种地,这些农民和他们的子弟就是将来纺织厂里的工人。
年关逼近,按照惯例,刘诠和刘璎都要回老家过年。可刘诠的媳妇面临生产,她是回不去的,所以今年回老家的还是刘诠刘璎叔侄二人。忙碌中也要为回家做准备。
现在刘家的船多了,就有了选择的余地,刘璎选择了一艘做北竿岛交通的船。这艘船的好处是有个客舱,乘坐舒服,它有200料,可以近海航行,也可以在内河航行,从福州一直到南田老家都不需要换船。
浙江以南已经是朱家的天下了,市面上稳定太平,只带几个护卫,带一门虎蹲炮就足够了,带太多的武装反而扎眼。展七雄坚持要用苍龙号保驾送一程,毕竟有一段海路,防患于未然也是必要的。
该带的货物礼品都装了船舱。临近年关之前,十二月二十日,刘诠和刘璎启程回老家过年。
……
这一带地面总算进入了和平时期,他们回乡的一路上都能感觉到繁华,年前的南田小镇也呈现出热闹喜庆的景象。
他们到了家里才知道,过年也不安静,打打停停的内战又激烈起来,只是没有波及到浙江而已。张士诚被朱元璋围困于苏州城(此时叫平江),攻防战打的正热闹。
刘家的情报消息都掌握在家主刘谨的手里,所以刘璎回到家里能够知道更多的消息。
此时正是朱元璋最强大的时候,军队很多,号称百万。当然实际上没那么多,也就是二三十万。朱元璋知道这是最后一战,打下苏州城,天下就到手了,就该坐龙椅了。所以他把能调动的军队都调到苏州城下,把苏州城围个水泄不通。
苏州城号称天下第一坚城,张士诚虽然是个不思进取之人,可他看着陈友谅败了,死了,眼看着自己的地盘被朱元璋一点点的都吃掉了,因此他
也知道危机了。自从他定都苏州城,就一直在修城,城门高大,城墙坚固,都是用大块条石砌筑,砌筑的材料不是泥浆,而是混合了糯米浆。城上防御的设施齐备,有大炮的炮台,也有弓弩射击位置。敌军若靠近城墙顿时让他粉身碎骨。城内储备有大量的粮食,足够他的军卒守备数年只用。
张士诚是个善于守城的人,想当年他起兵的时候,遭到元朝军队的围剿,把他困在了高邮城,几十万元军围攻一个小小的高邮城竟然打了三月也不能攻克。在元末里也算是守城战的典范了。
此时的张士诚心里明白,这是他的生死之战,如果苏州失守,他就无处可去了,因此只能是拼死一搏,哪怕是鱼死网破。
对这样的一个坚城发动攻击不是容易的事情,朱元璋的部下询问主攻方向时,朱元璋说:我百万大军攻一个城池哪里还要什么主攻次攻呢,各门一起打!往死里打!
朱元璋不光是喊口号,他也做出了详细的部署,他给各个将领们都分配了任务,十几个将领分别攻打十几个城门。从不同的方位同时进攻,这攻击的力度一般人都守不住的。
不光是攻城的部队,还有负责围困的,城外的所有大小道路河流全都派兵把守,别说是人,兔子也跑不出来。
江苏城高大,进攻难度大,朱家军就在城外兴建高高的木塔,士兵站在塔上可以看到城内的情况。塔上有弓弩、火铳和火炮(当然是小口径的,木塔承受能力有限)。可以直接打到城里去,让城里的人惶惶不可终日。
面对如此强敌,张士诚显示出他坚韧不屈的一面,他决心抵抗到底。
年都不过了,从至正二十六年的腊月,朱元璋的大军就发动了攻击。可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张士诚韧性太强,苏州城太坚固,这仗从冬天打到春天,再到夏天、秋天,没完没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