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炮弹(2/2)
另一台车床加工小口径炮的炮弹,还有一台加工小炮弹上的铜圈。
韩宝贵说:“我们的铜料是买来的,在铁匠炉上融化,也是浇筑毛坯料,然后在车床上加工。把炮弹头和铜圈组装后就是炮弹成品了。”
对炮弹的加工刘璎还算满意,没说什么。实际上他的想法还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不少。但是他知道什么事情都有发展的过程,任何时候也不能尽善尽美。这叫阶段论把,总要有个阶段,实际的使用一段时间,实践中发现问题,再改进,再进
入下一个阶段。
韩宝贵问道:“现在这种炮只有一种炮弹,是不是还要做其他种类的炮弹呢?还希望尽早给出设计,以便有研制的时间。”
刘璎答道:“小口径炮暂时就这一种吧,用一段时间之后再说。”
韩宝贵口中答是,但是心里不理解,因为所有的炮都不只是一种炮弹,起码要有开花弹吧?大口径炮弹就做了好几种。
刘璎怎么会想不到呢?他之所以不太急,是因为炮弹太小,而现在只有低效的黑火药,这么小的炮弹装上火药能有多大威力?其爆炸力恐怕连手榴弹的十分之一都没有。当然还是要制作的,可以晚一步。
现在这种小炮弹就是个铁疙瘩,形象地说,与两个大号的核桃摞起来差不多。但是也不能小瞧它的威力,它总比步枪子弹大多了,如果击中船舷就能打出一个碗口大的窟窿,只要打得准,一炮一个窟窿,破坏力还是蛮大的。如果是人体,可是经不住的,那景象一定很残忍。
现在的开花炮弹里边装的是黑火药,外面露着点火的药捻子,发射的时候炮膛里温度极高,所以打出去的时候药捻子就点燃了,过一定时间,它就点燃火药,让炮弹爆炸。这个原理类似于手榴弹,手榴弹就是定时爆炸的。
如果要求炮弹接触目标就爆炸,那就需要击发火药,跟炮弹底火类似但不一样,这还有待今后的研究。刘璎对于化工基本上是外行,他真的指导不了。
……
按照刘璎的要求,制造好的望远镜要及时送过来,第一次送来的两个刘璎都给了护卫队,观察哨第一个用上了望远镜,士兵们兴奋无比,都盼着能轮到值班,能用上望远镜。
站在高高的瞭望塔上,借助望远镜可以观察周围约五十里的范围,望远镜对于保卫海岛安全能起
到重要作用。
钟靖安作为护卫队长也得到一个,他一天到晚的总是挂在胸前,威风的不得了。三节的望远镜收缩后只有六寸多长,挂在胸前不碍事。
郎狗窝是很细心的人,这一次生产的望远镜都配上了镜头盖子保护镜头,目镜和物镜各有一个盖子。
岛上有头有脸的人物都盼着能轮到自己,可是刘璎说了,这个物件只用于军事,与军队无关的人当然就没份。
比如刘亚辰是岛上的总管,地位够高的,可是他就没份。当然他能想办法,现在名义上护卫队还归他管,他找钟靖安借来玩一玩还是可以的。
做好的望远镜还在陆续送过来,第二批获得望远镜的是守卫海港的两处炮台。余下的刘璎都留下了,不再发放。
在刘璎的计划中还有谁需要配备望远镜呢?当然是出海的商船队。船队的领头人展七雄必须配备,苍龙号上的瞭望哨、指挥舱都必须配备,其他商船至少也要配一个。
还有福州船厂里与北竿岛通灯语的通信兵也需要。这样就分配出去了一半。
……
忙碌中的刘璎收到禀报,说商船队回来了。这也得益于望远镜的应用,瞭望哨很早就发现了他们,还在几十里之外就确认是自己的船队回来了。
刘璎很兴奋,跑到海湾等待。张重二脖子上挂着望远镜跟在身后,分外的精神。
船队已经不远了,不用望远镜也能看到。刘璎站在高处,伸手向张重二要望远镜,估计还有三四里的样子,使用望远镜就能看到船上的人物了。似乎能分辨出展七雄和他三叔刘诠的身影,这个效果让人兴奋。
这一天是9月18日,算下来他们出海已经走了两个多月了。去高丽并不算远,也要这么长的时间,古代里交通和通信都慢,行动节奏也就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