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玻璃2(2/2)
另外一项应用是冶铁炼钢使用的深色玻璃,有各种颜色,用于掌握火候和成分。这一项还需要试验添加有颜色的原料。
总而言之,一个月的产量就能应付眼下所有的需要。现在的产量就是过剩的。但是刘璎告诉刘珞说,继续正常生产,直到库房堆满了为止。但是要坚决杜绝流失到市面上,包括自家也不要使用。刘珞答应着,但是他很难理解,难道家里的窗户安装一块不好吗?那样一来屋里有多亮堂啊?
此时刘璎根本就没打算把玻璃推向市场,如果要做买卖,把玻璃做
成镜子那更值钱。现在的镜子还是铜镜,与玻璃镜子相差甚远。
玻璃的另外一个用途刘璎不会排斥,并且准备实施,那就是制作望远镜。这东西原本是大航海时代西洋人带来的,对于航海是很重要的工具,现在自家有了军舰,如果能装备望远镜也是对军力的提升。
还有民用的眼镜,近视眼的人很多,还有上了年纪的人有老花眼的,眼镜都能极大地改善他们的视力。
但是做眼镜或者望远镜都需要光学玻璃,现在有了烧制玻璃的经验,制造光学玻璃也不难,仅仅是原料的差别。
……
此时苍龙号正行驶在大海上。
按农历说,最冷的天气在十二月,苍龙号出行是十一月初,也是比较冷的时候了。这是苍龙号的首航,也是实验性的一次出航。他们这一次的目的地是琉球,从纬度上说相当于大陆的长江一带,因此天气还不是特别的冷。
冬季多北风,这两艘船的小船队是一路向东,属于侧风行驶,也是比较理想的风向了。
两船之间通消息主要靠悬挂旗帜。此时的航海事业还不那么发达,海上通信还没有建立统一标准,不同伙的船就要靠事先约定。事先说好,什么旗帜表示什么意思。
苍龙号是新船,可它是按军队管理的,当然比民间船只正规的多。为了统一信号和协调航行,展七雄派出一个二副叫王文亮,领着两个信号兵登上雇来的商船,以协调两艘船的通信。
民船还是老式的风帆,速度慢,因此展七雄让它行驶在前边,苍龙号跟在后边。苍龙号只升起一个主帆,辅助两个三角帆就足够了。
苍龙号是双桅船,有一主一副两个方帆,辅助三角帆正常情况下有五个,必
要时还可以增加。因此,它的行驶速度是很快的。
这艘民船也是经常出海的,船上也有大炮,是两门炮,在下一层的船舱里,左右舷各一门,这两门炮的口径都不大,略强于虎蹲炮而已。出海以后,大炮舱室的窗户就卸下来了,露出了炮口。
苍龙号的火炮,其炮位在甲板上,一共四门。出海后四门炮就都推到甲板上,各就各炮位,看上去威风凛凛。
在船的后部测舷旁,左右各固定着一艘冲锋舟,这是应急用的。
出海的苍龙号真是好威风,那个民船老大看着也是羡慕不已,与这么强大的船在一起,他心里也安稳,安全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
到琉球的路程大约一千五百里,此时商船的速度要走三到五天。白天视线好没问题,到了夜间怎么办呢?难道就停船吗。要知道,海上的航线都是找岛屿多的地方走,有参照物避免迷失航向。可是有岛屿的地方就有暗礁,就有搁浅的危险,所以视线不好就增加了危险性。
在现代里有危险的岛礁都有航标灯,可是古代里没有这些完善的设施。于是在夜间,不熟悉的地方就要停船,或者慢速航行。
船队航行,各船之间要保持距离,太远了失去联系,太近了容易碰撞,这就要加强联络。夜间看不到旗帜了,只有靠灯光联络,此时船上用的就是气死风灯。就是刘璎准备给它换上玻璃罩子的那种灯。
作为信号标志的灯不太亮,对展七雄来说是司空见惯,他不觉得有问题。刘璎也知道船上的灯不太亮,打信号会误事,可是刘璎就不会习以为常,而是要设法改进。
装上玻璃罩子仅仅是第一步,以后还会做出更好的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