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玻璃2(1/2)
十一月中旬精心筹备了一个多月的玻璃窑终于点火开始生产玻璃了。
把烧玻璃的原料放到坩埚里,两个工匠把坩埚抬到窑里去烧。刘璎站在旁边指导着每一个步骤。
玻璃熔化不需要太高的温度,时间不长就看到坩埚里的原料熔化了变成了溶液。刘璎指挥着工匠把坩埚抬出来,向铅槽子里浇注,等溶液降低温度,玻璃就成型了。
现在需要的是平板玻璃,刘璎采用的成型方法是浮法,这办法在现代也是很先进的。就是把玻璃溶液注入熔化的锡铅液体中,液体玻璃比重轻,就会漂浮在锡铅溶液之上,待冷却成型就是平板玻璃。这个办法的优点是玻璃表面非常平整,没有波纹,透过玻璃观察物体不会走形。
玻璃定型后都竖立着排放,放到回火窑里回火。回火的目的是去除玻璃的内部应力,使得玻璃不容易粉碎。最后彻底冷却就是玻璃板的毛坯了。
玻璃坯料的尺寸取决于锡铅溶液槽子的大小,现在的尺寸是长一尺二,宽七寸。
在场的刘珞和工匠们看到成品的玻璃都欢呼起来,他们那里见过这么好的玻璃呀?都觉得了不起。刘珞心里对大哥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是真心的敬佩。同时他也感觉到大哥给自己的这份差事很有脸面。
玻璃毛坯的边沿不规整,需要切割掉。这个工作是负责保管成品工匠的,刘璎在这一工序安排一名工匠。他的职责就是把玻璃的成品包装成箱,登记入库。有需要玻璃的到他这里领取,并按照要求切割玻璃。比如火铳的点火盒子需要的玻璃盖子,他就要按要求切割成小块。
切割玻璃是他的主要工作,所以现在切割玻璃毛坯的边沿,刘璎就把他叫过
来,演示给他看,一边切割一边讲解。
修整好的玻璃是长一尺,宽六寸多,这是算好了的黄金分割的尺寸。玻璃的尺寸不大,但是针对眼下的用途已经够用了。即便如此,一尺大的高质量玻璃,此时已经是了不起的了。如果拿出去销售,相信都是天价,当然刘璎根本就没打算卖。
……
对于具备现代知识的刘璎来说制造玻璃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高科技,只要下决心去做,没有什么难度。
现在第一窑玻璃烧制出来了,待冷却后刘璎拿起玻璃仔细观看,玻璃的表面光洁度很好,透明度也没问题,但是他发现内部有杂质,星星点点的还不少。怎么会这样呢?
刘珞和旁边的工匠都兴奋无比,他们可不认为有什么瑕疵,都以为是了不起的宝贝。因此他们看着刘璎没有高兴的样子,还皱着眉头,都很不理解。
刘璎放下玻璃去原料区院子去检查。各种原料都在大大小小的笸箩里,刘璎一样一样地查看,看得工匠直发毛,以为自己出了什么纰漏,都忐忑不安的站在旁边,大气也不敢出。
该看的都看了,也没发现有什么毛病,刘璎很郁闷,一言不发地走了。
刘珞一路跟着看,他是没有看懂,只是知道大哥不高兴。于是他冲着备料的两个工匠瞪了一眼,也气哼哼地跟着大哥走了。
这一下那两个工匠哭的心都有了,可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到了第二天又烧制了一窑,这一次奇迹出现了,刘璎发现杂质居然不见了!
刘璎冥思苦想了好一阵子,他终于想明白了:问题出在坩埚上。虽然坩埚事先经过了烧制,但不彻底,有渣滓混入了玻璃溶液。原来如此!这第一炉等于是烧制坩埚
了。
他们这个玻璃烧制窑比较小,前几次做试验玻璃溶液比较少,成品玻璃五六块。在进入正常生产后每一炉可以产出十块左右。一天可以烧两炉,算下来一个月可以生产五六百块。产量很小,但是足够用了。
以苍龙号来说,驾驶舱的四面都需要安装玻璃窗,并且面积要大,才能视野开阔。算下来需要四五十块。后舵舱几块玻璃就行了。其他的有窗户的舱室四五十个,每个舱室只有一个一尺多的小窗户,只能安装一块玻璃。合计下来苍龙号需要一百块玻璃,这是眼下最大的一笔需要。
火铳的点火盒子只需要一小块,目前火铳的总数量不多。
还有一个需要,也是苍龙号上用得着的,就是气死风灯。叫这个名字就是不怕风吹的意思。
这种灯有两层罩子,外面大多是薄丝绸或者纸糊的,内层是金属丝网,一般都是铜丝。丝网的作用是隔离明火,避免把灯罩子点燃。这种灯用在船上最大的问题是亮度不够,远了就看不清。
现在可以用玻璃替换外面的罩子,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起码比以前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