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生意(1/2)
刘永引着主簿牛先生参观刘家商铺,意图还是推销。
牛先生说独轮车的价格太贵了,刘永解释说这是独家生意,并且货少,物以稀为贵嘛。其实价格贵的原因还远不止于此。
刘永又说道:“东西贵不贵主要的还要看它有没有用?用途大小,有用的东西再贵也值。比如说远行带货,用这个车带两三百斤也很轻松,其他的独轮车只能带一半的货,还很累,行程时间也会加长。这个时候就知道我们的车值不值了,正所谓好货不便宜,物有所值才是正道。”
牛先生听着只是点头,他也不说话,似乎不那么服气。刘永看着牛先生的反应也是暗暗自责,还是怪自己的嘴笨,道理讲不透,事后还要好好地琢磨,能说动客人才是目的。
刘永继续说:“再比如说军队出征,走的路差不多都是羊肠小道,马车牛车是没办法通过的。这时候我们假定每一什有这么一辆独轮车,把士兵身上带的都放到车上,士兵行路有多么轻松啊?一天走的路程可以更多,并且不劳累。如果有牲畜在前面拉着还可以载更多的货……”
这回牛先生有了兴趣,不等刘永说完,他就接上了话头说道:“是这么回事,兵家说:兵贵神速!军队走得快,行动迅速是兵之大利。好,好!要这么说真是物有所值了!”
牛主簿未必懂军事,但是作为知识分子,属于常识的东西还是懂的。
其实刘璎想出独轮车这个产品本来就是瞄准了军用用途,并且切中要害。此时的军队装备极差,就算有财力的军阀也未必想到这个细节,
否则不是都成了诸葛亮了吗?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就是独轮车,在蜀军北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让史书上都留下一笔你说作用大不大呢?刘璎也是据此才想到生产独轮车的,哪能没有用途呢?
牛主簿问:“刘总管,现在你们手里有多少独轮车?”
这是动心了,动了卖的心思。
刘永道:“二十多辆吧?”说着他转头望向掌柜的。
掌柜的上前说道:“是十八辆。”
刘永:“不对吧?这次我带来的就有二十辆呢?”
掌柜的:“前头的六辆,都卖掉了,新来的二十辆昨天卖掉两辆,所以还剩十八辆车。”
牛主簿:“你们先别卖了,等我的信儿。”
他这是要包圆了。
掌柜的看着刘永,刘永说道:“掌柜的,按主簿大人吩咐办。”
掌柜的:“是,是!”
刘永:“主簿大人,冲锋舟呢?……”
牛主簿:“哦,那个小船什么价?”
刘永:“一百两。”
“一百两!”
“是,大人你刚才也看到了,不值一百两吗?”
牛主簿:“这个要县尊大人去定,你等我的话吧。”
……
当天下午蒋嘉就过来看货,由于事前派衙役通报了,刘谨也提前过来等候。
县老爷出行是有规矩的,要鸣锣开道,还有举着“肃静”、“回避”牌子的,仪仗很威风。可是蒋嘉去的地方是商铺,摆官架子多有不便,因此他没自找麻烦而是微服私访,只带了牛主簿和两个衙役还都是便衣。
很显然,牛主簿说动了他,让他迫不及待了。因为他不但是县官更是军官,他手里是有兵的,对
于能用于军队的好装备当然上心。
微服私访就没有太大的惊动,也像普通客人一样到刘家的店里看货。毕竟带了两个衙役,与民还是不同,把闲杂人等都赶出去了,店铺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其他的不太在意,今天要看的是冲锋舟和独轮车。也像其他客人一样,蒋嘉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牛主簿反倒成了主要的讲解员,掌柜的靠边站,刘谨在旁边作陪,刘永也是靠边。
蒋嘉倒是看明白了,他的士兵要是装备了这种独轮车,不管什么道路都能行动迅速。
蒙古军队骑兵多,可是南方马匹少,农民的畜力就是牛,并且南方道路狭窄崎岖,不利于马匹奔跑。所以这些军阀的军队里很少有骑兵,基本上都是步兵,当然还有乘船的水军。对于缺少牲畜的步兵来说,适应南方道路的独轮车就显得太重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