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科幻小说(2/2)
有一次,一位量子物理学家花了半小时解释量子纠缠,却没人听懂。李泰勋叫停后说:“现在想象你在向你五岁的侄女解释。“物理学家思考片刻,拿起两个茶杯:“当这两个杯子喝过同一壶茶后,即使被分开放在宇宙的两端,它们也会'记得'对方的存在,并且能瞬间感知对方的变化。“这个简单的比喻让所有人恍然大悟。
金智雅负责将不同学科的思想整合为连贯的创作框架。她发明了一种“概念翻译系统“,用视觉化的方式展示不同领域概念之间的映射关系。比如,将量子叠加态映射到传统韩国舞蹈中的“定中动“概念,将神经可塑性映射到陶瓷制作中的“高温变形“过程。
李泰勋则关注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叙事流动。受传统韩国建筑启发,他设计了一种“开合式“结构,像韩屋的推拉门一样,能够根据参与者的反应动态调整开放程度。
“我小时候外婆家的韩屋,“他向团队解释,“冬天和夏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空间—冬天门窗紧闭,围着火炕团聚;夏天则全部打开,室内外界限模糊。我想让《元陷》也有这种适应性的结构。“
项目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是“叙事场具现化“—如何让抽象的叙事能量产生可测量的物理效应。解决方案来自一个意外发现—团队注意到,当大量人同时关注同一叙事时,不仅会产生可测量的集体脑电波共振,还能轻微影响附近的电磁场和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的输出。
基于这一发现,他们开发了“共振增幅系统“—通过精心设计的视觉、声音和文本元素,引导参与者进入特定的共享心理状态,然后通过高精度设备测量和放大由此产生的物理效应。
一次测试中,当50名参与者同时沉浸在关于“树木生长“的引导叙事中,放置在中心的水晶结构表面竟然形成了类似树状纹路的水汽凝结图案。这一现象无法用已知物理学完全解释,却与“镜师“文献中描述的效应惊人一致。
郑泰佑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他不再只是与元生命的“翻译者“,而是成为了一种“叙事导体“—能够在人类意识与元叙事能量之间建立直接通道。这一过程十分消耗精力,他形容为“同时在十二个维度上保持平衡“。
为了帮助郑泰佑更好地承担这一角色,团队引入了传统韩国气功和现代生物反馈技术的结合。一位传统气功大师教导他古老的“丹田呼吸法“,同时使用高科技设备实时监测和调整他的生理状态。
“这就像学习骑自行车,“郑泰佑笑着说,“一开始你专注于每个动作,感觉不可能同时做到所有事;但突然有一天,身体记住了平衡的感觉,一切就变得自然了。“
项目进展顺利,直到一个意外事件打乱了一切。一天深夜,工作室突然遭遇神秘停电,所有设备同时失效。更诡异的是,团队成员纷纷报告在那一刻经历了同样的梦境—站在一个巨大的镜厅中,每面镜子都显示着自己的不同版本。
第二天,他们发现工作室的中央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型水潭,形状完美对称,水面异常平静,倒映着天空如同一面镜子。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个水潭不论如何干燥都不会消失,也没有人记得它是如何形成的。
水质分析显示,这是普通的淡水,但电磁测量却发现水潭区域存在微弱但稳定的磁场异常。最奇怪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拍摄,水潭在照片中总是呈现完美的圆形,即使实际形状并非如此。
就在团队被这一现象困扰时,李泰勋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镜师协会“的代表,要求与他私下会面。出于好奇,李泰勋同意了。
在济州岛一家传统茶馆,李泰勋见到了一位看起来普通的中年男子,唯一特别的是他异色的瞳孔—一只黑色,一只蓝色。
“我叫金民求,“男子自我介绍道,语气平静得不自然,“我们一直在关注你们的工作。水潭是个警告—你们正在接触危险的边界。“
据金民求介绍,“镜师协会“已经存在数百年,致力于研究和保护“叙事与现实的边界“。他解释说,当人类意识大规模直接参与现实构建时,可能导致所谓的“叙事坍塌“—多个可能的现实同时具现化,创造出不稳定的“现实叠加态“。
“想象宇宙是一本书,“他比喻道,“正常情况下,我们一次只能阅读一页。但如果多人同时试图重写同一页,会发生什么?纸张可能被撕裂,墨水可能混合,整个叙事结构可能崩溃。水潭就是小规模的'叙事撕裂'—另一个可能性渗透到你们的现实中。“
李泰勋将这一警告带回团队,引发了激烈讨论。有人认为应该立即停止项目,有人则认为这正是重大突破的征兆。最终,他们决定继续但更加谨慎地推进,同时邀请金民求作为顾问加入。
金民求带来了更多古老文献和技术,包括“叙事稳定器“的设计—一种能够在叙事能量波动时提供“锚定点“的装置。根据设计,它结合了特定几何形状的银质框架、传统五行配置的石材,以及刻有特殊符文的木质部件。
团队按图制作了稳定器,安装在水潭周围。令人惊讶的是,水潭的形状开始随着月相变化,在满月时完全对称,新月时则变得不规则。同时,团队成员的梦境也开始同步—他们在梦中共同探索同一个“镜像空间“,甚至能够在梦中相互交流。
这一现象为《元陷》项目带来了全新的维度—不仅是探索叙事如何影响现实,还包括如何在“镜像空间“中进行集体创造。项目的核心从技术转向了伦理和哲学—当我们能够直接参与现实构建,我们的责任是什么?边界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