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项目外包制(1/2)
这应该是米国那些实施快乐教育的公立学校出现的恶果吧。
这种反智主义,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都知道是不对的,但是却在很多发达国家里泛滥成灾。
学渣们确实斗不过那些高智商的学霸和学神,所以就要排挤他们,这叫什么事啊。
章茹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一丝不苟的说道:
“刘总,今年的双十一快到了,这是今年的最新安排。”
可以说,维创系有今天,弟妹孟欣是功不可没的。
有的时候,刘焱之所以敢跟很多国际科技巨头翻脸,也面不改色,就是知道后面有孟欣在。
刘家父子几个,至少在未来信息技术发展这方面都不是行家,掌握的知识都比较粗糙。
比如,刘焱知道,个人电脑会普及,所以就要求公司开发个人电脑,知道可视化操作操作系统会成主流,就安排开发这种操作系统;知道精简指令集比复杂指令集更具备优势,所以就坚定的努力自主研发精简指令集芯片了。
刘焱早就知道关键设备和技术是根本就买不到的,所以,就不断地培养团队自己开发。
刘焱还知道互联网会普及,所以才大力投资互联网常用的软件和硬件,至少对于普通人能够了解的互联网应用,他都有布局。
屏幕、芯片、电池、2G、3G、4G、5G,刘焱都是要求领先一步进行大量的布局,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力。
但是,由于刘焱本身并不是很擅长技术,在另一个时空,他就是一个小市民,所以,对于技术细节如何实现,他是没有办法给技术人员提供帮助的。
而孟欣可不一样,她是专业级别的大拿,不仅在技术上可以引领,而且在开发团队遇到关键性难题的时候进行指点,团队进展顺利的时候她就不再过问。
尤为重要的是,孟欣会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统筹另一个时空的信息,以及现在能调动的人力物力资源,力争实现对技术资源予以最大化的利用。
而且,孟欣不喜欢临时抱拂脚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团队攻克难题,难题攻克之后就解散团队这种模式。
而是长久跟许多技术方面的团队保持合作,铜鼓外包的方式,陆陆续续把一些难题分散派发到内地上千个有能力研发的学校和科研机构。
这些科研外包项目,对于那些学校和科研机构来说,一方面可以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赚钱,用外包项目的盈利来养自己的团队和自己的项目。
孟欣就是这样渐渐的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整合内地的科研力量。
孟欣的这种做法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因为,现阶段有关部门手里的科研经费还是比较有限的,以至于有一些团队,因为没有经费投入,导致项目停滞,团队里的人才也就逐渐荒废掉了。
而孟欣搞得这种外包,通过市场机制弥补了一部分经费的不足。
有些没有争取到重点项目的团队,自身实力比较强,就可以通过承接外包项目的方式来养活自己的团队,维持甚至提升团队的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