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明末之神匠 > 第二百三十章 长岭、夜逃

第二百三十章 长岭、夜逃(1/1)

目录

九月初九日傍晚,松山洪承畴临时官邸,大同监军张斗看着高坐上首的洪承畴,躬身说道:“督师,锦州、松山、杏山、塔山这道生命线北侧有一条长岭山脉,算不上十分险峻,建奴骑兵完全有可能绕山路而过。”

“包抄到松山以西,切断大军的补给线,到时大军缺粮,若是被围困,恐有覆灭之危,不若分兵一支驻扎在长岭,防止建奴绕道包抄。”

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督师洪承畴微微斜眼看着面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大同监军张斗,不悦的说道:“吾坐了十二年总督,尔等书生懂得什么!”

~~~~~~

九月十日,接到皇太极命令的各部齐聚沈阳,皇太极正准备誓师出发,却不料突然头痛鼻衄不止,急宣太医诊治,数日后也只是缓解,皇太极心中焦急,于九月十五日在皇宫中召集大臣和贵族,兴奋的说道:“朕只是怕敌人听说朕将亲征,会仓促逃窜。”

“倘若上天眷佑、敌兵不逃,朕一定让尔等大破此敌,如同纵犬逐兽,易如拾取,不会过于劳苦,尔等慎无违误,勉力识之。”

一个多时辰后,皇太极便抱病带着三千精骑,昼夜兼程赶向锦州,肥胖的皇太极掩映在烟尘四起的青石板官道上。

到达锦州后,皇太极视察了一圈后来到了长岭,迅速派骑兵沿着长岭山脉绕到了洪承畴的背后,并连夜在松山西侧的戚家堡扎下营垒。

翌日天刚亮,皇太极就下令在明军身后挖掘起大壕,傍晚时分,三道深八尺、阔丈余的壕沟已经彻底开挖完毕,对洪承畴的十三万大军实行了反包围,并且切断了明军的粮草补给线。

于此同时,皇太极派出其弟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率军攻击笔架山,夺取了明军屯集在那里的十二堆粮食。

明军一下子蒙了头,兵将人心惶惶,士气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明军于是展开反击,虽然人数占据优势,但是一看到皇太极身边高高撑起的黄盖,没有交锋便溃退了下来。

是夜,松山洪承畴临时官邸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面对着军中存粮顶多维持三五天的十万火急情况,大多数将领主张先撤回宁远,再图长策,张若麒和马绍愉也表示赞同。

但即使撤兵,也必须先突破建奴在西侧的战线,因而一场大战还是在所难免,洪承畴定了定心神,镇定的说道:“诸位立誓报效朝廷,目前正是机会,虽然粮尽被围,应告明吏卒,守亦死,不战亦死,若战或可求生。”

“吾决心孤注一掷,明日望诸君全力破敌。”第二天倾全军之力进行决战的将令讯速下发,全军上下如丧考妣。

是夜,大同总兵王朴一到营地,便带着自己的营伍连夜遁逃,王朴带头一跑,其他几位总兵也亡魂尽冒,争先恐后连夜沿着海岸向西奔逃。

建奴在皇太极的运筹中早有准备,在明军的归路上设下数道封锁线,以逸待劳截杀明军,明军在黑夜中毫无秩序的溃奔,人马自相践踏,兵器丢了满地,士气已经彻底崩溃,被建奴杀死的,被自己人踩死的,被逼入海中淹死的不计其数。

因为明军人数太多,建奴屠杀不尽,还是逃脱了不少人,总兵官王朴、吴三桂、白广恩、唐通、马科和接替杨国柱主持本镇军务的李辅明都带着残兵冲出了重重包围。

但王朴、吴三桂等人从杏山向宁远撤退的时候又遭到清军的阻击,兵士死伤散亡,几乎都成了光杆司令,在这短短的数天时间里,清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共歼灭明军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人,缴获马匹、甲胄等物资无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