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决战第三帝国 > 分节阅读 343

分节阅读 343(2/2)

目录

之所以需要这么久的时间,更多的是因为沙洲的面积较大需要清理的区域较多而不是苏军的抵抗。

事实上,苏军的抵抗几乎在十分钟后就已经全面崩溃了。

虽然苏军数倍于德军,确切的说是七倍有余苏军总兵力约有1500人,而德军只有200人。

但德军打了苏军一个措手不及不说,展开的还是空地一体再加上43这种类似现代化特种作战的进攻,脆弱苏军炮兵当然无法抵挡。

德军士兵们没来及统计战果,因为他们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就做好沙洲的防御工作。

事后估计,这场战斗中至少有八百名苏军伤亡,一百多名俘虏俘虏这么少的原因是德军不愿意抓俘虏,因为这些俘虏很有可能还会成为他们的麻烦。

另外还有五百余名苏军则是会游泳的,他们跳进了伏尔加河逃到了东岸。

各个方向报告“安全”之后,秦川就通过步话机向指挥部报告:“成功夺取沙洲”

指挥部霎时就发出一片欢呼。

正文第七百零六章开始

克雷洛夫得到沙洲失守的情报时就马上向崔可夫报告。

“崔可夫同志”克雷洛夫说:“沙洲失守”

正看着地图的崔可夫只是嗯了一声然后随意点了点头,他的防区也就是斯大林格勒根本就没有沙洲,所以他想当然的以为是第64集团军或是东南集团军防守部位的沙洲失守,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在进攻第64集团军的同时还几次试图渡过伏尔加河,不过都没有成功。

顿了下,崔可夫就将目光移到伏尔加河下游,然后问了声:“在哪”

克雷洛夫在地图上指了一个点,崔可夫吃惊地抬起了头,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你确定没有搞错吗,克雷洛夫同志这是在我们腹地的沙洲”

克雷洛夫很确定的点了点头:“我确认过了,崔可夫同志”

“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崔可夫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就在今天早晨”

“可是现在才刚刚天亮”

“是的”克雷洛夫回答:“他们就是趁着天亮的那一刻发起进攻,然后就占领了那里”

“可是他们怎么进攻”崔可夫说:“这个沙洲几乎就在我们的包围之中,他们难道是飞进去的”

“崔可夫同志”克雷洛夫艰难的回答:“他们的确是飞进去的,据幸存的士兵报告德国人有了一种奇怪的飞机,他们可以在空中悬停,然后敌人就从悬停的飞机沿着绳索滑下。虽然他们兵力不多,大慨只有两百人,但是你知道的,崔可夫同志,我们在沙洲上的都是筑垒地域、工兵和炮兵”

接下来的事就不用细说了。

崔可夫脸色苍白,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沙洲就是另外一个马马耶夫岗,确切的说,沙洲可以发挥对中央渡口乃至整个斯大林格勒更有效的封锁。

果然,下一秒各种情报就从参谋那传了过来:

“中央渡口遭到敌人精确炮火打击,损失惨重”

“运输船队遭到敌人轰炸,三艘船被炸沉”

想了想,崔可夫就将电话打到了东南方面军指挥部。

此时在东南方面军指挥大局的叶廖缅科也忙成了一团,所以参谋就把电话交给了政委赫鲁晓夫。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崔可夫同志”赫鲁晓夫接过电话不等崔可夫说话,就抢先说道:“我们知道沙洲对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你们放心,我们会解决这个问题的”

赫鲁晓夫对此很有信心,因为他从苏军幸存者确切的说不是幸存者,而是贪生怕死的胆小鬼,懦夫,苏联的耻辱,尤其是赫鲁晓夫知道进攻沙洲的德国人只有两百人的时候。

“你们的人数是敌人的七倍”赫鲁晓夫怒气冲冲的对那些一个个像落汤鸡似的苏军士兵骂道:“甚至你们这些逃回来的人都比德国人多,你们只需要拿起武器并勇敢的朝德国人发起冲锋,他们就不堪一击,但你们却选择了逃跑,任由德国人占领沙洲在我们和斯大林格勒中间打下一枚钉子”

怒不可遏的赫鲁晓夫毫不留情的把这些士兵全都编入了惩戒营。

其实客观的分析这个问题,赫鲁晓夫的说法和做法是不公平的:这件事应该说士兵们没多大的错,炮兵没有步战训练更别说实战经验了,他们甚至连装备都不足,对抗的却是武装到牙齿的德军,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像赫鲁晓夫说的“只要勇敢的发起冲锋就能击溃敌人”的这种说法,这明显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更多的是苏联高层指挥及情报方面的失误德军发起这样的进攻其实是有迹可寻的,毕竟这是在苏联,到处都是苏联百姓会向苏军汇报情况,而德军的“龙式”直升机又在顿河一带训练了一个多月而且这些直升机还是飞在天上的,想隐藏都难。

所以,苏军方面不只一次得到百姓报告,说德国人有一种奇怪的飞机。但一直都没能引起苏军高层的注意他们想当然的就以为那是百姓因为害怕或是希望得到奖励而胡编乱造出来的。

如果苏军高层能够稍许重视,派一些侦察兵、情报人员去侦察或确认一下,那么情况或许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当然,苏军高层是不会把问题归咎到自己身上的,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借口“只要士兵足够勇敢,就能打赢任何一场战斗”。

赫鲁晓夫放下电话后,就向叶廖缅科建议道:“敌人只有两百人,我们应该乘他们立足未稳的时候将他们淹没在我们的进攻中”

叶廖缅科当然同意赫鲁晓夫这个观点,这一方面是因为苏联人的战斗计划通常是简单粗暴,另一方面是叶廖缅科担心继续这么等下去,不仅斯大林格勒撑不下去,德军还会利用那种奇怪的飞机继续往沙洲运兵增加其实力。

于是,叶廖缅科二话不说,马上就调了两个炮兵团对沙洲实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