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7(2/2)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秦川以及斯莱因上校等,都以为苏联人还会继续这样在马马耶夫岗与第21装甲师纠缠下去。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保卢斯将军并没有把北方防线的战局以及将预备部队调往北面增援的事告诉第21装甲师。
正如之前所说的,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与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有竞争关系,甚至让第21装甲师攻进斯大林格勒都是无奈的选择。
因此,保卢斯认为自己调动军队就不需要通知第21装甲师毕竟保卢斯才是指挥全局的最高指挥官。
保卢斯这么做应该说没错,因为希特勒之前就是这么下令的,军官们只需要与自己战斗有关的情报。
问题是这样一来斯特莱克将军等,乃至所有投入到斯大林格勒战斗中的德军部队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身后后力空虚,当然也就无法推测苏军的战略意图。
秦川等人只是从士兵的口耳相传中知道了苏军在北方发起了进攻,但没有人把这个放在心上,秦川等人只是把这当作朱可夫用来减轻斯大林格勒压力的骚扰动作。
直到几天后,秦川接到了一个电话。
当时秦川的一营刚刚轮换到马马耶夫岗上守着,斯莱因上校打来了一个电话,语气带着几分懊恼带着几分匆忙:“马上从马马耶夫岗撤下来”
“什么”闻言秦川不由愣住了:“那么马马耶夫岗”
“别管什么马马耶夫岗了”斯莱因上校说:“我们要被包围了,苏联人两个师的部队发起了反突击,威胁到我们的左右两翼”
秦川张大了嘴巴半天也说不出话来,要知道此时德军主攻的时候,而且因为德军占领了马马耶夫岗长期有效的封锁住中央渡口使苏军处于绝对的下风,几乎可以说再这么坚持几天苏军就崩溃了。
可现在苏联人居然发起了反攻,而且还成功的反攻到了第21装甲师的左右两翼,什么情况预备队到哪去了,为什么不顶上去
但想归想,秦川却不敢怠慢,因为第21装甲师的左右两翼十分薄弱,他们几乎是沿着一条小小的通道也就是火车站、学校、机场然后再打到马马耶夫岗的,如果苏军一左一右的两个师包抄这些要点就会像斯莱因上校说的,第21装甲师就要被包围了。
而且这个包围还是个死围,东面是伏尔加河,北面是班内峡谷,南面是两道冲沟,西面再被封死那就是彻底的无路可走了。
于是没有多想,秦川马上就让部队进入撤退程序。
撤退倒是没什么困难,一路在阵地上布置地雷,然后几个营相互掩护着撤退,放弃了机场和几条街,撤到学校才停下了脚步第21装甲师收缩回来帮助两翼的友军驻防,奥尔布里奇上校还指挥着第5装甲团的坦克分散在了建筑之间的要点,使苏军无法从中突破。
不过苏军对学校一带的德军的进攻也仅仅只是试探性的苏军的主要战略目的就是将德军从马马耶夫岗逼走,现在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进一步战斗也就无所谓了。试探性进攻只是苏军想知道德是否在撤退途中自乱阵脚想看看是否有机可乘。
但这个试探性进攻显然让他们失望了。
“发生了什么”斯特莱克将军在稳住阵脚后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到了保卢斯的指挥部:“将军,我们两翼怎么会突然出现这么多敌人”
“少将”保卢斯无奈的回答:“他们通过下水道和排污管运动到我军后方然后突然发起攻击在此之前苏联人这样的进攻都是小规模的,我们没想到他们这次会集中两个师突然发起冲锋,而我们后方的兵力又严重不足”
“我们的预备队呢”斯特莱克少将问:“只要有两个团分别在我们左右两翼掩护就能挫败苏联人这次进攻,而现在我们却不得不把机场和马马耶夫岗让出来”
“我知道,少将”保卢斯回答:“我们的预备队已经增援北部防线了,我们兵力不足”
斯特莱克将军不可思议的反问了声:“可是,为什么我们一无所知”
“知道又能怎么样呢少将”保卢斯反问:“你们可以在进攻马马耶夫岗的同时守住自己两翼吗或者像魔术师一样变出更多的部队来吗”
于是斯特莱克将军就没话说了。
这次撤退造成了很严重的结果,那就是对中央渡口的炮火封锁被迫中断,苏军重新打通了东岸与斯大林格勒的补给线。
正文第六百九十四章失败
接着第21装甲师几次偿试着再次打通从机场至马马耶夫岗的通道,但都没能成功此时的苏军已经知道马马耶夫岗的重要性,同时他们又知道万一让德军攻到马马耶夫岗就不可避免的还会出现之前也就是被德军用炮火封锁住中央渡口的情况,于是苏军就在机场构筑了几道防线并组织了大量的炮火实施封锁。
这一来德军就没办法了。
之前德军能轻松的打过机场,是因为苏军没有防备炮火没有集中到这里,此时苏军在机场连着建筑构起防线,同时又将炮火集中在机场方向那么的机场的开阔地形反而成为德军坦克的障碍。
因为苏军炮兵观察员在建筑高处老远就可以看到德军坦克,德军坦克甚至还没有进入机场就会遭到苏军的炮火覆盖。
与此同时,苏军又利用学校与机场之间的几条街的建筑和废墟针对第21装甲师展开了“贴身战术”和“游击战术”那一套。
这个做法应该说是正确的,崔可夫准确的判断像第21装甲师这样的军队在常规战中虽然很难与其匹敌,但非常规战却并非如此。虽说从伤亡比来看还是德军占优,但比起之前几乎是10比1的状态要好得多了,何况崔可夫投入到机场一带的两个师还大多都是百姓武装起来的新兵。
对于这个局面秦川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有时秦川都在想,是不是历史上这场仗打得太残酷、太艰苦了,所以命运不希望秦川这么轻松的就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不过相比起这个,秦川更相信是苏军的指挥官也就是崔可夫是个可怕的对手。因为其它的不说,“贴身战术”和“城市游击战”就是两个很好的战术,它们甚至都要比朱可夫指挥的莫斯科保卫战要强得多莫斯科保卫战之所以如此出名更多的是这场胜利的战略意义,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则是崔可夫指挥艺术的体现。
当然,这其中也有朱可夫的功劳。
秦川窝在墙角一边抽着烟一边思考着这些问题,他认为,如果战局按现在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德军还是很有可能会取得胜利。
原因就像之前所说的,秦川为德军所做的一切比如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