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决战第三帝国 > 分节阅读 251

分节阅读 251(2/2)

目录

参谋闻言不由恍然大悟,点头说道:“是的,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参谋的确知道该怎么做了,他对苏联方面发去一封电报,只透露了一点点信息:“我方也几次遭到德国这种新装备的轰炸并且遭受损失,我们对这种装备的了解也十分有限,推测其可能是种无人飞行器,希望以后继续保持联系共享该装备的资料”

这意思,就是苏联方面透露一点被轰炸的数据英国方面也随之透露一点。

另一方面,丘吉尔就马上以一种高姿态向罗斯福发了一封电报:“我是对的,德国人把飞机飞弹用在东线,而且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他们用飞机飞弹精确的轰炸了距离德军防线只有一公里远的位置。所以,我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款装备的精度在一公里以内”

罗斯福在收到这封电报后就陷入了沉思,或者也可以说是震惊。

他实在有些无法想像,在凡尔赛条约限制下的德国,怎么还会冒出一款又一款让所有人都为之瞠目结舌的装备就比如说这款“飞机飞弹”,几百公里后还有一公里的精度,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想想罗斯福又觉得有些恐怖,如果德国人大规模的生产这款装备的话,那往后还有什么能与德国人对峙呢陆战登陆战

罗斯福不知不觉的陷入一种悲观中。

这个情报当然也传到了斯大林那里,他叼着烟斗沉默了一会儿,就只说了几个字:“继续进攻霍尔姆”

斯大林其实并没有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在他眼里,在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更多的是数量,如果仅仅只是几款不成规模的新装备那不过就是花架子而已。

斯大林这种想法可以说有道理的也可以说没道理。

说它有道理,是因为评价装备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产量如果性能不错但造价高昂一年只能生产那么几辆、十几辆,那同样也无法发挥作用。

在现代典型的就是日本的10式坦克,纸面上的性能的确不错之所以说纸面上的性能,是因为这款坦克在训练中故障频出,许多性能显然是吹出来的,但造价高昂一年只能生产十几辆这玩意要是真投入战场只怕还没有把敌人打败就把自己给拖垮了。

说它没道理,是因为有些装备是战略性的,不需要规模化。比如原子弹,只要有一、两颗就能起决定性作用。

当然,这都是各国领导人内部的风起云涌,霍尔姆并没有多少感觉。

如果说有什么感觉的话,那就苏联人变得越发小心了,进攻时都有些畏畏缩缩的,无论军官在后头怎么呼喊叫骂也无济于事,许多人还时不时的抬头看看天空,就担心会不会有一枚“飞机飞弹”从天而降把他们炸上天。

而秦川和康拉德就喜欢这样吊苏联人胃口,在苏联人一直担心会有另一枚“飞机飞弹”的时候他们就偏偏没有动静,等过了几天苏联人慢慢把心放下甚至几乎就把这事忘了的时候,突然“飞机飞弹”又从天而降,而且这一回一来就是三枚。

这三枚飞弹除了一枚在途中发生故障掉落外,其它两枚还是十分精准的命中了霍尔姆西岸。

一枚命中了一排民房,结果将整排民房都炸塌不过这或许是因为这排民房之前已经被轰炸过,否则也不至于有这么大的威力。

另一枚则击中了墓地,将墓地里的一块块墓碑全都炸碎、翻出来或者是炸歪,顺便还留下了一个几米深的大坑。

至于那枚出了故障v1,它被确认在落地不久就爆炸了出于保密原因,德国人在v1上安装了几重爆炸引信以确保它能在任何情况下爆炸,事实证明这些引信也是成功的,因为几乎所有发射出去的v1都正常爆炸。

那模样把苏军士兵都吓坏了士兵最担心的就是碰到这种事,在战场上碰到敌方一种威力巨大的装备而他们却无法反制。

这会让士兵们觉得自己是在打一场完全没有胜利希望的战斗,甚至他们还会由此联想到整个国家是否也会在这种装备下崩溃。

于是消极、懈怠、恐惧,各种负面情绪就有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也得到相关的消息。

克鲁格第一时间就给康拉德打了个电话:“上校,我听说你们在霍尔姆使用了一款新型装备”

“是的”康拉德回答。

“我想知道这款新装备是否可以用到其它方向上”克鲁格说:“你知道的,我们北方集团军群还未完全脱困”

“元帅阁下”康拉德回答:“事关机密我不能说太多,请原谅”

然后康拉德就把电话给挂上了。

秦川一脸疑惑的望着康拉德。

“怎么了”康拉德问。

“为什么不答应克鲁格元帅的要求”秦川问。

“不为什么”康拉德回答:“我就是想让他明白,他把你以及你的部队丢在霍尔姆是件多么愚蠢的事”

“好吧”秦川翻了翻白眼:“就是为了这个”

“对,就是为了这个”康拉德说:“谁都知道得罪我是没什么好下场的,就算是元帅也不例外”

顿了下,康拉德又补充了一句:“现在,如果这家伙不是太笨的话,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了”

正文第五百一十五章里应外合

克鲁格元帅果然知道该怎么做了,中央集团军对霍尔姆的增援和补给很快就成级数增加。

正如康拉德说的,部队最得罪不起的就是这些军工人员,这不只是说眼前对v1导弹的需求,其它时候只要这些高级军工人员随便找些借口,比如装备还不成熟之类的,就有可能影响整支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后来秦川才知道,其实康拉德这么做不仅仅只是为报仇。

正如之前所说的,无线电制导的v1导弹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很容易遭到干扰。

虽然这在苏联战场上风险较小,因为苏联的电子设备十分落后。但如果使用过于频繁还是难免会露出马脚。

所以v1的正确使用方式应该是像秦川所说的那样,把无线电制导v1与完全没有制导的v1混在一起使用,这样既能迷惑敌人又能命中目标。

一旦让敌人发现其中的端倪而使用无线电干扰,那么v1的命中率就会成级数的下降最终沦为一种无差别轰炸的装备了。

但不管怎么样,这会儿还是把苏军给吓住了。

普卡耶夫在指挥部里走来走去,一会儿坐下一会儿又站了起来。

“普卡耶夫同志”马特维奇建议道:“突击第三集团军还需要您的指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