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决战第三帝国 > 分节阅读 202

分节阅读 202(2/2)

目录

工兵们甚至还在山顶阵地为坦克构筑了几个坦克堡。

巴顿将军对工兵们的工作很满意,夸奖了他们一番后就命令三辆坦克开上山去。

当三辆坦克成功的开上山顶阵地时,所有的美军都欢呼了起来。

因为就算他们都清楚一点,“谢尔曼”坦克在北非基本是无敌的敌人几乎没有任何装备能够远距离击穿这款坦克的装甲,这也就意味着这三辆坦克可以毫无顾忌的在山顶阵地上为美军的冲锋的提供十分有力的火力掩护。

这些美军想的的确是对的。

德军手里如果说有什么装备能摧毁“谢尔曼”的话,那就只有火箭筒了。

但火箭筒的射程只有160米,而两个高地之间至少有五百多米。

其实两个高地间就算只有160米也无济于事,因为山顶风大,而火箭弹受风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山顶上发射根本就没有160米的射程,能在60米内还有准度就算不错了。

然而,美国士兵们还是高兴得太早了

接着又是一阵炮火轰炸。

不过这一回美军似乎对山顶上的三辆坦克有信心,所以炮火准备只有短短的十分钟。

首先是坦克做好了准备,装填好炮弹压好子弹不过坦克炮没什么用,毕竟坦克炮是直射炮,而且射速慢,对位于高处的恩纳山顶阵地很难构成威胁。这时反倒是机枪更有用,另外就是坦克装甲可以很好的为美军提供掩护。

接着,一个营的美军大喊一声就朝恩纳高地冲去。

这些美国大兵是如此的迫不及待,以至于互相掩护的那一套都已全忘了。

果然,这一回没有德军再敢从山顶阵地冒头了不管哪里有风吹草动,几辆坦克的并列机枪都会冲那里“哗哗哗”的一阵乱打,躲在其后的迫击炮手还会往斜面后砸去一排排的炮弹。

不过,美国大兵们冲到投掷手榴弹的距离时还是放慢了脚步。

他们担心另一头还会像之前一样又甩出一排冒着青烟的手榴弹。

虽然这的确可以,因为甩手榴弹不需要冒头。

但如果山顶阵地完全被敌方火力压制的话就会存在一个问题德军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甩手榴弹。

而且这也是没有必要的,德军士兵已全部撤到了反斜面阵地上。

美军当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小心翼翼的分出一小队靠近,然后甩出一排手榴弹等它们在另一边爆炸,再高喊一声挺着刺刀冲了上去。

这一回美军士兵显然成功了,他们占领了山顶阵地。

然而,还没等美军欢呼,枪声又响了起来,美军大兵一个接着一个倒在血泊中然后像木桩般的沿着斜面滚下。

正文第四百一十三章反斜面

反斜面工事之所以被称之为反斜面工事,就是因为它构筑在反斜面上。

工事一般讲究居高临下,这样视野和射界都更宽更能发挥火力。

但反斜面工事却反其道而行构筑在低处。

当然,它依旧存在低处的许多缺点,比如视野不开阔、投掷手榴弹不远等。

事实上其中许多缺点可以通过工事及协同解决,视野不开阔就与友军分工合作并保持联系;手榴弹投不远则是通过一侧高一侧低的战壕解决工事本身位于斜面上有一定的斜度如果再把战壕的两侧构筑成上高下低,那么敌人的手榴弹是很难投进战壕的,原因是较高一侧实际上会使战壕成为投掷死角,手榴弹投掷下来要么被挡在外头要么越过战壕滚到另一侧。

重点是,反斜面战术会使敌人大量重型装备无法发挥作用。

比如在对面高地已经开上山顶的美军坦克,这些美军坦克可以对恩纳高地的山顶阵地实施火力压制,但它们的机枪怎么着也无法穿透山体,于是就对恩纳高地的反斜面阵地失去威胁。

简而言之,反斜面工事就是牺牲一部份地理上的优势而达到削弱敌人现代化装备的目的。

当然,这同样是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使用的战术志愿军与美军的装备差距实在太大了,飞机、大炮、坦克完全就不在一个重量级上。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就只能选择在反斜面上构筑工事在正斜面构筑工事基本没有意义,因为美军可以用强大的火力将构筑在正斜面的工事炸得一干二净,那对美军来说就只是消耗多少炮弹的问题。

但是,如果把工事构筑在反斜面,首先就是大炮、坦克基本无法发挥作用,美国大兵只能用人进攻志愿军坚守的山顶阵地和反斜面阵地,而这一点恰恰又是美军的短处。

就像现在这样,德军同样也没有制空权。

没有了制空权也就无法在炮战上压制对方,因为炮兵阵地一暴露就会遭到敌人战机无情的轰炸,同样装甲师也无法在白天发挥作用,于是就只能选择这种类似志愿军与美军对阵的战术。

不过虽说是“只能”,但实际上美军却是被压在山顶阵地上无法冒头同时也不知道怎么进攻。

德军士兵们在反斜面工事里有准备,一把把步枪架在工事上对准山顶阵地,美国大兵冒一头打一个,再冒一个再打一个攻上山顶阵地的美国大兵愣是被压得死死的无法前进半步,大批的美军士兵则被堵在正斜面上无法前进。

“见鬼”艾伦少将对攻上高地的美军指挥官琼斯少校怒吼道:“你们已经占领了高地,还有什么可以阻挡你们的”

“敌人在下方建立了几道防线,将军”琼斯少校在枪炮声中大声回答:“他们的枪法很准,我们伤亡很大,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在哪”

“冲下去”艾伦少将下令:“你们居高临下,组织你的火力进行掩护,用刺刀、用手榴弹不管怎么样,突破他们的防线,听清楚了吗”

“是,将军”琼斯少校回答。

然后抬起头来就大叫:“迫击炮,机枪做好掩护准备”

琼斯把迫炮阵地安排在正斜面迫击炮弹道弯曲,可以跨过山顶高地打到一面,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安置到空间狭小同时也会被敌人瞄准的山顶阵地。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迫击炮需要在炮兵观察员的引导下对敌人防线进行试射。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因为两个炮兵观察员在探出脑袋还没几秒钟,就被对面飞射来的子弹打穿了脑袋。

直到琼斯少校用火力对观察员实施掩护才勉强完成了试射。

接着,琼斯少校又花了十分钟的时间布置了下机枪位,确保它们能够很好的压制敌人的火力而不会被冲锋的自己人挡住射界。

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后,琼斯少校就大声命令:“上刺刀,准备好手榴弹,听我命令,用尽全力甩出手榴弹,然等他们爆炸后再起身冲锋,明白了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