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决战第三帝国 > 分节阅读 177

分节阅读 177(2/2)

目录

秦川点了点头,说道:“那么,你该回柏林了”

“不”尤莉亚笑着回答:“我想我会选择呆在这里”

“为什么”秦川有些不解:“这里并不适合你”

“谁知道呢”尤莉亚望着秦川说:“说不定这里适合我”

“中尉”这时斯莱因上校在几米外朝秦川招了招手,叫道:“隆美尔将军要见你”

“后会有期”秦川对尤莉亚说。

“后会有期”尤莉亚给了秦川一个笑容。

当秦川与斯莱因上校走在一起的时候,斯莱因上校就朝拍了拍秦川的肩膀感叹道:“知道吗你很了不起”

“拜托,上校”

“我说的是实话”斯莱因上校说:“我没有这样称赞过一个人,然而我认为那支法国部队是永远也无法成为一支军队的,我同时也认为坑道只会困死自己无法打败敌人的,但现在才知道,在你手里是没什么不可能的”

正文第三百六十四章油田

当秦川和斯莱因上校两人赶到隆美尔指挥部时,隆美尔正在和斯特莱克少将等人讨论着什么,让秦川感到意外的是隆美尔的脸上并没有胜利时该有的欣喜,而是惋惜。

“将军”秦川和斯莱因上校走到隆美尔面前挺身敬礼。

隆美尔抬头见是两人,脸上很快就堆满了笑容,说道:“瞧,我们的英雄来了,欢迎”

指挥部里的军官自发的鼓起了掌,包括隆美尔在内的几个军官热情的上前与秦川和斯莱因上校握手致意。

“中尉,你做得很好”隆美尔说:“我说的不只是你在战场上的表现,更是你提的建议和规划,让我们再一次打败了强大的盟军。更重要的还是如果英国人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的话,我们可以一直在突尼斯利用山地和坑道与他们僵持,也就是说,我们终于找到了一块立足之地。”

“可是将军”斯莱因上校说:“您似乎还有不满意的地方”

斯莱因上校也看出来了。

“是的”隆美尔点头的同时叹了口气:“知道吗我们原本可以打回去的”

“什么”

“我是说,我们可以进攻的黎波里”隆美尔说:“然后再像以前一样进攻班加西、托布鲁克、马特鲁甚至把英国人赶下海”

“可是”斯莱因上校看了看秦川,他认为这很困难。

秦川知道隆美尔在想什么,此时的的黎波里是英军的后勤补给港口,如果德军两个装甲师朝那发起突袭的确有可能收复的黎波里获得大量的物资同时导致盟军全线溃退,就像之前拿下托布鲁克和亚历山大一样。

进攻,同时也是隆美尔的用兵风格。

果然,隆美尔就说道:“只要我们拿下的黎波里并一路沿着滨海大道往前进攻并占领沿海港口,知道会发生什么吗英国人的装甲部队就得永远呆在这了”

这的确是有可能的,虽然英军拥有制空权,但德军因为有第27航空联队而且飞行员素质普遍要比英、美飞行员素质好,这其中尤其是与没有多少战斗经验的美国飞行员相比,所以德军可能拥有局部制空权,比如在的黎波里上空掩护德装甲部队的进攻。

“我们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因为燃油不足,是吗”秦川问。

隆美尔点了点头,回答道:“这也是我们没能将英国第15装甲师和第7装甲师包围在加夫萨的原因,同样也是我们战机很少出动的原因。”

秦川闻言不由一愣,他知道非洲军团缺油,没想到缺到这地步。

这有些超出秦川的想像,因为阿尔及尔至法国土伦港的交通线已经打通,而且很安全,应该不至于这么缺油才对。

隆美尔似乎看穿了秦川的想法,就解释道:“军舰、战机、坦克、汽车等等,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燃料,柏林方面同时还要供给东线燃料,所以”

听到这秦川就明白了。

非洲军团缺油或许还与自己有关,史上的非洲军团不应该有这么多的坦克幸存,现在三个装甲师已经有三百辆坦克,虽然还没有满编,但他们比起史上只剩下几十辆坦克要好太多了。

尤其是秦川还缴获了一整支土伦舰队这些军舰可都是烧油大户。

于是,尽管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安全的运输通道并把燃油源源不断的运来,但还是入不敷出。

同时这也跟时间有关,史上非洲军团撤到突尼斯时是在东线一败涂地希特勒将重点重新转移到北非的情况下,而现在东线正打得火热,希特勒对北非的补给运输当然不会多。

“知道这场战役我们有多危险吗”斯特莱克将军说:“我们的燃油已经到了危险线,如果英国人知道这一点再从海上发起一次进攻我们甚至都无法迎战”

原因当然是没有足够的燃油,后来秦川才知道,德军两个装甲师都是装作担心遭到英军轰炸行动缓慢,实际上他们是油料不足。

“我们不能让任何知道这一点”隆美尔严肃的说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秦川和斯莱因上校不约而同的挺身回答:“是,将军”

“这种情况只怕在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改变”隆美尔有些担忧的说道:“柏林方面每个月分配给我们的燃油仅仅只够我们勉强打一场战斗也就是说,如果英国人在一个月内发起两次大规模进攻那么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想了想,秦川就问了声:“将军,我们不是从柏林调了一支地质堪探队吗”

“你的意思是在阿尔及利亚找石油”隆美尔不由笑了起来:“拜托中尉,这里是沙漠,有的只有沙子和尸体,不会有石油的”

“哦,是的”秦川回答:“我只是问问”

正如之前所说的,这时代的科技对石油的形成进入一个误区,他们以为石油是海底於泥长期渗入地底形成的,所以想当然的以为石油应该在海边。

这或许是发现的几个大油田恰好都靠近海边的原因比如欧洲的石油主要集中在沿海国家罗马尼亚,它同时也是德国和意大利的主要石油进口国。再比如苏联的石油基地高加索油田,它就在黑海与里海之间。

于是地质学家总是在海边寻找石油,这也是非洲这个石油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直到1950年以后才被发现油田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