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老尚书(2/2)
老尚书回了京,只剩他们俩去垂钓,俩人谈话,没有人插一杠子,总觉得欠缺了一些味道。
老尚书说要回京了,也没说理由,让他们心里总觉得不安。
他们心里也清楚,且不说老尚书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就是他们一样跨过六十大关的,在大周,也算是长寿的了。
所以,即便老尚书真的去了,那也是寿终正寝,算不上是一件令人沉痛的事情,只是心头凭添一份悲凉而已。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渗透着多少无奈与心酸!
“爷爷,外公外婆,这次回了京,准不准备多住一些日子?”
梅老太太倒是有这想法,可梅老不这么想,老国公也不这么想,他们似乎习惯了翦庄里,一眼望去,不是田,就是山,还有鱼塘,有清水河……
京城里,一眼望去,虽然也有山,但好像很遥远,不是那种触手可及的,而多半看到是一幢又一幢的楼宇。
“照儿,田里的禾苗长势很好,绿油油的,一根一根的,比他人田里的,就是粗壮一些。看在眼中,心情特别愉悦。”
“是吧,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
“嗯,那是肯定的。”
在老人们看来,不管他们的身份是什么,粮食的多产,还是最能让他们心里踏实的。
原本,翦云照他们是即刻动身去翦尚书府的,但他们这么一来,又得滞留半天。
“要不让霆儿把那老家伙接过来?”
“你这是什么话!人家老尚书为什么不声不响的要回京?还不像之间住进骆府?而是直接住进自己的尚书府?因为那里才是他的归属地。”
“呵呵呵,也是,不过,那老尚书不会那么容易死的,他说了,他还要著书。”
“好了,我们也不瞎想了,赶紧去把身上的臭汗洗一洗,换一身舒爽的衣服后,去看一看那老家伙是不是要死了?”
“你不吃饭,我可是要吃的,吃饭了再去洗澡,然后再去看老家伙。”
俩人之间失了一个调味的,少了些乐趣后,所以,对老尚书回京的决定下达,是在没有经过他们俩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的,心里多少有些不满情绪,在称呼上也就变成老家伙了。
老家伙的书已经写了一小半,据他自己估计,到写完,还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他感觉自己活不过三个月,所以,想加点儿进度,可是,随着一天一天的体力下降,比说加进度了,就是保持之前的进度,也要多花时间。
翦云照他们到后,老尚书与老国公与梅老以及梅老太太相见,都是笑呵呵的,只是明显看着体虚。
从翦云照的角度看,老爷子脸上的老年斑又加深了一层……
“照儿,你多留一会儿,与老爷子说说话。”
老国公还是生就了一双慧眼的,只是稍稍寒酸了几句,就告退出来了。
只剩下翦云照时,老爷子明说了自己的担忧,翦云照说老爷子还干嘛自己动手,请个后辈晚生帮着写就行,那样只需动动嘴皮子。
翦云照的话说的很轻松,似乎老爷子一开始就应该这么想,还说写字是很花心的,为啥那么多人情愿拿刀拿剑去砍人,也不愿意拿笔杆子?
就是那个原因了。
翦云照一通话下来,老爷子又呵呵地笑了,这次是打从心底发出来的。
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孙子没有想到?就只有重孙女儿想到了?
其实,不是他们没有想到,而是他们有一个文人的通病,但凡著书立说,必须自己亲自手写的才算真实,也才不会混淆,让执笔之人贪了名去。
真到了那时,很可能是有理也讲不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