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暗黑大宋 > 分节阅读 578

分节阅读 578(2/2)

目录

诃黎三世总体而言,在外交上是比较笨拙的。

交趾威胁,于是勾引宋朝出兵。宋朝出兵,你们占城也出兵哉。然而好了,此人开始搬起板凳看好戏了。

如果当时占城出兵,郭逵会不会不顾许多将领反对,从富良江畔匆匆忙忙撤兵说不定因为宋朝重心在北方,占城还能捞取大量好处,从宋朝手中讨到升龙城南方的大片地盘。

然而因为他的小算盘,结果郭逵撤军回去,诃黎三世傻眼了,急忙在北方驻扎大军。如果没有王巨出现,因为占城兵力驻扎在北方,于是真腊钻空子,攻破了占城王都。此人也逃到了交趾避难。整整成了一场天大的笑话。

不过能登上王位,也不能说他很傻。

因此他立即会意:“少保之意,就是西夏没有解决,大宋就没有必要与辽国交恶”

“正是。”

“那是我错了。”

“也不能说你错了,总之,你能再度进京,我很感动。不过最好下一回不要再来京城,派使者来就可以了。”

这就象赵顼从不提议如何变法,他乃是最后的防线,不能“暴露”出来,只要不暴露,就会有缓冲的余地。王巨意思也是这样,只要诃黎三世不来京城,即便使者闹出什么误会,诃黎三世也有缓冲的余地。

毕竟现在的宋朝非是李世民之时,环顾四时,甚至跃马到阿富汗都茫茫然再无一个对手了。

而且朝堂上的龌龊,王巨也不想对他解释。

王巨将诃黎送走,张商英又来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就连他的字都有意思,字天觉。

不过王巨略有些愕然。

元旦节乃是宋朝最长的节假目,假期几乎长达近二十天。但不是所有官员都会放假的,各个重要的部司都会派一两名官员留守,预防突发事件。

然而往往留下来的都是老实巴交的官员,人善了就要被人欺的。

但王巨这一年却将张商英留了下来。

非是张商英老实,但怎么看了,特别是中书这个地方。

就象王巨,如果未经过多年磨砺,那怕就是他在知庆州时,到了中书也会茫无头绪。

还有,圣相李沆,不亚于唐朝的房杜,正是他主持下,才有了宋朝最厉害的一次大治,咸平之治。只是这个人低调得可怕,所以被后人往往忽视之。但就是这么一个厉害的人,初次进入东府为副相,也没有做好。

因此张商英看似留守中书吃了亏,实际不然,这是给他一次真正一个人全面了解中书的大好时机

所以王巨有些奇怪。

张商英大大方方坐下,论姿态洒脱,就是少年时的王巨,都远不及此人。

王巨呵呵一笑。

张商英说道:“王公,我在中书收到庆州知州俞充送来的疏奏。”

“庆州”

张商英马上就知道王巨想偏了,立即说道:“是这样的,王公在庆州有没有帮助过一个小祖阳的人”

中书各地奏报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带出来的,那一天乃是王震特事特办,害怕破坏掉王巨废罢市易法,才冒险做的。就是这样,如果传出去,王震肯定悲催,王巨没有举报,同样会被许多大臣弹劾。

不过张商英隐隐感觉这可能是一件大事,只是他想不清楚,奏章没有带出来,但可以将奏章上所述说的,转达给王巨。

“记得,一个毡毯商人。”

“王公,这些年他前后投入了十几万巨资,研发出一种新式纺织机械。这种机械能将羊毛绞成很细的线。对了,庆州还送来了样品。”

张商英从怀中掏出一卷毛线。

当然,张商英好,还是俞充好,都还不能清楚的知道它的意义所在。但两人也非是那些愚蠢混日子的官员,包括俞充,祖阳献上此物后,他也隐隐感到事非小可,于是立即将此事禀报给朝廷。

王巨接过这团毛线,与他后世的那些高级毛线相比,它依然很粗糙,带着许多接头。不过羊毛质量是无可挑剔的,真正的纯羊毛织品,拿在手中无比的柔软。

“天觉啊,它可能会带来一场革命啊。”

“这么厉害”

“你想一想,如果用它织成衣服,冬天到来,穿在身上,会有什么感受”

这依然又回到古代人如何过冬的问题上。

在宋朝之前绝对没有棉衣的,富人过冬的方法很多,裘皮大衣,穷人只好穿厚厚的葛衣麻衣,然而不论富穷,都必须在家中升起炭盆,所以一到冬天来临,全国就需要大量木炭竹炭。

虽然有了类似毛袜的织品,那不是线,而是象毡毯一样强行绞在一起,弄不好两水一洗,就全散掉了。

在王巨带动下,棉花大面积种植,但各种棉大衣棉袄,售价然比较高,如果一件棉衣要三四贯钱,销售量有限的,然而一件棉衣只要几百文钱,这个缺口就太大了。

但与羊毛衫、毛料大衣等保暖衣服相比,棉衣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过于囊肿。特别是战士,如果穿着厚厚的棉大衣作战,颇是不便。因此西北许多不怕冷的蕃人,一嫌棉衣贵,二嫌麻烦,在练兵或行军中,仍穿着兽皮短袄。

可这不是“革命”的原因,真正革命的原因,就是它的出现,必然会引来疯狂的抢购,也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关健它的原材料却是很有限,因此想要得到更多的羊毛,就必须要有更多的草场,甚至因为宋朝严重缺乏草场,会有一些人强迫百姓退耕还牧。

“这么说它非是好物事了”

“也不是,现在祖阳的技术仍属于手工技术,效率低下,不足以产生羊吃人的危害。相反,因为它的出现,会给贫苦的西北百姓带来更多的生机。特别是熙河地区。如果官员再有作为,推广苜蓿等牧草的种植,熙河地区的百姓收入将会立即激增,利于将这一片地区迅速融合到我们大宋。如果朝廷诱导得当,又会出现一项几百万贯的新型产业。”

因为缺少材料来源,这个产业不会达到棉花产业的高度。但每年肯定会超过一百万贯的。

然而王巨沉吟了一下:“但有一条”

“何”

十几万贯哪,想来祖阳这几年所赚的钱,恐怕因为自己一句话,全部砸在研发上了。

实际与彼岸在研发的投入上,这笔钱并不算多。关健是彼岸投入得多,甚至至今还未看到火炮与蒸汽机的影子,可随着研发,铸造、冶炼、材料等技术都得到迅速提高,并且在其他方面投入应用了。

然而祖阳如果不成功呢,这十几万贯就全部打水漂了。

王巨愣了愣,说道:“天觉,你回中书写一道奏疏,专门讨论一个新问题,那就是专利。”

“专利”

“就是每一项技术研发出来,它属于研发者本人与出资者,如果别人想要拥有,必须与拥有者洽谈,如果未得到本人允许,其他人使用这个技术,就必须用律法惩处。”

“王公,如果拥有者不愿意出售,或者用高价勒索他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