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暗黑大宋 > 分节阅读 486

分节阅读 486(2/2)

目录

王巨下来,名头要弱了。

前面是什么太子太保兵部侍郎资政殿大学士宣徽南院使的什么,这些也是官,并且是一大堆三品到四品官职,不过都是职官,馆阁官与阶官,除了公服换成紫色,其他的王巨就不大在意了。

这也是赵顼借机升迁他的官职,而且总掌两广,没有这么多高官辍身,有的官员会不服的。

于是王巨也没有婉拒。

另外就是他的差官,判桂州兼广南两路宣抚经略使。

多了一个经略,而且还多了一个许便宜行事。

也就是从现在起,两广就交给你折腾了。而且赵顼又下诏给各司与各州军长官,让他们必须听从王巨指挥。

但也不是真让王巨胡来的,如果王巨将下面的百姓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不管他做什么,各知州与各司使都会抵触,甚至闹到京城了。

所以这时衙役不敢称喟明公了。

官职高得怕人,已经超过了年龄的限制。

几名衙役还是很喜欢的,在连番大捷下,即便是南方,也听到了王巨的一些事迹,并且听说这个官在治理百姓上也颇有一手,以至让庆州几十万百姓上万民书。

就不知传言是真是假。

王巨语气很温和,说:“谢过诸位衙哥子。”

又问:“陶公可在州衙。”

“陶公正在州衙处理政务,”几个衙役一脸肃敬地说。

王巨暗中点点头。

临来前,他向朝廷央请必须留下几个人,老将和斌、燕达、曲珍、苗履、姚麟姚雄叔侄、杨从先、种谊。

为何要留下这几将,因为这几将都随大军南下过,不管是不是惨胜,都对交趾的地形以及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和斌更是久在南方的老将。

实际杨从先原来仅是战棹都监,就是负责制造战船的技术官员,非是武将。然而未来必用到水军,也让王巨留下了。

除了留下这几将外,又再三申明让朝廷在这几年内让陶弼一直担任着邕州知州,不得调迁。

其实这一战发生前,王巨也没有注意这个陶弼。直到战争消息传出,王巨才对这个陶弼感到讶然。

然后派人打探了一下此人的生凭,更是讶然。

此人是陶岳之子,陶岳在后世没名气,但在宋朝很有名气,乃是有名的清官,整个端州知州不取不用端砚者只有包拯与陶岳两人。

不过陶弼更其父一筹,很早就随杨畋讨伐过五岭徭,平侬智高时又立下战功,并且在随后两次兴修灵渠,皆出过大力。以前也知过邕州知州,听说内政很好。被人舆为“左诗书,右孙吴孙子吴起”。章惇经营南北江,虑无人可用,便想到了陶弼,用他担任辰州知州。陶弼去辰州不久,便替朝廷招降北江彭师宴。

苏缄遇害后,朝廷又用此人担任知邕州。

郭逵连夜拨军撤退,还有其他各部军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都匆匆逃跑,甚至连辎重都丢下不要了。

但这时江对岸还有许多交趾军队的,正在隔江观望。

陶弼无奈,只好约束着他带来的邕州土兵殿后,才使得江对岸的交趾军队不敢异动。

否则郭逵那次会引起很恶劣的后果。

王巨手下还特别打听到一件事,因为陶弼好士乐施,所得俸禄悉以与人,所以家至贫不能恤,妻在乡里,居然租别人的房屋居住。

什么叫好官,这才叫好官。

文彦博韩琦的什么都是假扯的。包括王安石罢相后也开始置田产了,吕惠卿很早就在润州置田产,还是向润州大商人“借钱”置办的田产。

王巨于是在上书中也提到这件事,赵顼看后,十分感动,派永州官员替陶妻兴修一栋屋宅。

这一战的关健就是这个陶弼。

而且王巨所图谋的,远比赵顼章楶想的要大。毕竟海外这么多年的经营,替王巨积累了庞大的力量,不仅仅是财富。

只要能绕过悲催的宋朝官员政治体系,那就好办了。

王巨直接闯进州衙,当然衙役们不敢阻拦了。

一个清瘦的老者,正在桌案上看卷宗,看到王巨进来,他立即反映过来:“见过王公。”

“陶公,免礼,你是长者,呼我王子安即可。”王巨远远地就虚扶了一下。

衙役喜,至少这个青年大官对陶公十分尊敬,当然,这也反映了陶弼在邕州百姓心中的声望。

陶弼呼衙役沏茶,又请王巨坐下。

王巨说:“紫川,你去找一家客栈。”

天色渐晚了,待会儿还要商议许多事,今天晚上必须要在邕州住上一晚。

“喏。”王紫川出去。

“紫山,大井,你们也一起骑马出去,打着我的旗号,问一问周边百姓对交趾的态度,然后于客栈集结。”

“喏,”王紫山他们也陆续走出去。

陶弼说道:“王公。”

“子安就行了,在家中,连我的傔客,我也强行他们呼我子安。”

“老朽就斗胆呼一声子安了,子安,不用打听,整个邕州百姓对交趾恨之入骨。”

“可乐战乎”

“子安低调行事,不乐战也。若是高调将子安事迹宣扬,百姓皆乐战也。”

这便是郭逵一战带来的消积影响,出动了那么多兵马,半途而废,百姓就是恨之入骨,也不想再打了。然而如果是一个百战百胜的名将来统领,还是有许多百姓愿意参战的。

“那就好,不过我还有几事不解,想请教陶公。”

“不敢。”

“郭公六月从潭州出发,七月抵达桂州,九月向邕州出发。这个能理解,十万大军,二十万民夫,再加上无数粮草物资的征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然而为什么九月到了邕州后,郭逵一直逗留了七十多天,三军这才出发岂不知越是逗留不行,越容易引来疟疾。随后进入交趾后疟疾传染更厉害,又为何不隔离”

问题就出在这里。

而且关于瘴疠疟疾的什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