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62(1/2)
注又答不上。然后担任广南西路度支判官的沈起又上书,言南交小丑,无不可取之理。乃以沈起知桂州,若本路有边事,止申经略司专委处置及具以闻。
王巨在泉州,当然不知道这件事了,即便他有大手指,也不可能一一记清楚所有事情的,就是记得了,因为他的出现带来的改变,有的历史也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他一直呆在地方,若是进入两府,带来的变动会更大,直到面目皆非为止。当然,要的就是面目皆非。
不过这次大旱灾他是知道的,并且知道还要持续到明年,连同江浙都波及到了。
王巨可以默作王安石掉到泥坑里,但不能默视那么多百姓被活活饿死,因此提前做了一些准备。
尽管他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能救多少就是多少吧。
在去年就开始于岭南备买粮食,然后用商货到交趾兑换稻米。
熙宁三年王巨将几个门客一起派出去,暗中做了一些事。其中黄良与吕何让去的便是岭南,公开的任务是教导百姓种植甘蔗,总结甘蔗增加产量与甜度的技术,主持蔗糖生产。除了这个任务外,还有两个暗中任务,一是打听海外情报,二是打听交趾的情报。
熙宁四年,王巨庆州大捷,那时他反而感到不妙,不要说他了,从狄青到张亢,再到王韶,一个个立了大功后,可能短时间内能升官,但不久个个被雪藏了。
蔡挺不过混了一个枢密副使,章楶不过混了一个知枢密院事,然后便去世了,否则不久也会遭到王韶那样的下场。
所以王巨更将视线放到了南方。
然后他用信通知黄吕二人,于琼州岛南部朱崖军出资建设一个港口。
实际这里也有一个小港口,供小型商船与渔船停泊的。就在这个港口基础上进行扩建。
哪里现在也是天高皇帝远,出一些钱贿赂一下,再加上王巨还略有一些威名,当地的官员也不敢阻拦。
于是这个港口成了一个中转站。
未来这个港口还有大用途,但这个王巨就未对任何人泄露了。
黄吕二人从广州出发,冒充普通商人进入交趾,打探敌人情报嘛,最好自己能看一看。
一边与交趾人换粮食,一边注意交趾的情况。
这时交趾反过来真以为他们是普通商人,派人过来向他们打探口气。结果两人装傻卖愣,交趾探子什么消息未得到,反而让他们套了一些消息到手。
也就是交趾听到萧沈二人的话后,感到很愤怒,太藐视我们大越了
王巨说的就是这件事,对错他没有评价,如果将交趾继续当成暂时割裂出去的领土,宋朝打算收回来,也没有做错。如果将交趾当成了一个真正的国家,就略有些争议。毕竟宋朝只是说,并没有真正动手。
王巨便在奏折上禀报此事,说交趾可能会先发制人。
这不是黄吕打听来的,而是王巨自己编造的,也不能算是编造吧,交趾确实很快就要先发制人了。
所以建议邕州立即兴修城防,加强警戒,训练土兵,以备不测。
别要经营交趾了,先将自家的事顾好。
看到这里,赵顼茫然,难道交趾也敢入侵宋朝。那可不是,虽然宋朝大,但在南方兵力一直很少,连侬智高都想做大南天国皇帝,况且交趾。
而且宋朝买安的措施,无疑也鼓励着交趾野心膨胀。
第三条则是在王巨组织下,将从广州与泉州发出两百余艘海船,装载着三百余万石稻米,麦子与豆粟,少量腌制猪肉羊肉,刚刚因功回京担任知制诰并且领手军器监的章惇看到这一条时,不由说了一句:“真奢侈啊。”
可能后人对于中国古代航海产生了一些误解。
最好的航海时代,大家多认为是明朝,那是错误的,航海从唐朝就开始,不过唐朝禁止百姓出海,真正参与航海的海商并不多。从是大食人与波斯人。但因为文明先进,虽然唐初唐朝的海船不及大食船与南海船,不过后来居上,渐渐泉州船舶成了最先进的海船,许多大食商人订购了唐船,用之航海行商。
到了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无疑海船技术达到了巅峰,但那是官方行为,是送银子的。结果郑和下了七次西洋后,使得明朝经济负担沉重,让一些大臣们气愤之下,将郑和宝船图纸烧掉,随后禁海。这一禁,导致倭寇产生了。
因此最好的航海时代是宋朝,虽然不如郑和那样的规模,但造福了国家造福了百姓。虽然单次规模不如郑和船队,可总规模却不知是明朝的多少倍。后来南海打捞的古代沉船也能证明,百分之七十,乃是来自宋朝的沉船,而非是明朝的沉船。
第二便是与蒸汽船舶的比较,未必帆船就会很慢,如果洋流与季风利于航行,实际帆船也是很快的,时速最高能达到二十多节,都要胜过了后世的先进商船船速。因此有商人说从杭州到倭国若是顺风顺水,快的话三天便可到达倭国,不足两千海里,只要保持二十几节速度,完全可以在三天内抵达。
但它有着很大的拘束性,那便要借助季风,一旦逆风,只好傻眼了。
所以那怕去倭国,来回顺利只要十天时间,也只能一年一次航行,到大食则要一年半时间。
航次跟不上来,必然让更先进的蒸汽船舶代替。
除非用桨橹载人的轻便船只,但航海是载货的,而非是载人赚钱。一艘载满货物的海船,得用多少水手划着桨橹才能逆风行驶
第三便是航海对宋朝的经济贡献,如果从账面上看是微乎其微,北宋市舶司的税收有时连一百万贯都没有,南宋时也不过一百多万贯到三百万贯之间浮动。
所以著名诗人范成大曾建议,蕃人不可缺少中国之货瓷器、丝绸、茶叶,可中国不需要蕃人之货玻璃、香料、珠玉,而收入又不高,百姓又有风险,因此建议关闭明州等市舶司。
古代文人嘛,哪里懂。
可后人又为什么说南宋的航海占据了南宋的六分之一经济
这个经济不是直接归于市舶司,而是指间接的拉动,这些瓷器丝绸茶叶得种出来,生产出来,就会养活很多人,就会为南宋提供很多税赋。
另外就是市舶司力量有限,多数货船未进港口,便用小船卸走货物走私漏税了,如在北宋就看到许多大海商家产动辄几百万贯,甚至上千万贯,富可敌国。以宋朝海关的税率十抽一,又有那么多海商,这么抽下来,得有多少关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