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2(2/2)
实际如不是为了掩护这几百名百姓撤离,给他们撤离的时间,姚兕一里地都不想追。
二里地,一会就到了。远处似乎有影影绰绰的大团军队向这边扑来,但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有将士意犹未尽,还想追一追,不过姚兕勒马停下,他们不得不停下。
“回去吧。”姚兕说道。
一千多宋军调转马头向回走,刚刚这一战他们表现不错,伤亡不到五十人,却击毙了两三百夏兵。不过姚兕脸色一直阴沉着,回到了松子峁,几百名百姓也下了山峁,郭家寨的族长一下子扑倒在地,不停地用头撞地:“谢过姚大将军,谢过姚大将军。”
姚兕看着这个贪财的族长,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难道我不撤,违反了宋朝律法吗或者说是王巨的命令,那有没有搞错,我们一不是士兵,二你只是命令,不是诏书。
我们有难了,向你求救了,你不救没有人用刀子架你脖子逼你来救,你救了,我们感谢了,还要怎么样
这样想,姚兕觉得很悲催。
主要这个郭家族以前对宋朝比较忠诚,整个寨子百姓全部去掉了原来的党项姓氏,改姓郭,生活方式与语言,也渐渐汉化。不然姚兕又不会亲自出来营救。
算是自己人了,就更不能说什么了。再说,他们也不知道宋军的真正计划。
姚兕呆了一呆才说:“立即带着你们家中乡亲,随某回堡。”
这时苏平也带着两营步兵赶了过来,有的人背着受伤的百姓,迅速往回去。现在安全了,那个族长一路走一路哭,大家不撤,一半是因为他的缘故,现在好了,整个寨子的丁壮牺牲了四分之三,就连一些妇女老人孩子,都被西夏人砍死了。至于财富,还有屁的财富。
他在哭,然而姚兕想哭都哭不出来。
果然,不好的消息便到来了。
梁乙埋在大顺城留下了一部分军队,还有一部分由清一色步兵组成的军队,正带着三四天的干粮,正顺着那条艰难的小道,抄安疆堡的后路。
实际若无梁永能的大军在前面攻城,牵制了宋军,从这条小道走实际很危险的。一是难走,特别是在这个天气里,攀山越岭,格外艰难。二是地形复杂,容易遇伏。
不过现在问题不大,马上连柔远寨都分不出兵,那来的伏兵
但就是分开了这两支军队,还有八九万大军越过了大顺城,来到了庆州腹地。
谁知道梁乙埋刚到达华池水畔,就听到这支骑军兵败的消息。
他大怒道:“都哆腊讹,你带领四万大军,立即攻打荔原堡。”
“大将军,这样不妥吧,当务之急,是必须拿下柔远寨,而非是荔原堡。”
“都哆腊讹,你说错了,当务之急不是柔远寨,而是疆砟堡。如宁哥已经去了疆砟堡,明天就可以抵达。那时两边夹攻,必会收回疆砟堡。如定哥再与梁永能两军会合,到时候南北夹攻,必会拿下柔远寨。那时才是攻打柔远寨的好时机。”
其实从大顺城到疆砟堡并不远,如果身体利索,两三个时辰便可赶到了。当然,军队数量越多,行军速度越慢,但换成其他季节,顶多也不过大半天路程。
然而在这个冰天雪地里,想快都快不起来。
所以至少明天上午,如定宁才能将军队率达疆砟堡城下。
从正面攻疆砟堡比较难攻,但从后面攻打,则是很容易,加上姚麟只是一个菜鸟,拿下疆砟堡不会太困难。
再说梁乙埋手中的兵力足够多,四万去攻打柔远寨,与八万攻打柔远寨有区别吗什么区别都没有。那怕派二十万大军来攻打,城墙就那么宽,能容得下么
都哆腊讹无言以对,他想了想又问:“大将军,确定那支宋军返回到了大顺城。”
“都哆腊讹,你是不是怕死了试问,这么多军队,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梁乙埋恼怒地说。
斥候打探的消息,是回到了大顺城。不过宋吉这一回变得小心起来,也防止高敏那支军队设伏,于是广派斥候四下察看,除了碰到少数宋朝斥候在野外游荡外,什么军队都没有察觉。况且现在这么多兵马行军,总会在雪地上留下足迹的。
至于担心,也担心,担心的是粮草不足,攻城困难。
如果不能迅速拿下宋朝几个堡砦,获得供给,时间又拖得久,那么粮草就会出现危机。
攻城却一直是西夏人最头痛的事。但这个城还不得不攻,安疆堡、柔远寨、荔原堡、西谷砦、美利堡,一个都不能少,只有那样,才能将大顺城变成一座孤城,那么才能逼降守城的宋军。或者使宋军丧失士气,强行攻下大顺城。只有大顺城拿下来,后面的物资粮草才能源源不断地顺利运到军中,那么就可以正式图谋庆州了。
但如何攻下这些堡砦,经过大顺城的挫折后,梁乙埋头渐渐就有些大了。
至于会不会失败,梁乙埋根本就没有想过,大顺城那是特例,其他堡砦有那地形吗没那地形,就是有那种鞋子与那个古怪的滑板,也不能对西夏大军产生致命的危胁。
因此梁乙埋对都哆腊讹的过份小心,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然而都哆腊讹这一回还真想错了,姚兕最担心的就是西夏分出很多兵力,兵临荔原堡城下
第484章墨菲定律
都哆腊讹只好率领着四万大军浩浩荡荡扑向荔原堡,
荔原堡修建得比较晚,主要也是为了配合大顺城的,否则大顺城在前面太过单薄,但是其面积也不小,占地面积几乎达到了二百五十亩。也许后人说这算什么大,还不如俺们小区面积大呢。但莫忘了,它只是一个军事堡塞,已经不算小了,马上接下来的重心,东谷寨面积只有六十几亩。
至于美利堡与雪泥堡更是小得可怜。
当初范仲淹建设美泥后改名为美利、虐泥后改名为雪泥,大拔城等处小砦时,范仲淹只派兵士百十人防托。他本人则说:如贼马大段入寇,便令归侧近大城寨内一处防守,所贵不致枉陷军民,人心稍安。
也就是它们起的只是一个缓冲时间作用,敌人来了,这些小堡砦挡一挡,给后面百姓逃跑的时间,然后一百几十个兵士就立即撤向附近大堡,随它沦陷。
但也不是仁多零丁高射炮打蚊子,这叫狮子扑兔。
所以就是这个二百五十亩,让都哆腊讹感到头痛。不过好在荔原堡并不象大顺城那样的恶心。
其实这后面还有种种考虑。
这个冰墙战术,一是杨六郎,二是大顺城,西夏人也学习去了,大顺城西侧筑了冰墙,马上又在东面筑冰墙,你们这些宋军就乖乖呆在大顺城不要出来吧。但会不会成功,要待时间去证明。
然而论难度,实际大顺城难度还要稍低一点,水濠就是河就是水,城外就是大团的黄土地,破开濠冰,用水随便和一些黄泥巴,放在早就准备好的版具里,几个小时后拿下版具,冰墙就树立起来了。
但杨六郎那种浇水于墙的做法,必须要军民一担担地将井水挑上城头,然后慢慢泼下去。还不能快了,否则未成冰,便流到城墙下面,灌入护城河中。
当然,两个战区形式是不相同的,河北那边不可能学习王巨这种坚壁清野的做法,试问遂城后方那来的子午山。因此辽军来了,郊外的百姓一起逃向遂城。
这么多百姓会侵占空间,但杨六郎能有什么好办法解决不过郊外的百姓加上城内的百姓,使得劳力变得宽裕起来,于是让杨六郎化弊为利,担水浇墙成冰。
显然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