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4(2/2)
种世衡有八子,古、诊、谘、咏、谔、所、记、谊,能打的是种古,种诊,种谔与种谊,但老七也不简单,他是种师道的父亲。至于其他三人,也陆续用为武将,只是名声不显,比如眼前的种将军种咏,正是种家老四,种谔的四哥。
此行四位武将统领,是李信、刘甫、郭贵与种咏。
种咏踱了几步,没有怪罪康成,又走了回去,与刘甫他们嘀咕了一会,然后将三军将士召集,说出此行的真相。
早先西夏派几万军民前来十二盘筑闹讹堡,号称十万人。
为什么筑这个闹讹堡,其原因很简单,一旦此堡筑成后,白豹城与金汤城将会成为一个整体。事实西夏一直也没有筑成,否则在史上后来宋朝反击时,说不定就起到了作用。
李谅祚筑了一回,结果大顺城惨败,其堡基也让蔡挺命人催毁了。但也不是蔡挺无理取闹,或者越境行事,更不是文官们所说的西夏境内,它属于闲田地区,不归宋朝,也不归西夏。
现在西夏似乎在走下坡路,连连失败,梁氏又将它拾起,然而也不是李谅祚所筑的闹讹堡,而是两堡,在十二盘岭北边筑的是闹讹堡,南边还有一堡,取名为十二盘堡。用意还是一样,将白豹城与金汤城联系起来,二是可以侵耕大片闲田,三是防范百姓叛逃。
燕达在绥州将西夏军队击败后,郭逵移檄宥州,梁氏害怕出事,虽号称十万人,实际远没有十万人,其中将士只有几千人,其他人全部是民夫。万一宋朝变得激进,将环庆路数万军队全部集结,这几万军民就全部完了。
所以梁氏立即下令,停止筑堡,让民夫先行返回,军队继续留守。
现在大多数民夫全部返回西夏,余下的民夫不足万人,以及几千士气低落的军队。
所以王巨都发生了误会,他也不想这几千宋军白白牺牲,很早之前得到西夏筑堡消息后,便写了一封信给了李复圭,说了一句话,不要小看了西夏这些百姓,他们放下武器则是百姓,拿起武器则就是战士。然后就思付,李复圭不会那么傻吧,若那样,在史上的大顺城保卫战还能成功吗,尽管那一战十分惨烈,似乎宋朝死了许多将士。
但很多他记不得了,而且现在的陕西让他七弄八弄的,也渐渐与前世的历史产生了误差,甚至往后去误差会越来越大。
李复圭当然也没有那么傻,看到王巨信后,只是一笑。再说,王巨也没有权利让李复圭怎么怎么去做。
西夏在筑堡时,李复圭没有动。
直到这时,才下了命令去偷袭闹讹堡,原因也很简单,现在西夏军民不足两万人,其中真正的将士又不足四分之一,还分成了两处。于是将四员偏将李信刘甫种咏召集,授以方略,又让他们从荔原堡至瓠子岭,从小道去闹讹堡,先行将闹讹堡这一部军民击溃,再调头袭击离大顺城更近的十二盘堡。那么不但可以击败西夏这支军队,还能最大限度杀伤这余下的近两万军民,以便取得战功。
为什么是三千兵马,因为这次是奇袭,走了一条崎岖的山道直插闹讹堡,人多了必然行程缓慢,又容易暴露目标,现在三千兵马,半骑半步,特别是两支保捷军与一支蕃落军,其中有许多将士还参加过几年前的大顺城之战。
力量不算小了。
但这个李信就没必要向大伙儿解释了。
而且李复圭为了保证胜利,又请求保安军的鄜延都巡检使白玉带领近千宋军,从保安军直插闹讹堡的后方。
当大战爆发时,白玉一千兵马忽然杀到,敌军必败。
李信一口气说完,几千将士默默听着。他们在心中都在盘算着,整个计划看上去确实很完美。
一个是有心,一个是无心。宋军这边士气也就那么回事,不过西夏那边士气却是很沮丧。
那么这一战胜算就有了八九分。
一旦大捷,收获将非同小可。
第一是缴获的器甲战马。
第二是物资,西夏发动了几万民夫来修堡,都带着各种物资与器械,现在还没有全部撤走,只要将他们打败,这些物资大多就能为自己所得。
第三就是粮草牛羊,这么多人得吃,西夏人吃的是半荤半素,不仅有粮食,还会有许多牛羊,就象种谔去年那一战,缴获了近万牛羊,实际何止,余下的都分给了诸将士。
第四朝廷也会有一些奖励。
这样想着想着,大多数人眼中就闪着兴奋的光芒,发财的机会来了。
李信与种咏看到士气上来,点点头,大家士气上来,胜利又有了一份保障。并且前几年也有例子,那就是种古种诊奇袭折姜会,那次行程更远,并且深入敌境,面对的敌兵更多。
他们也这样想了。
大军休息了一夜,继续踏上征程。
其实后世史书常见的地名,比如柔远寨、荔原堡、大顺城、金汤城、白豹城,都不是很远,只是现在交通不发达,又位于子午山与横山交界处,山多林茂,宋夏分界,否则即便普通的步行,任何两处不过一两日的路程。
他们这一行走的是小道,于是格外慢些。
还未到正午,军队抵达闹讹堡下。
西夏役夫看到宋朝大军,哗然道:“我们只是修堡,不与汉家争。”
西夏人多称宋朝为汉家,中国,罕称宋朝,这也是多数党项人对宋王朝的不认可。
李信不理睬,他看了看,两个堡都修了十几天,天数不多,不过人数多,有的地方都修了一个好样,堡墙大半人高了,不过还有几个豁口。他骑在马上,看着东西两边的豁口,下令两支骑兵,也就是那支蕃骑与保捷骑,让他们冲过去。
西夏人看到“讲理”不行,只好反抗。
在西夏密集弓箭的射击下,两支骑兵迅速牺牲了十几人,李信只好下令撤退。
这也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就连康成在后边看着,敌人的士兵数量真不多,多是役夫在反抗射击。只要冲进堡内,大捷就有了,顶多是得付出多少牺牲。况且后方还会有一支强力的援军即将到达呢。
李信又下了命令,让两支步军在前方掩护,两支骑兵在后面攻击。
一般宋朝战术是蕃军在前冲杀,能撕破对方的阵型,后面禁军跟上。若是蕃军都撕不开对方阵型,即便派上禁军作用也不大了。不但李信,种谔如此,王韶如此。只有吕惠卿异想天开,进行改革,蕃汉杂间进攻,结果失败了。
然而面对一群吓变了色的役夫,还需如此吗
谁料到,随着宋军进攻力度的加大,堡内反击的弓箭却更密集了。
而且这是战役型的大堡,对地势选择十分慎重,比如大顺城的前身是西夏后桥寨,它在西山之东,范仲淹与蕃将赵明夺下后,立即在西山之西筑城。再比如疆砟堡,也在山坡之东,王巨夺下后,将此堡毁去,改在坡西重新筑堡,命名为安疆堡。
之所以这么做,取的就是地势之利。
闹讹堡也是如此,筑在岭东,居高临下。
西夏人顽强反击下,这次进攻又不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