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暗黑大宋 > 分节阅读 304

分节阅读 304(2/2)

目录

“陛下,如果不附上此条,恐怕青苗法执行后,争议声更大。”

实际真执行了永不加利,还会有反对声音,然而没有,那弊病太大了。当官的想捞取政绩,胥吏想借机捞油水,上面喊着二分利,到了下面,天知道变成了什么利。

不过赵顼在喃喃

王巨想劝,又未劝了。

这个症结所在,别人以为是王安石,那就错了。症结所在,乃是眼前这个“好朋友”、“有作风”的青年皇帝。

黑窟窿在,想补上黑窟窿。

黑窟窿补上了,想攒钱平西夏。平了西夏,想收燕云十四州。

“不大好劝啦,主要是用兵成本太高了”不过一用兵,以宋朝的兵制,如何不高王巨想一想也茫然了。

于是返回头,依然是军器监:“陛下,不如让臣再写一份奏章。”

“行。”赵顼道。器甲腐败太严重了,不整治不行了,它是奏章,也是以后器甲制造贮藏的制度。

不过王巨又补了一句:“陛下,如果造、藏一分为二,那么贮藏这一块,以后再莫让外戚权贵子弟进入了。我朝内侍少而精,多有能干者,这是内藏库经营一直胜于三司的原因所在。不过内侍与外戚权贵子弟一旦混编在一起,大事休矣。”

“可是那样”

“藏仍分成五库贮藏,只需五个黄门轮流担任即可,下面可以选派各作头作家管理鉴定,由内行管内行。”

“由内行管内行”

“也就是用人用其所长,舍其所短。治理国家,财、兵、德、言、政、农桑、坊工、坑矿、建筑、教育、外务等等各个方面。善长兵的未必善政,善政的未必善于理财。比如薛向,善于理财,但他未必善于掌兵。我大宋以前用人略有些失误了,想培养全面人才,那可能呢。”

“你以前也说过,实际唐太宗帝范里也说过这件事,故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割政分机,尽其所有。然则函牛之鼎,不可处以烹鸡;捕鼠之狸,不可使以搏兽;一钧之器,不能容以江汉之流;百石之车,不可满以斗筲之粟。朕即位后,也想过,但如何用好每一个大臣所长,却是极难。”

“是啊,很难的。”王巨道。

自己有时候夸夸其谈,那是有一根大手指头,不然凭什么能看到那一个人的长处

即便自己,遇到不熟悉的大臣武将,同样也茫然,不知其所长。

“不过说到帝范,臣倒是想到了下面的一句话,今人智有短长,能有巨细。或蕴百而尚少,或统一而为多。有轻才者,不可委以重任;有小力者,不可赖以成职。委任责成,不劳而化,此设官之当也。斯二者治乱之源。然臣在朝会于待漏院,范纯仁曾论君子,曰公心大于私心是谓君子,德大于才是谓君子。反之,是谓小人。臣十分不同意。德太虚了,夫子说的德,恭仁廉谦俭让。但到了我朝,德曲解什么样子了所以这个德,不再是夫子的德,而成了攻击政敌的利器。”

“那个才大于德便是小人,更是诛心之妄语,没有才情,如何担任高官难道宰相必须用一个个有道德的书呆子吗不是书呆子不好,他们只能起教化之功。担任官员的,一定要才德兼备。”

“好了,司马光也只是说一说,”赵顼知道王巨针对的是那一个人,又好气又好笑地说。

不过王巨真用这个辨驳司马光的那个所谓君子小人论,司马光还真有点悲催,不管怎么说,司马光你能赶上李世民吗

王巨退出便殿。

天色也渐暮了,于是王巨回家。

外面世界渐渐成为一个看不到摸不着的血雨腥风时代,但王家仍是“和蟹社会”。

包括吃饭,一个大长桌子,不分贵贱,只是略分一下主次,坐在一起吃饭。

“那个军器监如何了”张载问。

“还好吧,不过陛下今天召我进宫,刻意说了一件事,让军器监改成军器司。”

“改司”

“问题不是改司,我琢磨了一会儿,一是否决了陛下建议,二是提出一条,由我将军器监重组整顿,我离开军器监后,仍分成两部分,兵器制造仍有外臣掌管,贮藏仍归大内。”

“有什么不对吗”琼娘在边上问。

“现在当然没什么不对,关健是以后啊,以后想补画,同样很困难。”

第四二五章侵利

内库最早建于赵匡胤时,那时候作用,仅是贮藏平蜀所得到的财富,准备用来做伐辽时的军费。赵匡义伐辽了,惨败了。但为什么还扩大了内库

现在的内库不仅掌管着钱布兑换,还经营着市舶司,特别是榷香所得,全部归内藏库所有。另外还有坑矿中的金银铜,也属于内藏库掌管,因为它关健到铸钱权。

这是一个秘密。

其实宋朝制度最早来自柴荣,柴荣的后周治国模式便是赵匡胤治国模式的雏形,然后赵匡胤与赵普做了一些修改。但真正完善起来,还是在赵匡义手中。到了宋真宗时,才全面成熟。

动作最大的是赵匡义。

赵匡义要的是什么样的模式

那便是后世许多人所说的理想明朝模式,那怕皇帝几十年不理政,国家照样运转,并且不会出奸臣误国。明朝制度是否有那样完美,那便是仁者见仁,义者见义了。

这样,宋朝以后即便出一两个昏君,国家也不会灭亡。

有了这个思想,宋朝古怪的政治模式,便能理解了。

因此层层分权,层层掣肘,包括对皇权本身。比如诏书,如果两制封驳,诏书都不能通过。

但这样一来,赵匡义也有些不放心,因此扩大大内库,让皇权有一些自由的理财权,试图用此增加皇权的实力,又不会影响他的那个想法。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赵匡义后来宰相才会换得那么频繁。

然而也因为内藏库这个性质,王巨才说他以后补画变得很困难。

这一世,王巨进入了宋朝政局,也理解得更多,也明白了为什么砖家说赵顼同样是变法参与者。

更明白了为什么赵顼为什么要变法,还在继续用司马光与文彦博,随着王安石下去,文彦博不久也下去。

当然,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几乎就没有一个人,或者说他未看到那个砖家说对了,那是一个秘密,一个关系到权术的秘密

王巨说的补画,也就在那时。

如果这几年王巨再能做出一两件大事,那时虽不能担任首相,不过能正式进入权利中心了,也能“补画”了。

不过赵顼说要将军器临改成军器司,这让王巨有点担心了。

为什么要这样说,是因为赵顼看到他那篇对军器监改革的奏章后,感到军器监权利过于集中,这个也不要紧,主要就是剥夺了内藏库贮藏军器之权,等于进一步变相地削弱了皇权,赵顼略有点不大情愿,于是委婉地以退为进,暗示自己对这个奏章上的内容做出调动。不是对自己不放心,而是对这个削弱内藏库权利不放心

不能怪赵顼,沾到权利,真说不清楚。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难道说错了吗

赵顼产生这样想法,能理解。然而新的问题来临,王安石变法,需要赵顼全力去支持,自己若补画,同样需要赵顼全力去支持。

可赵顼有这样的心理,到补画时就会很困难了。

“难,难哪,”王巨道。

说到内藏库,另一边有人也开始对内藏库动手。

条例司上书:银铜坑冶、市舶之物皆上供,而费出诸路,故转运使莫肯为,课入滋失。今既假发运司以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