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1(2/2)
但王巨话锋一转:“然而话说回来,在这几年,你我有话语权吗到了扭转过来时,我们也有了话语权,那时再说话,岂不是更好,更明智”
“子由,子安的话,你应当听进去的。”张载插了一句。
“恩师,未必啊,也许有人忘记自己真正的身份,想攀龙附凤,附和某些权贵上位呢。”
“你别拿我开心,”小苏道。
“那就释然了”
“不释然奈何”
“好,释然了,我们就吃酒吧。”王巨道。他看重小苏也有其原因的,一是小苏的立场可以拉拢,二是以前他在京城科举时,两人就有来往,关系也算不错,这就是基础。
王巨在找朋友,吕公著也在找朋友。
王安石一直向吕公著示好,吕公著没有当成一回事,这个心态就不对,南方人就是坏人哪王安石也不是好惹的,一怒之下,将他换成了御史中丞,恶心了吕公著。吕公弼被逼辞职,赵顼破例没有同意,继续将吕公弼留在西府。但当真事情就结束了没有。只要吕公弼一天还呆在西府,吕公著一天就不好进谏弹劾。反过来说,只要吕公著一天还呆在御史台内,吕公弼就会尴尬一天,不好做事。一个任命,封住了吕公著的嘴巴,捆住了吕公弼的手脚
然而吕公著同样也不是好惹的角色。
因此他迅速就看到了一个人,一个了不起的人,程颢。
为什么要找朋友
看看庆历新政,范仲淹等人当真很了不起吗他们只是一些地方官罢了,真正的大佬是章得象、杜衍与吕夷简、晏殊他们。两相对比,就象现在的吕惠卿与富弼文彦博那样的差距
为什么能成功上位,抱成了团,互相鼓吹,于是君子在此,诸神避位。
后来失败是新政没有具体的策略,光在哪里打压异己了,并且韩范分裂,让政敌找到了契机,将他们击败。实际当时的情况,也如欧阳修朋党论所写的那样,小人不成朋,君子才能成朋,是君子党成了朋党,所谓的小人们还真没有结党成伙。
然而失败了吗失败的是庆历新政,他们政治生命并没有失败,正因为这种结团成伙,一个个迅速又上位了。
再到濮仪之争。
韩琦多厉害啦,背后还有赵曙,前面还有欧阳修。为什么言臣们与他们三个大佬战得平分秋色,正是因为言臣结成伙了,虽然地位远不及。然而人多力量强大。生生将赵曙拖到死,濮仪也没有真正落实下去。
现在反对派实际真的很可怕,由司马光为枢纽,串起来几条让人望而生畏的线,第一条主线,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
第二条主线,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吕诲。
第三条主线,司马光,富弼,王拱辰。
还有未来的第四条主线,司马光,韩琦,欧阳修。
可怕的四条线,如果论资历,每一个人都能将眼下的王安石爆出十万八千里
但这张网还在扩大。
张载上位与王安石无关,而是文彦博,文彦博不好出面,于是让吕公著推荐。不过让他们失望,张载对变法不是很排斥,因此没有与他们站在一起。
俺不会为了富贵而改变自己立场,节操有了,王巨也尊重了,但官场上也就那么一回事了,早晚得回家种田
拉拢张载不成,但儒坛上还有一些有名气的人物,比如大程。
大程风尘朴朴从下面回来,王安石召见,两人语。但张载不说井田制了,大程依然将井田制抛出来。当然王安石也想井田制啦,人人耕地一样多,不得买卖,不得转让,兼并问题也就解决了。但能实施井田制吗,因此王安石十分失望,仅给了一个秘书省著作佐郎的身份。他失望了,大程更失望了。
吕公著的召见,来得正是时候
第四一〇章分道扬镳
吕家中门四开,以最高礼节迎接大程进去,吕公着亲自迎到门口,见面热情地说道:“伯淳,久抑久抑哪。”
就差来一个大大的拥抱了。
“下官见过吕公,”大程表示受宠若惊。
“进来说话,”吕公着再次客气地伸出手,将大程挽了进去,门房又吱哑一声,将大门关上。
吕公着将大程带到正厅,又说道:“伯淳,这一路前来辛苦了。”
“为朝廷办事,何敢提辛苦。”
“伯淳在儒学上见解,让吕某敬佩万分哪。”
这一说,大程更加受宠若惊了。不错,现在王安名为参知政事,实则成了中书唯一在办事的宰相,权倾天下。但无论他怎么做,在多数官员眼中,王安石只是一个暴发户,只有吕家才是真正顶级贵族。暴发户钱再多,能有贵族高贵吗
那一天过后不久,吕公着便推荐大程为太子中允兼御史。
御史这个职位并不高,但它很贵,非是有德有望的大臣不能担任,所以那怕御史说错了话,贬出朝堂,基本都是大州的知州。
大程感恩戴德,于是立即献出投名状。
为什么王巨对这对兄弟反感,原因就在于此,简直一点节操也不要了。
混官场,还想要节操,那基本不大可能了,对节操王巨同样不大会太看重,然而至少略有顾忌吧。就象夏天可以穿清凉装,网兜装,薄透装,超短装,但不管什么装,最少有一个装遮一下羞,不能一丝不缕,光着身体在大街上走路吧。
所以罗贯中才在三国演义里刻画了一个捉放曹,来表达关羽的有情有义,然后用三姓家奴,贬低吕布。
大程投奔王安石,谋取富贵能理解,不管他用什么借口,大家都想富贵。
大程与王安石意见不合,不大受重用,吕公着伸出友谊大手,大程转投吕公着也能理解。
但不管怎么说,没有王安石提携,你大程只是一个小知县呢,还不及王巨的地位。
就算反水,不能这么快就开始疯狂地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