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8(2/2)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那是不想了,但不能等十年二十年吧,想要十年之内得功,每年必须产生三千万盈余,才能满足这个需求。
如果赵顼想要伐夏,那么最少一年得产生六千万盈余
所以小苏说节,节不管用哪,必须要开。
当然开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节。
如何节,王巨写的那篇密奏里说了很多,韩绛也看到了,但那时正在倒韩,韩绛看得不认真,更没有用心去记。只能说前段时间裁减科举名额与恩荫名额,都与赵顼保管的那篇密奏有关,余下的坊场河渡,二八分制度,载兵,还是如此。
小苏说了兵还能裁。
实际王巨那道密奏上的裁兵,也只是进行了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
王安石对此也赞同之。
如果真象王巨所说的那样,生生将禁兵淘汰成四十五万人,厢兵三十万人以下,稍许增加士兵薪酬,权当是养五十万禁兵,那省下来的费用也是很可观的。
而且以屯代养方式,将各种土兵、蕃兵与保捷军增加到三十万,费用也不过与原来差不多。那么战斗力不减实增,这也符合王安石与赵顼的富国强军宗旨。
不过王巨没有说得很清楚,再加上韩绛许多也忘记了,因此韩绛说得不清不楚。又不能问赵顼,将那个奏子再给臣看一看吧,那样置王安石于何地
所以王安石从内心处也渴望着王巨进京协助他。
但这里就产生了误会。
王巨的裁兵措施不仅是裁兵,那是真正的裁兵强军。第一步裁兵针对的主要就是吃空饷与减兵员。
接下来所做的是迁出京城,减少禁兵家属的负担,一个在城里,一个在城外,不仅是远离了浮华场所,消费也不一样。有了淤田做屯田,不管禁兵如何耕种,那怕他们不顾禁令,将耕地租给百姓耕种,也会得到一些额外的收入。可能京城外物价还有点贵吧,但他们不象保捷,衣帛粮食全没了,禁兵一样都没有少。这个费用足以弥补了一些物价的差距。那么家人衣食无忧了,更不会有禁兵因为贫困,做生意,甚至逼妻子去做军妓。
这个衣食无忧,就是唐朝早期府兵强大的真正根源
然后再经过一些训练,使得禁兵真正变得强大起来,至少表面上强大起来,使大臣看到了,以为继续能“遥控天下”,那么才能进行第二步裁兵,再于岭南、荆南与河北河东增加土兵保捷。这也有基础,如河东河北有许多弓箭手,荆南与岭南也有许多土兵,是民兵形式,不过平时也经过了一些训练。从他们中间挑选人就行了。
那么整个宋朝就会形成禁军遥控,边军配合的强大混搭局面,特别是河北与河东,出现一支强大的边军,至少金人南下时,能及时设置第一道防线。宋朝就不会有几十年后的危机。
若是有可能,收复燕云,河北与河东这支正式的边军,其意义更大。
这才是王巨完整的裁兵强军计划,远胜了小苏那个长奏里所说的内容。
这得慢慢来,王安石能等得及吗,等不及,马上就会产生冲突了。
如果王安石授意保甲法,两人冲突更大。不管怎么样辨解,蔡京后来恢复了保甲法,规模更大,但金人南下时,保甲法有没有起作用
因此王巨对韩琦的三丁刺一与王安石的保甲法,都十分排斥。
王巨就进京了。
“怎么这么远”王巨先拜见了张载,立即抱怨。
都跑到了他科举等唱名时的太平兴国寺的西边,临近西城门梁门哪里。
“京城物价昂贵,房价也贵,所以我与你师父到这里挑了房舍租赁居住。”郭氏在边上答道。
张载在这里住,全二长子只好在这里买宅子,王巨给了他五千贯钱,也就是这个价位上买宅子,因为这里有点偏,结果买了好大一栋宅子。但离皇城太远了,足足好几里路。
“反正你们都骑马,不会耽搁上早朝时间。”
“那也罢,不过恩师,你搬到我家里住吧。”
“这怎么可以”张载立即拒绝。
“恩师,那你岂不是坑我吗”
“老夫什么时候坑你”
“你住这个破宅子,我住那宅子,别人怎么议论啊再说那宅子也不是为我买的,而是为了贵儿买的。”
“大郎,怎么替我买的”张贵在边上诧异道。
“我家是延州人,祖坟现在迁到三原了,妻子也是延州人,我在京城治宅子干嘛你不同,恩师祖籍就是开封人,师母也是中原人氏。所以我替你治了这个宅子。”
看样子这房价还要涨。
苏东坡原来不治宅,一是宅子贵,二需要交屋架税,因此一直租房子,后来到了常州看到房价在猛涨,终于一狠心向小苏借了七千贯,治了一个豪宅。
不住收租金也不错哪。
张载说张贵学业不行,王巨考了一下,真的不行,还不及他的弟弟王崇呢。
因此治了这个宅子,等到京城后,将宅契划到张贵名头上,以后只要子孙不胡来,那怕将大部分房屋租赁出去,吃租子,生活也无忧了。
“这怎么行呢。”郭氏也反对了。
“师娘,没有恩师,我能考中进士吗这个恩情太大了,我略有回报,凭什么不行那么夫子为什么让学生带腊肉当拜师礼”
“你是讲歪理。”
“全二长子,动手搬。”
全二长子、陆平与野龙咩胜,以及野龙咩胜的两个儿子王紫川,王紫山,还有李三狗的儿子李壮,动手搬东西。
张载哪里能怮得过几乎让王巨与全二长子抬着出了他那个旧宅子,推到了王巨新家。张载没办法了,只好让王巨强行将他一家人以及行李搬到新宅子去。
“老夫怎么收了你这个惫懒的弟子。”张载抱怨道。
“恩师,你收了我这个弟子,就偷偷乐吧。”
但张贵却很开心,人多,热闹啊。
一家人在收拾新宅,来了第一个客人。
小苏听到王巨进京消息后,立即找来。
“子由,请进请进。”
王巨将小苏迎进去,琼娘沏茶,妃儿正与郭氏带着人收拾家里,还有点乱,这个小苏没有在意,开了一个小玩笑,道:“琼娘子,修成正果了”
琼娘无比幽怨地看了他一眼。
“有什么不对吗”
“子由兄,莫打趣,说吧,你匆匆而来,又为何事”
王巨不知道他是顶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