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暗黑大宋 > 分节阅读 269

分节阅读 269(2/2)

目录

“不是一回事,比如臣科举得中授官,乃是宋朝制度对我的恩惠,与陛下无关。但陛下对臣的信任,这是陛下个人的恩情。陛下也是这个社稷的一部分,但不代表整个社稷。”

“你说得好直接”赵顼哭笑不得道。

“这是事实,这五分心,实际只要能将社稷与忠心放在个人家人宗亲友人之上,那么这个大臣就是忠臣了。”

“这个很多吧。”

“陛下,不多,司马懿那样的官员才叫多,包括韩信在内,若是汉高祖不给他楚王封国之权,他会不会出兵垓下因此出了一个诸葛亮,千古颂之。因为不论成败,他的公心胜过了私心。请陛下切记,莫要听信朝中大臣们冠冕堂皇的话,八成大臣说是一套,做是一套。这便是臣要讲的第二个问题,那就是真。臣要说的是范文正,其实范仲淹一生做为虽杰出,但功过都有之,胜过他的大臣不计其数。为何一提到范文正,全部肃然起敬。因为他是真。”

“真”

“简易一点就是言行合一,他说进也忧,退也忧,也做到了,平生不做伪。庆历新政失败后,他去陕西,路过吕夷简处,与吕夷简交谈。臣不知道他们谈了什么。但自那以后,范仲淹便消失了。因为可能那一番交谈,让他彻底醒悟政治不是他所想的那么简单,然而吕夷简那一套他做不来。于是从此缄默。想不明白,他就不说。这样的大臣所说的话,基本是发自肺腑之言,所以不管对错,能相信之。但这样的大臣,并没有几个人。其他大臣所说的话,请陛下要三思,要琢磨。”

“五分心,真”

“这样,臣再做一个比喻,为什么曹操南下时,张昭等大臣议和,因为投降曹操,他们还是江南名士,还是大臣,利益并没有妨碍。若是战败,他们将会一无所有。如果当时势均力敌,主战的大臣会很多。关健当时曹操挟借平两袁,灭刘表之势而来,气势汹汹。所以主和的大臣占据了上风。这便是五分心,与不真。他们挂着各种大义之名,劝孙权投降。实际呢,他们是为自己着想,为自己家人着想,为自己宗族亲友着想。陛下想改革国家弊病,想填上积欠,想使财政产生盈余,稍有大动作,必伤害一些权贵的利益,或者没有伤害到,但他们没有沾到光,便不服气,就象臣的郑白渠耕地分配那样。如果每场战役都打胜的话,他们自然无话可说。但这不可能的。比如李元昊,也吃过许多败仗。然而一旦打败,不论大小,马上朝野上下,全部会反对。除非不会触犯他们本人,本家,宗族亲友之利益,而国家富强。但世袭壮,国家与贫困百姓则必衰。国家与贫困百姓壮,世袭必衰。这是根本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说陛下你想动手变法,做好了准备吗

那不是郑白渠面对的小豪强,而是全国的大豪强与大权贵

“会很难吗”

“很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说的话,这是一条很难很难的道路。汉武帝被千古士大夫所指所骂,但他还成功了。许多人连成功的影子还没有看到呢,就象屈原一样,死在半路上了。”

第三八二章掏心窝

感谢卖棒棒糖的蜀黍的盟主打赏。这个月不想争的,又是春节。不过大家热情,那么这个月继续争一争,因此求月票支持,保底九十更。

另外为了感谢卖棒棒糖的蜀黍,这四天会尽量更二十章。

为了报答大家支持厚爱,努力吧,老午

“那朕怎么办”赵顼困惑道。

“陛下切记两条,最好顺势而为,比如那次裁兵。国家财政仍没有缓过来吧”

“你说呢”赵顼快皱成了苦瓜脸。

“徐徐徐,”王巨说道,别顶着这个大包袱,适度地松一松,否则没有伐夏与永乐城惨败,你还是死得快又说道:“陛下,那么陛下就将所有官员召过来,国家之弊,冗兵冗官冗政。”

“不是冗兵冗官冗费吗”

“这个说法不准确,实际冗兵冗官就是冗费,冗政就是官员职责不清,办事互相推诿,就象包拯上书,庆历战争时,一斗粟运到前线,有四百文钱之费,有一千文钱之费。为何相差如此之大,不一定是全部被胥吏贪墨,有的就是官员办事不力,互相拖拉,导致的浪费。冗政的结果必然产生大量浮费浪费,加重了冗费。所以我朝花销自古未有。”

“是啊,一年一亿多花销,放在那一朝上,早就压垮了,但我大宋还能屹立,真真古怪。”赵顼摇头道。

“陛下可以用此责问,但得有针对性,比如陛下想裁减恩荫,那么就用官员数量与开支压迫大臣表态,顺势而为,一诏天下执行。再者就是利益交换,比如陛下对韩公那就做得很好。”

实际赵顼心中可能觉得憋,但平静地让韩琦下去了,没有使朝堂产生骚动,这便是利益交换的花蕊。

这才是政治。

象早年范仲淹那种理想化玩政治,能玩得通吗

那么都没有厚黑学产生了。

“卿为何不用圣人之言论理”

“这个嘛,臣少年时与恩师说过一件事,以经载道,最终寻的是道,而非是经。臣引不引圣人之言重要吗西方也没有圣人之言,百姓更不及我朝百姓之勤劳智慧,但也存在一些伟大的国家。”

“卿不是说西方”

“是不及我朝伟大,许多城市肮脏不堪,但陛下你可想过,他们的地理位置都是四战之地,战乱不休,就象葱岭以西河中地区一样。在那种情况下,国家如何平稳地发展。这样,臣写一封信,让葛少华托海客带一些大食与大秦那边的学者,以及诸书籍,让他们来我朝如何,然后让这些学者将他们的书籍翻译如何”

“这个可以。”

四方来朝吗,每一个君王都高兴的。

当然,在赵顼心中似乎只是一件小事。

王巨继续说道:“臣要说的也是一种道,治国之道,只要将这个道说出来,用不用圣人之言,当真重要吗”

但王巨也误会了,赵顼所说的不仅是圣人之言,也有故事。故事,就是一个著名人物做下的事,以后成了参照惯例,这叫故事。

比如前几个月,群臣表上尊号奉元宪道文武仁孝皇帝,赵顼诏不许。

都是什么玩意,朕日子这么难过,还弄什么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