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1(2/2)
闷热的夏天渐渐过去,八月临近,高梁一天天也快要成熟了。
移载的高梁不多,不足两百顷,也就是王巨劝说种植冬小麦后的那些耕地,仅占华池县耕地的五分之一。
并且百姓同样也在怀疑,一个简单的道理,原来一个苗坑里撒上五六粒种子,能长成四五株高梁,现在变成了一株高梁,这个收成能保障吗
好在王巨有了足够的威信,百姓这才将信将疑地听从了王巨劝说,一一移载。
是否有保障,现在能看出来了。
每一棵高梁的穗子足足是其他高梁穗子的三四倍大,并且籽粒更饱满,沉甸甸地垂下来,还略带一丝炎热的秋风一起,立即掀起一道道金色的波浪。
长势是如此的喜人。
连蔡挺在百忙之余,都忍不住几次骑马带着官员过来观看。并且它们的长势惊动了周边各县,许多安化县、龙蟠县,甚至子午山那边的直罗县、敷政县百姓也抽空跑过来,央请当地的百姓将这些高梁留下来,别要吃掉,卖给俺做种子吧。
“王巨,你说它们一亩能收多少石”蔡挺问。
“下官难以断定,不过应当很高很高,但它也是特例,今年整个华池百姓不缺粪肥,若是放在其他地区可能产量会低些了,”王巨答道。
与蕃寨的粪肥无关,现在蕃人同样是半耕半牧,虽然他们养了许多牲畜,不过肥料留给自己了。
然而因为私商的繁荣,华池县许多百姓养了牲畜,并且华池县有许多战马,王巨又准许了百姓用粮食换马粪。
与敛财无关,若是真敛财,王巨都不会抽出许多钱帛买牛,买种子,无偿地送一些工具。
这也是被逼的。
前线将士用粮,一是前线百姓的税粮,若是收成好,官府会抽出一些钱帛购买当地百姓的粮食,一是后方的粮食,或者运到前线,或者调动将士到后方就食。
后者无论蔡挺或王巨都不敢承受,将士调到后方就食,还想作战吗或者从后方运粮过来,那个粮食真心吃不起啊。
能接受的只有前两种办法,可是税粮是定额的,但今年那怕整个环庆路五谷丰登,也不能多征,越是在这时候,越来越需要民心所向。
那么只好用购买的办法解决,但钱帛太紧张了,能省一点是一点。但无论是让百姓用粮食换马粪,还是无偿地将马粪交给百姓用,这些粪肥都堆在庄稼上了。
况且王巨那些水利措施,今年也逐渐开始见了成效。
“也不错了。”蔡挺夸奖道。
“是不错,说不定极少数高梁产量会给大家一个更大的惊喜。”王巨将蔡挺带到一块长势最旺的高梁地,指着它们说道。
“这块地亩产会有多少”
“下官也不敢说啊。”
“哈哈哈,”蔡挺大笑道,其实大伙儿要求真不高,那怕出现一亩三石的产量,那便是一个大大大的惊喜,甚至能上报朝廷,当成嘉穗,当成祥瑞。
两人正说着话,李三狗骑马飞奔而来,来到两人身前,飞快下马,说道:“报蔡公,报王知县,山那边传来消息,西夏开始点集兵马。”
第二三六章不安
“终于来了,”蔡挺有些担忧有些喜。
迫于对方的实力,蔡挺也急了,主要是胜利成为一种常态,大家心态也就能坦然,但失败成为一种常态,大敌再次来到,换谁都会急。
蔡挺疯狂地向朝廷要钱要帛要武器要物资,韩琦都让蔡挺要得不耐烦。
并且在蔡挺软硬兼逼下,三路长官王素、王举元、李参也弄得不胜其烦。但这一逼多少也起到了效果,三人只好支持,他们支持那是很给力的,于是烧酒交易量激增,每天都有无数烧酒通过舟船车马,在向吐蕃那边倾销,然后换回皮毛药材,还有南丝绸之路那边运来的西域商品,倾销到京兆府,再由京兆府的商人倾销到中原各地。
这些钱帛变成了战马,让环庆路十几营骑兵人人有马。
变成了武器铠甲,有的开始让将士换装,有的进入了州库。
变成了肉食,再加上苦练,使士兵身体变得更强壮。
变成了钱帛,不断地变法赏赐下去。
只不过蔡挺做得很小心,环庆路的兵力不是在环州与庆州,前线的兵力除了蕃落与强人,再抛去华池县的兵力外,也不过十余营官兵,这十余营官兵为了迷惑敌人,继续在装弱。
赏赐没有发放到士兵手中,蔡挺同样学习王巨,于后方发放给了士兵的家人。所以西夏斥候是无法打听到的。
真正练兵的场所除了华池县,那已经公开了,不需要隐瞒,也不必隐瞒,再练兵强军,也不过几千兵马,不会放在西夏人眼中。余下的尽数在在张玉与种诊带领下,带到后方偏僻河谷或者砦堡集训,并且蔡挺下令封锁了所有道路,不得让外人进入。因此西夏人也没有打听到。甚至为了迷惑敌人,就连蕃落军都暂时没有发放马匹,而是放在后方山谷里饲养着。
两大作坊兴师动众,几百名工匠,外加三四百名学徒,这些学徒是从百姓家中征来的青年子弟。
古代学艺规矩很严格,甚至要交钱才能拜师,拜师后师父往往还会隐瞒手艺不教,直到学了n年后,让师父榨取了许多价值后,才看徒弟的表现传授真正的手艺。
打铁也是一门手艺,并且官府还给了一些钱帛,因此在这个学徒上,百姓没有怨言,只不过为了隐撇,没有公开,否则还会有百姓踊跃报名。
另外抽了许多官兵做下打杂。
但两大作坊保护得水泄不通,所以西夏还没有打听到真正有用的情报。
酒更是兴师动众,不过惊动的是一些宋朝高层的官员,又是在大后方,西夏人能打听到,但没有人会有那眼光去注意了。
可这是瞒西夏的,朝廷不能隐瞒。
所以蔡挺也下海了,一旦秋后西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