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6(2/2)
“大哥”李袭誉看到李袭志摇摇欲坠,急忙奔了上来,一把扶住了大哥。
“大哥我来晚了”李袭誉说道,数年的相别,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他喜极而泣,如果再来晚一步,大哥可能就会被杀死了。
李袭誉紧紧地搂住了大哥,他感到大哥的身子在微微颤抖。
“茂实,果然是你,果然是你”李袭志同样激动的无法说话,只是傻傻地说着这话。
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又哭又笑。这时,丘师利带兵回来,他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他想起了在交趾郡的父亲,这个时候,他怎么样了他忍不住流出了泪水。
隋军士兵都围了上来,看着李氏兄弟抱着哭泣,他们的脸上没有取笑之意,反而十分感动地流下了泪水。
良久,李袭志站直了身子,他哈哈一笑,道:“你我兄弟相逢,正是大喜之事,却做出此等儿女情长之事,让诸位见笑了”
丘师利抱拳,道:“李太守的高义,我等十分佩服,如果大隋像李太守一样的忠义之士多一些,天下又怎么会如此大乱。”说道最后,免不了叹息一声。
那也是,如果刘武周不造反,李渊不造反,罗艺、萧铣、沈法兴等人不拥兵自重,大部分的天下还是大隋的,也就瓦岗李密、河北窦建德、江淮杜伏威、李子通等几个反贼,成不了多大的气候。
李袭志同样抱拳回礼,“丘将军廖赞了”
说着,环顾了隋兵一眼,道:“我这记性,来,兄弟们,请进”
丘师利默默点头,低声吩咐了几句,几名队正点头,带着士兵朝着漓水走去。
“这是,做什么”李袭志有些奇怪。
“大哥,我们带来了很多粮食,先将粮食运到城里”李袭誉解释,这些都是军粮。
李袭志眼睛一亮,他自然知道这些都是军粮,但始安城的百姓也没有了粮食,救人如救火,兄弟会答应吗李袭志尚未开口,李袭誉却笑了笑,道:“大哥,我知道你被困一年多,粮食很缺。”
“这一批粮食都是军粮,我可以拨出一些,先赈济城中百姓,然后想办法去其他地方买米。”李袭誉说道。
李袭志眼睛却是亮了,完全将军粮用来赈济是不可能的,兄弟的话已经够给了他的面子,而且一般而言,军粮有着严格的规定,不能任意发放,尤其是用来赈灾。因为军粮特殊,是属于战略储备,百姓缺粮,一般有义仓的粮食可以供食用。
但此时不同往时,始安城被困多时,义仓的粮食早就被吃光了,整个始安城没有人敢浪费一粒粮食,兄弟敢用军粮来赈济,这让李袭志在感激之余,又有着担心。
“二弟,若是动用军粮,丘将军会不会”李袭志低声。
“大哥放心,我主仁慈,对百姓极好,断不会为了这种事情大发雷霆”李袭誉笑着道。
李袭志听到兄弟的话,这时终于忍不住问了:“二弟,你说的我主,究竟是何人”
第242章兄弟情深
听到大哥的询问,李袭誉哈哈一笑,道:“大哥,我说的便是大隋陛下,先帝册封的皇太孙了。”
李袭志眼睛一亮,这么说来,二弟是奉陛下的旨意前来了
李袭誉只是笑了笑,将体力衰竭到了极限的大哥送上战马,朝着府衙走去。大部分的隋兵正在帮助始安城的民众收拾着,抬走尸体,将敌我分开,排在城外,等待着城中的百姓来认领。
至于萧梁军,则被剥掉了铠甲,集中堆放起来,准备火化,然后找一个地方挖坑深埋。
将近午时,始安城的百姓们接到了官府的告示,说是即日起,在县内设置十个赈灾点,有煮好的米粥,供城内的百姓食用。大多数的百姓此时已经缺粮到了极限,虽然不至于易子而食,但斗米达到七百吊,且还是有价无市。前几日的那个商人,在大户的身上自然是狠狠赚了一笔。
百姓们听到消息欢呼雀跃,而在午时末,县城内就初步搭建好了赈灾点,一群群身高马大的隋军站在赈灾的棚子外,维护着秩序:“不要挤,都有份,管饱”
无数村正们拎着铜锣,在街上使劲地敲着:“各位乡亲,官府已经开始发放米粥了,快点去领取啊”
百姓们听到村正的声音,抱着家中的大碗,涌上了街头,按照隋军士兵的吩咐排着队,一名士兵脱掉了甲胄,手中拿着一柄木制的大勺,从桶中舀起满满的一勺米粥,送到一个百姓的跟前,然后将他的大碗装满。
那百姓瞪圆了眼睛,这米粥稠稠的,一眼望去全是米,比平时吃的强太多了,那米粥薄的连人影都能看见。他用手盖住了碗,跑到一旁,不顾人多,用手捞起就吃了起来,他实在太饿了。
百姓们看到他的模样,都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心中充满了渴望,腹中觉得更加饥饿了,他们加速向前挤去,一时之间人声鼎沸。
“不要挤,不要急,人人都有,人人都有”数名隋兵大声喊着,拼命维持着秩序,在他们的努力下,百姓终于停止了骚动,焦急地等待着。
丘师利骑着战马在四处巡逻,他知道李袭志兄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所以他打算巡视完再去找他们商量大事。巡视的结果他还算满意,百姓们虽然多,也很拥挤,但好在没有人不听话,毕竟,虎视眈眈在一旁的隋兵,光是他们高大的身躯就足以震慑住众人了。
此时,府衙内,李袭志在喝了一些温水之后,精神略振,士兵们端上熬好的米粥,李袭誉亲手接过,喂着大哥。李袭志慢慢吃着,他知道不能吃得太急。
他已经知道兄弟李袭誉是奉代表着大隋正统的成都朝廷之命前来,目的就是在于团结一切忠于大隋的志士,恢复大隋江山。直到这时,李袭志才知道兄弟竟然是从夜郎古国而来,一路上穿越了牂牁郡、郁林郡,到达了潭水之后,这才折向了始安郡。
这一路上,看似走的不多,但实际上多是荒无人烟之地,有的地方更是无法直接渡过,因为巨大的瀑布阻挡了他们前进的道路,隋军只能下了船,砍伐树木,将船只慢慢运送到瀑布下方,才能继续前进,这一路上,可谓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一边吃着米粥,一边听着弟弟的述说,李袭志的眼睛渐渐明亮了起来,他没有被大隋抛弃,还有人记得他力抗群匪的功绩,而那个人,是如今的大隋皇帝
李袭志眼中流露出感动之意,眼泪忍不住流下。李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