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84(1/2)
平起平坐的就是东源省的大将军张庭,而在他下首的那一个和颜悦色的老者居然是东源省的一位老将军,此人居然也姓王。
王丰对东源省的家族不是很熟悉,不过听到对方姓王,王丰心里微微一动。
能够在东源省出任将军,看来王家在东源肯定算得上大家族,看张庭对这个老将军和颜悦色的样子,看来王氏家族在东源势力不小。
王丰不由得心里暗骂:“他爷爷的,以前真是太不关心东源省的家族情况了,早知道东源省有一个王氏家族,自己应该早些靠过去”。
不过由今天的形势看,自己现在靠过去也不晚。
王丰看了看几人,心想:“这一次两位大将军找小爷,应该是和这个王老将军有关”。
王丰猜想的大差不差,吴章介绍完,这个王老将军就迫不及待的询问道:“王偏将祖籍何处啊”。
王丰听了这话,心里黯然一笑,心想:“果然是这样,难道这个王老将军和我们老家有什么关系吗”。
不过王丰看了看也不像,毕竟王丰的老家是平川省的一个山村,怎么可能和东源省的王氏家族扯上关系啦。
虽然心里嘀咕,但是王丰还是恭敬的答道:“我老家是平川省的”。
因为弄不清楚这个王老将军打的什么主意,所以王丰没有往下说。
王老将军饶有兴趣的问道:“家里还有什么人啊”。
王丰心里暗骂:“他爷爷的,难道是准备给我介绍媳妇,如果是这样那可不妙,我现在都有两个未过门的媳妇了,如果再弄出几个来真是麻烦得很”。
王丰恭敬道:“家里还有父母和两个哥哥,他们现在都已经迁到了同江城”。
王老将军点了点头,笑道:“平川省王家算不上什么大姓,当年他们那一支还是我们这边迁移过去的啊,不知道你属于那一个支脉啊”。
王丰总算是弄清楚这个王老将军是什么意思了。
“原来是来认亲的”王丰心里暗想。
想到这里王丰赫然开朗,心里不由得暗自好笑。
这时候王丰终于明白过来,心想:“小爷我虽然官职不大,但是也算是小有出息了,这个王老将军应该是在那儿听说了小爷我的事情,就跑过来看一看”。
想到这里,王丰不由得心里暗自盘算。
王丰心想:“一看这个王老将军就是东源省王氏家族代表性的人物,看来以后自己的家族靠上这一支王氏家族也是好事,嘿嘿,管他三七二十一,先靠上去再说,在边境这个地方,要想立足脚没有家族依靠不行”。
想到这里,王丰心里顿时灵活起来。
在城曲省,王丰和其家族总体来算是个外来户,别看王丰现在出任同江洲首,那也是吴家的赏识和王丰的赫赫战功,如果有一天吴家的人不待见王丰了,王丰肯定立马下台,轻则罢官丢位,重则抄家灭族,所以王丰不得不动一些小心思。
在边境上就是这个样子,一切凭实力说话。
就像薛家,吴家虽然很不待见他们,时时刻刻都提防着薛家,生怕他们起来抢夺吴家对城曲省的控制权,但是也不敢过分,毕竟薛家也算是赫赫有名的家族,实力非同一般。
如果以后有了自己可以依靠的强大家族,自己和族人以后肯定有了一层保障,不再是漂泊的浮萍任人宰割。
想到这里,王丰心里立即有了注意。
王丰恭敬道:“我们是平川省一个偏远的山村来的,我们那儿的王姓人总共不过几万人,因为以前地处偏远,识字的人也不多,所以缺少家谱,因此,我也不知道我们算是那一支的,不过常听老人们念叨,说我们的祖辈是从东部边境上迁徙过去的,只不过年代久远了,已经没有人说得清楚了”。
;
第五百九十一章认祖归宗
王丰这话说得模棱两可的,如果这个老将军真的看中了自己肯定会顺势向下说,因为他肯定是看上了王丰的实力,否则他才不会来找王丰。
说实在的,一切都讲究实力,如果王丰是个默默无闻的王家人,别说王丰是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王姓人了,就算是他的亲儿子,他也没有兴趣前来相认,毕竟这个世界,大家族里的亲情淡漠,而且子女成群,说不定这个王老将军连自己有多少亲生儿孙都不知道。
果然,王老将军听了王丰的话非常高兴,笑道:“我们王氏家族一直都向内地迁徙,也不知道是那一个支脉到了你们那里,这样吧,我回去查阅一下族谱,看一下,你们是属于王氏家族的那一支的”。
王丰家族高兴道:“那就多谢王老将军了”。
众人又闲聊了半天,才让王丰离开。
吴章也跟着王丰出来。
吴章笑道:“看得出来,王老将军非常喜欢你,你可得抓住机会,这个王老将军是东源很有影响力,不知道到那儿听说了你的事情,顿时对你有了一些兴趣”。
王丰看了看吴章,笑道:“他也是偶然感兴趣罢了,对了,王氏家族在东源省是怎样的,你给我说一下”。
吴章微微一愣,笑道:“你连王家在东源什么状况都不了解啊,你也真是的,王家在东源也算是大家族了,从人口来看,王家在东源排列第三,人口有两百多万,因为和张家关系密切,又世代通婚,可以说在东源很有影响力”。
王丰立即明白过来,东源的情景和城曲还是有些类似的,由三大家族构成。
张氏家族是东源省的第一家族,不过张氏家族也不是一手遮天,他们同样需要盟友,所以张家也拉拢了一些当地的家族,通过相互通婚的形势,把他们收归在自己的羽翼下。
这一点有点像吴章的婚姻,吴家就是通过不断的通婚把钟家牢牢的控制在手中,所以吴章才娶了一个姓钟的女孩。
回到自己的住处,王丰并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第二天
王丰就离开了城曲,返回了同江。
回到同江城,李浩、张峰、吴雪等人就找到了王丰汇报情况。
王丰毕竟是同江州首,所以很多事情还是需要王丰来拿主意。
王丰笑了笑,让几人坐下。
几人都是王丰的老朋友,自然没有客套。
等几人坐下后,他们就开始汇报起来。
李浩主要是谈生意上的事情。
不过都没有什么大事情,只是规模扩大了不少,尤其是食盐产业。
现在食盐产业可以说已经成了王丰的支柱性产业,可以说这是王丰收入的一大半,因此王丰对食盐产业也非常的重视。
当然,食盐产业是严格保密的,除了几个高层人员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情。
食盐也受到严格控制的,边境上自产的食盐不多,大部分都是靠内地供给,因此王丰自己的食盐产业非常保密。
食盐的开采,生产,熬煮,运输、销售都是严格保密的,就算是李浩也很难接触到全部环节,尤其是盐矿的探查,这种技术只有王丰一个人掌握,王丰什么人也不会说。
茶叶的生产到没有太多的秘密,本来边境上产的茶叶不多,但是王丰把茶籽用生命之水和回阳圣水浸泡过,所以种子被改良了,并且用绿液进行培养,所以王丰的茶叶产量非常高,因此,茶叶同样是王丰的支柱行产业。
当然,王丰提供的这些生长液都是经过几万倍稀释的,效果自然不如原液。
等李浩说完,王丰点头称是,笑道:“商业上的事情还要多多仰仗李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