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9(2/2)
吕宋的汉山港正不停扩修,以容下源源不断的海船,同时在马尼拉西南的小港口,也在一刻不停地装卸物资。
这就是战争经济,但跟昔日华夏所动之战有很大不同,绝大部分物资都靠民间自行调度运送,而靠着南洋,物资来往的脉络又清晰无比。
早前英华一国,就因多次战争而生起过类似的繁荣之景,但从没有这一次吕宋之战,涉及的层面如此深,覆盖的范围如此广。
当英华一国数百万人为吕宋之战忙得头顶生烟时,马尼拉的战火却暂时平静了下来,因为要等待仆从军到来。
但在这段时间里,英华军也没闲着,炮兵尤其忙得欢实。在赵汉湘的组织下,炮兵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不仅培养出了一大批炮手,之前的炮兵操典,也因这一场“火炮盛宴”而有了脱胎换骨的进步。
炮表的精细化,炮击座标化的实现,炮群组织,西班牙人的防御体系给步兵造成了极烦,却成了炮兵绝佳的实战课堂。英华炮兵在装备上本就领先于世界,此时在马尼拉城下,也补全了作战技术上的短板。光彩如此耀眼,连克林顿这样的欧罗巴军官也目眩神迷。
此时的欧罗巴,虽然注重火炮,却还没到拿破仑时代那种水平。甚至各国的炮兵都还不是正式的军队编制,更接近于技术工人性质。例如在不列颠,陆军炮兵都还从属于同业工会之下。
克林顿身为不列颠人,尽管熟悉欧罗巴战场,却不熟悉用这么多火炮,这么“粗鲁”地打仗。如此以炮为战,自然看得他神魂颠倒。
仆从军到达后,攻击继续展开。有了充足兵力,第一道防线的扫荡就显得顺畅无比,而西班牙人却因眼见英华军大举增兵,士气更加消沉。之前不过五六万大军围城,心中还没怎么动摇,现在却已暴涨到了近十万人,加上这大半月,充分领教了英华军火炮的厉害,连胡安都在暗自嘀咕,怕是很难熬过年底了。
西班牙人只是震动,土人和华人则是动摇,自外围防线不断逃亡,英华军很利索地扫荡了第一道防线,一鼓作气,乘胜追击,第二道防线也没能坚持多久。
八月十六,除了北面东面两处城门区域,依旧还有数千华人坚守第二道防线,圣地亚哥城堡的外皮,已被彻底剥掉。仆从军死伤近万,英华陆军也死伤三四千人,尽管这已远远低于最初估计,但却远远高于国内作战的损失,马尼拉就如一柄锻锤,将英华陆军结结实实锻打了一番。
站在望台上,目光越过支离破碎的大地,化为废墟的城市,还有血肉沙泥混作一处,已被毁掉的防线。贾昊眺望四五里外,南面的圣地亚哥城堡,问着身边明显憔悴了不少的关凤生和米德正:“可以开始了吗”。
米德正长出一口气:“北面的轨道完工了,可以试试。”
关凤生道:“花掉的银子都快把人淹了,再不开始哥儿怕是也要肉疼了。”
贾昊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时间加银子,就是磨刀石啊。”
离英华大军抵达马尼拉两个月后,圣地亚哥城堡终于被完全剥掉了外衣。此刻这座灰白石堡有如一位坚贞不屈的妇人,正傲然而立,以鄙夷的目光,打量准备破门而入的暴徒。之所以这位高贵的妇人如此淡定,是因为她还套着坚硬的铁内裤。
昨日有过一场急雨,洗刷走了空气中的血腥和烟尘味道,胡安上校一如既往,在北面的城墙上巡视。
胡安上校心中有些低沉,但离绝望还有老大一段距离。让他沮丧的只是守城战来得快了一些,没错,在他看来,到此时,战斗才刚刚开始。
圣地亚哥城堡,是不可能被火炮轰垮的。尽管在之前的战斗里,中国人在火炮上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实力让所有人震惊,以至于总督雷班度不得不搬出阿鲁索大主教来安抚慌乱的民众,可胡安很确信,靠这些火炮是不可能撼动这座石堡。
中国人最大的火炮,跟战舰上的32磅火炮威力差不多,它们可以砸烂六十公分厚的橡木船板,可对上十米厚的石墙呵呵,结果显而易见。
抱着看看中国人到底会有什么花样的心思,胡安极目远望,却见远处一块色斑,位置似乎有些不对。
原本五六里外有一处小山包,被帐篷四面外加顶部围了起来,不清楚在作什么。但从劳力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地向山包处搬东西,还一直有黑烟升腾而起的情形看,那像是在搞什么工程。
胡安也想过,也许是中国人在铸攻城大炮,可再转念,即便是火炮技术独具一格的奥斯曼土耳其人,造出的石弹巨炮,也已是古物,对圣地亚哥城堡这种坚城没什么危害。更不用说,还没听说过中国人会造那种巨炮。他们的大炮,最早都还是仿制葡萄牙人,怎么可能有此成就呢。
举起望远镜,胡安闲闲望着那已近到三里之外的怪异玩意,眼瞳聚焦,看清了是什么东西,他猛然呆住,望远镜也像是粘在了脸上,半天都没动弹,以至于副官诧异地唤了一声:“上校”
好半天,胡安才像是重新恢复了呼吸,他依旧端着单筒望远镜,大口喘着气,嘴里直嚷嚷:“主主主”
副官麻利地接口道:“主佑西班牙,主佑圣地亚哥城”
胡安终于吐清楚了完整的字词:“主啊可怜可怜我们吧”
北面三里处,一条浅壕竖向伸展,朝着城堡方向逼近。浅壕里铺满了碎石,上面横向搭着条条横木,再有纵向的两条铁轨,黑沉沉地顺着浅壕向前延伸。
“推用足了劲咱们忙乎了这么久,为的就是这一天”
工头满脸涨红地喊着,在浅壕左右,正有上百民夫,牵着大腿粗的麻绳,唱着嗨哟嘿哟的号子,将一具庞大的钢铁怪物,自铁轨上缓缓拉动。
一面八个,总计十六个铁轮子托着一架常常的铁板车,在铁板车后半部分,是一具前端五尺,后端更有七尺粗细的粗短铜柱。这铜柱该是刚刚铸好,还泛着灿灿黄光。
如果没见着托住铜柱那些黑沉沉的钢铁架子,没见着前端其实是空的,估计没多少人会把这家伙跟火炮联系在一起,对中国人来说,它实在是太大了,估摸怕有五万斤,中国人还没造过这么大的火炮。
这的确是火炮,关凤生和米德正所率的佛山制造局人马,因为在佛山早有经验,早早就在后方造好了这炮。这一两个月时间,更多是花在了装配炮架和铺设炮轨的功夫上。
佛山制造局给海军造熟了铁轨炮座,将铁轨用在攻城重炮上,以利移动和后座,这不需要什么创新思维。
现在北面的轨道已经完工,被急不可耐的